王小博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注射用复合辅酶减轻食管癌放疗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注射用复合辅酶对减轻食管癌放疗毒副反应的作用。方法:40例食管癌接受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引流区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放疗后连续给予注射用复合辅酶2支,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观察患者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血液学毒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食管癌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下降。结论:注射用复合辅酶在减轻食管癌放疗毒副反应方面有明显的疗效,可降低骨髓抑制,对放射性食管炎、肺炎有保护作用。
- 王小博吴迪军陈卫平刘健
- 关键词:食管癌复合辅酶毒副反应
- 调强放疗联合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意义
- 2025年
-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对疗效、NSCLS血清标志物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5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IMRT,两组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CYFRA21⁃1)、EGFR水平、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卡氏评分。治疗后随访半年,统计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disease control rate,DCR)24例(85.71%)高于对照组16例(66.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CEA、CYFRA21⁃1和EGFR水平降低,观察组CEA为(89.73±9.10)ng/ml、CYFRA21⁃1(3.51±1.32)ng/ml和EGFR(10.42±3.44)ng/ml低于对照组CEA(95.45±9.76)ng/ml、CYFRA21⁃1(4.53±1.66)ng/ml和EGFR(4.53±1.66)ng/m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2.14%与对照组不良反应4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卡氏评分升高,观察组卡氏评分为(83.46±7.59)分高于对照组卡氏评分(78.72±8.02)分(P<0.05);随访半年期间,观察组生存者23例(82.14%),死亡者5例(17.86%),对照组生存者16例(66.67%),死亡者8例(33.33%)。结论IMRT联合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靶向治疗可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控制NSCLC病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 张亮高振宣婷婷王小博张磊印滇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靶向治疗晚期癌症
- 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根治性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在亚洲国家,进展期胃癌标准D2式淋巴结清扫术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较高[1]。D2术后同期放化疗或单纯化疗是否可降低胃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报道较少[2-3]。本研究比较同期放化疗(RCT)与单纯化疗(CT)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 张亮王小博张磊刘健
- 关键词:同期放化疗单纯化疗
- 一种智能腹部放疗精准固定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腹部放疗精准固定器,包括固定架,固定架的两侧分别均设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固定架的一端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升降板,升降板的底端套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升降套,升降套的底端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上套设有与升降套相配...
- 王小博
- 文献传递
- 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食管鳞癌患者86例(观察组),采用调强放疗推量技术治疗6周,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4、8周,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数量,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8。另选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于体检日检测上述指标。结果观察组放疗前NLR、PLR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血清IL-8水平比较P>0.05。观察组放疗结束4周NLR、PLR及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放疗前均明显升高,而放疗结束8周上述指标较放疗结束4周时均明显降低(P均<0.05)。放疗期间,食管鳞癌患者发生轻度与重度放射性食管炎分别为70、16例,发生轻度与重度放射性肺炎分别为72、14例。重度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者放疗结束4周时NLR、PLR及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者(P均<0.05),但放疗前、放疗结束8周与轻度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者比较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均>0.05)。放疗结束1个月,86例食管鳞癌患者治疗有效68例、治疗无效18例。治疗有效者与治疗无效者NLR、PLR及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治疗有效者放疗结束4、8周变化更明显。结论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前处于炎症反应激活状态,放疗后炎症反应加重,并与放疗不良反应程度和近期疗效有一定相关性。
- 王小博鞠永健吴迪军陈卫平顾敏
- 关键词:食管鳞癌炎症指标放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