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栋
-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仙药”地黄
- 2023年
- 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1],一般以块根入药,临床应用广泛。依据炮制方式的不同,地黄可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三种。地黄秋季釆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后鲜用,即为“鲜地黄”;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习称“生地黄”;取生地黄,酒炖法或蒸法炮制则得“熟地黄”。鲜地黄味甘苦,性寒,能够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味甘,性寒,能够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味甘,性微温,能够补血滋阴,益精填髓[2]。地黄制法不同,功效亦有差异,是中药生熟异治的典型体现。
- 曾祥妮王梦萍王琦曹冰董旭俊曹冰李琛张董旭俊
- 关键词:鲜地黄清热生津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乌头生长及黑顺片品质的影响
- 2023年
- 附子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近年来,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已成为提高种植附子产量的常规手段。但不同施肥模式下产出的附子及加工产品黑顺片的质量是否符合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的规定尚不清楚,因此筛选科学的氮磷钾配施方案对附子产业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陕西省城固县开展大田试验,通过对13种不同施肥处理下附子产量、加工产品黑顺片的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分析,筛选科学的氮磷钾配施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氮磷钾复合肥可以对附子产量及质量、黑顺片质量等影响不同,处理13(施用量N 450 kg/hm~2、P_(2)O_(5)84.375 kg/hm~2、K_(2)O 56.25 kg/hm~2)的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和总生物碱含量较高,但是加工产品黑顺片的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均不符合新《中国药典》要求,处理5(施用量N 450 kg/hm~2、P_(2)O_(5)168.750 kg/hm~2、K_(2)O 112.50 kg/hm~2)的附子产量和生物碱含量有所增加,但是经济效益一般,相比之下,处理6(施用量为N 450 kg/hm~2、P_(2)O_(5)253.130 kg/hm~2、K_(2)O 112.50 kg/hm~2)的经济效益高,加工的黑顺片符合新《中国药典》要求,同时不危害当地生态环境,最值得推广,且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出附子的产量、附子的生物碱和黑顺片灰分是决定附子综合品质的关键因素。
- 李旦旦邱浩崔浪军张国彦王国栋强毅
- 关键词:附子氮磷钾配比
- 植物细胞重编程机制及其在苔藓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重编程在植物组织培养和干细胞治疗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影响陆生植物重编程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而且缺少从进化-发育角度对重编程的研究。通过建立模式生物小立碗藓的再生体系,研究共有因子Pp CSP1/Lin28调控高等植物重编程的作用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 张晓青杨静薇王嘉靖张璟璇杨念张勇洪王国栋郑兰兰李琛
- 关键词:细胞重编程小立碗藓冷激蛋白
- 丹参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SmCOMT1)的克隆及其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依据丹参转录组数据库得到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丹参分离得到一个新的COMT基因,命名为SmCOMT1(GenBank注册号为JF693491)。该基因cDNA全长1 158 bp,包含一个长为1 09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4个氨基酸。SmCOMT1 gDNA序列长2 275 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mCOMT1编码的多肽具有COMT的序列保守元件,与同科植物罗勒COMT编码的多肽高度同源,同源性达到8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mCOMT1与双子叶植物的COMT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表明,SmCOMT1基因在丹参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表达,其中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并且其表达受茉莉酸甲酯和病原菌的诱导,显示SmCOMT1基因可能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 宋银王东浩吴锦斌周露王国栋王喆之
- 关键词:丹参基因克隆
- CLE多肽参与植物分生组织维持与分化平衡的、信号转导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CLE(CLAVATA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related)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多肽激素,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尤其是对于茎尖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根尖分生组织(rootapical meristem,RAM)和维管(原)形成层((pro)cambium)中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之间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CLE多肽激素参与不同分生组织维持与分化的分子机制较为类似,但亦有不同之处。综述了CLE多肽激素调控不同分生组织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CLE多肽控制和影响植物维管(原)形成层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信号通路,并对CLE多肽激素影响树木次生生长等重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 吴锦斌宋银乔睿强毅王国栋
