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佳
- 作品数:14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疏血通及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疏血通及血栓通治疗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0~14d,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有不良反应发1例,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血通在急性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血栓通。
- 曹德峰郝冬琳许元丰王佳佳
- 关键词:脑卒中中经络疏血通血栓通
- 耳石复位对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对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变位试验(Roll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对50例诊断S-BPPV患者进行分型及侧别判定,对可能的后半规管S-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对水平半规管S-BPPV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法复位,对混合型S-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联合Barbecue翻滚法复位,连续治疗3周,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周后随访时治愈38/50例(76%),有效46/50例(92%),无效4/50例(8%),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典型病史及变位试验可判断S-BPPV的类型及侧别,给予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显著、简便、安全,适于临床推广。
- 郝冬琳吴波娜毛伦林王佳佳
- 关键词:手法复位主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手法复位结合Brandt-Daroff锻炼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Brandt-Daroff锻炼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疗效。方法首次手法复位无效的HC-BPPV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根据HC-BPPV类型给予相应的手法复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Brandt-Daroff练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8.4%(P<0.05);观察组治疗2周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的89.5%相仿(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所需手法复位的次数为(1.45±0.63)次,少于对照组的(1.66±0.90)次(P<0.05);两组治疗2周后所需手法复位次数相仿[(2.43±1.62)次vs.(2.49±1.47)次](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复位无效的HC-BPPV患者,手法复位结合Brandt-Daroff锻炼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法复位次数。
- 吴波娜郝冬琳华敏吴婧毛伦林王佳佳
- 关键词: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表达观察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维生素B12(VitB1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常州市武进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MoCA<26分的患者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组(75例),MoCA≥26分的患者作为认知功能正常组(75例),并于同期选择7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Hcy、FA、VitB12水平并进行三组MoCA评分比较,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缺血型脑卒中患者血清Hcy、FA、VitB12水平与MoCA评分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Hcy、FA及VitB12水平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正常组LDL-C、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认知功能障碍组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正常组HDL-C、FA、VitB12水平及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认知功能障碍组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597,P<0.05),血清FA、VitB12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612、0.552,P<0.05);经ROC分析,血清Hcy≥18.22μmol/L、FA≤5.76 ng/mL及VitB12≤235.82 pg/mL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最佳截断值。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与Hcy水平呈正相关,与FA及VitB12水平呈负相关,可能血清Hcy、FA、VitB12水平变化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 许元丰陈文亚黄婷婷杨洪涛王佳佳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 5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死亡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52例sICAS患者共有55处病变,均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04)岁。术前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90%(80%,99%),狭窄长度为8(5,11)mm。采用的手术方式分别为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术(25例,27个病变)、自膨式支架植入术(19例,20个病变)、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8例,8个病变)。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为10%(0,20%),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重建成功率为94.23%(49/5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临床随访12(12,18)个月,影像学随访10(6,12)个月,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7.69%(4/52),复发性IS发生率为1.92%(1/52),无患者死亡。结论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对sICAS安全、有效,其可提高血管重建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远期IS复发和再狭窄风险。
- 华敏王佳佳陈文亚刘志清马爱金张金许元丰毛伦林
- 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支架植入
- 脑微出血在脑梗死早期复发风险预测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对脑微出血(CMB)与急性脑梗死90d内脑卒中复发风险进行研究,探讨CMB是否为脑梗死早期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性筛选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34例,根据影像检查分为CMB组141例与无CMB组93例,随访90d,分别比较2组轻度、中度和重度CMB以及不同位置CMB患者脑卒中复发率,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结果 CMB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无CMB组(17.73%vs 6.45%,χ2=6.20,P=0.02)。重度CMB患者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CMB患者(41.18%vs 11.27%vs 18.87%,χ2=8.49,P=0.01),位于脑叶、深部和混合位置CMB患者脑梗死复发率无明显差异(14.29%vs 17.33%vs 22.58%,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MB组90d累积脑梗死复发率高于无CMB组(χ2=6.09,PLog-Rank=0.01),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CMB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MB可能为脑梗死早期复发的一项独立预测因素,且与CMB数目相关,与CMB位置无关。
- 吴婧吴波娜陈文亚王佳佳董万利
-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复发
-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观察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艾森卒中风险评分(ESRS)量表筛选住院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予氯吡格雷75 mg及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周后仅予氯吡格雷75 mg,口服。阿司匹林组予阿司匹林200 mg,口服,1周后改为100 mg,口服。随访3个月和1年,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随访3个月时,脑卒中复发率:阿司匹林组为6.3%,氯吡格雷组为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为14%,氯吡格雷组为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脑卒中复发率:阿司匹林组为13%,氯吡格雷组为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为38%,氯吡格雷组为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长期应用获益较高,安全性好。
- 郝冬琳吴波娜毛伦林许元丰张金季莉莉王佳佳
-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
- 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试验前均未给予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滴,1次/d,14 d为一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12周时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2.75±0.9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2.36)分(P<0.01)。治疗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0.99±1.77)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8±1.20)μmol/L(P<0.01)。12周时,治疗组ADL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为(86.38±6.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12.10)分(P<0.05),治疗组的MRS评分(1.05±0.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0.70)分(P<0.01)。结论: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王利惠郝冬琳吴文季莉莉王佳佳
- 关键词:硫辛酸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试验前均未给予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即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稳定斑块、控制血糖及活血化瘀等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滴,1次/日,15天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在12周时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 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NIHSS评分(2.74±0.8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2.33)分(P<0.01)。12周时,治疗组ADL巴氏指数评定(Barthel Index)(86.55±6.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7±11.92)(P<0.05);治疗组磁共振波谱(MRS)评分(1.02±0.7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0.70)分(P<0.01)。结论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王利惠郝冬琳吴文毛伦林王佳佳
- 关键词:硫辛酸脑梗死2型糖尿病
- 酷似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膜癌病1例报告被引量:2
- 2016年
- 脑膜癌病(MC)为CNS转移瘤的一种特殊分布类型[1],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癌症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发病灶隐匿、转移形式特殊、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CSF常规生化结果也易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等相混淆,因此临床上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酷似结核性脑膜炎的MC报道如下。
- 毛伦林吴文许元丰王佳佳郝冬琳
- 关键词:脑膜癌病结核性脑膜炎常规生化原发病灶室管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