- 关键词:受体激酶拟南芥
- 从初生生长到次生生长:植物维管形成层发育的调控机制
- 2011年
- 从初生生长到次生生长,是高等植物重要的生长发育过程,在这一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很多遗传与内源因子的调控,特别是一些转录因子,受体激酶、类受体蛋白及多肽激素等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控。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受体激酶、类受体蛋白及多肽激素对植物维管形成层发育调控机制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后的工作应侧重于形成层中受体激酶、类受体蛋白和多肽激素的研究,并尝试阐明某些已知或未知的CLE多肽和(或)受体激酶及类受体蛋白是如何参与调控形成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进一步如何影响维管系统的发育。
- 王国栋宋银
- 关键词:维管形成层受体激酶
- 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种子萌发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21年
- 受全球工业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固着生长特性的植物面临着多种非生物逆境的威胁,而种子在各类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顺利萌发,对植物的繁殖与地理分布、作物的产量与质量等极其重要。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生物逆境协迫下种子萌发的调控机制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重点综述了在盐胁迫、极端温度(高温和低温)胁迫、干旱胁迫、荫蔽胁迫、渗透胁迫和淹涝胁迫等非生物逆境胁迫下,植物通过介导激素、活性氧及能量代谢通路调控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并讨论了三大通路之间的互作,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期总结种子萌发过程中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的主要调节模块/基因功能,为农业生产及环境改造中的育种设计提供参考。
- 徐佳慧赵晓亭毛凯涛王国栋谭伟明舒凯
- 关键词:非生物胁迫种子萌发植物激素活性氧能量代谢分子功能
- 虎杖RGF多肽的系统进化分析及其在根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 2022年
- 目的鉴定与分析了虎杖中RGF多肽序列特征,阐明虎杖RGF多肽对植物根型的调控作用,为虎杖优形优质新品种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了虎杖RGF编码基因,并对其基序进行了比对、偏好性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根发育的体系,研究了虎杖PcRGF对根发育的影响。结果从虎杖基因组中鉴定出5个RGF基因(PcRGF1-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cRGF2-5与拟南芥AtRGF1、AtRGF4的亲缘关系较近,聚类为一族。PcRGF1与其他虎杖PcRGF较为分散,同拟南芥AtRGF9、AtRGF6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对照组相比,PcRGF2及PcRGF5影响根的重力反应,抑制了根的波浪(waving)表型。PcRGF4处理后主根长度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增加,表明其促进根的生长。结论揭示了虎杖RGF家族的序列特征和系统进化关系,初步探究了虎杖PcRGF的生物学功能,发现虎杖PcRGF具备调控根发育的保守功能。
- 郑兰兰李彤晖肖潇罗湘胤张勇洪甄伟波孟昆刘娟王国栋李琛
- 关键词:虎杖多肽激素拟南芥
- 细胞分裂素参与植物维管系统发育的信号转导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5年
- 细胞分裂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在过去数十年,使用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方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细胞分裂素调控植物维管系统发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和分化而在维管系统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在对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简要评述的基础上,着重讨论细胞分裂素调控和影响维管形成层细胞增殖和木质部分化的分子机制,并对细胞分裂素影响树木次生维管组织发育等重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 韩惠宾张国华王国栋
- 关键词: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维管形成层木质部
- 植物类受体蛋白参与植物生长与发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类受体蛋白(receptor-like protein,RLP)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其家族在拟南芥中有57个成员。研究表明RLP蛋白参与了植物茎尖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根尖分生组织(root apical meristem,RAM)和维管分生组织等器官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例如CLV2(CLAVATA2)和FEA2(FASCINATED EAR2)参与了分生组织的维持与分化和其他器官的发育、TMM(TOO MANY MOUTHS)则介导了植物表皮细胞的分裂和气孔分布。另一方面,RLP蛋白在植物抗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番茄抗叶霉菌Cf类蛋白、番茄抗黑白轮枝菌Ve1和Ve2以及番茄应答非致病绿色木霉菌激发子的抗病蛋白LeEix等。同时,研究表明RLP蛋白在细胞间信号的接受与传递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植物类受体蛋白参与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功能、信号识别、传输与转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吴锦斌宋银徐姗姗强毅王国栋
- 关键词:拟南芥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