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成
- 作品数:1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关于美术创作教学之我见
- 2007年
- 美术小品练习是培养创造才能的好办法,小品练习应该经常化。每天画一个方块,篇幅小,便于反复推敲、研究、试探,有这样的底子,画得多了,到搞大一点的创作时就不会太吃力。每天画一小块,养成每天练笔的习惯。不要把创作看得太神秘,九朽一罢。学究式的构思、构图、放大制作是创作,而对一张白纸,即兴挥毫,也是创作,而且是更常用的创作方法。
- 王万成
- 关键词:教学想象力
- 从现实主义看中国写意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
- 2013年
- 人物画这一艺术形式,是中国画成熟最早的画种,然而传统人物画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发展。20世纪新文化运动后,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如何用西画的造型观念和方法来丰富和弥补传统人物画的技法,拓展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不仅要继承传统画法中的笔墨、线条,而且要在造型、用途上"以西润中",使这一古老画种能够表现这一时代新的发展面貌、审美特征和思想情感。
- 王万成
- 关键词:现实主义笔墨用色
- 从马家窑彩陶的色彩论中国画色彩观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从马家窑彩陶的色彩、颜料构成、描绘方式出发,分析其色彩背后的文化观念,并进一步指出其色彩的装饰性和文化抽象性对之后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影响。此后两千余年,中国画的色彩一直是沿着主观施色、色不碍墨,黑白相生的方向发展的。
- 王万成
- 关键词:马家窑彩陶中国画色彩观
- 扎牢同心结 画好同心圆--王万成中国画欣赏
- 2022年
- 王万成
- 浅谈中国画作品的评判标准
- 2006年
- 20世纪中国绘画的改造与革新基本上没有突破谢赫的“六法论”,只不过没有人对当代画家用逸品、神品、妙品、能品去鉴定。这个时期的品评标准在原来的“六法”基础上文人画的要求均融合在其中,也融合了西洋画的许多精神。中国传统绘画的延续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呈现出显著的当代性。
- 王万成
-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规律
- 关于中国国画教学的思考
- 2007年
- 学院的画家是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艺术家,既从事教学,又从事创作。所谓“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并不是空话,好的教师会带来好的学风,以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和人生经验,给学生的艺术品性以好的影响。反过来,学生无条条框框,敢于提出问题甚至相反的问题,又使老师思考,在教与学中展开对话与讨论。“教学相长”的互动性贯穿教学,教学才有活力,学生才不被笼罩在老师的影子中。
- 王万成
-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
- 当下中国画写意性的缺失
- 2012年
- 写意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长久以来在中国绘画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写意画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影响绘画上的最高造诣,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价值取向和中国人独特的诗性思维。宋元时期的文人写意作为中国水墨写意画的发展高峰,为后代水墨写意画的形式和内涵树立了至高的标尺。
- 王万成
- 关键词:写意性中国绘画史文人士大夫传统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取向写意画
- 转益多师是吾师——人物画创作的一点体会
- 2012年
- 对于艺术家来说,语言风格的探索与确立,是贯穿其艺术生涯始终的问题。背后包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而艺术王国的多姿与绚烂正是有赖于此。找寻适合自己的创作语言,成了画家天经地义的事隋,但其中的甘苦唯有自己知道。我的学画之路充满了挫折与断续,但每每在最关键的时刻,总有那么多的良师益友提携着我拨开眼前的迷雾,让我重新领略艺术迷人的丰姿。在众多的老师中,生活是让我受益最多的一位。
- 王万成
- 关键词:创作语言转益多师人物画语言风格艺术生涯良师益友
- 雏议意笔人物画创作被引量:1
- 2006年
- 怎样发掘我们的创造潜力,我们在最初学习传统人物画的时候就能敢于提出疑问,哪怕对一点点反叛或不言听必从都可以兴奋,即使在学习过程乃至竖满规则的创造道路上偶然拾得,也会撩拨起创造欲的神经,使我们在模仿的途中备感创造的饥渴,不停地启盼创造将给我们带来的欢呼雀跃。
- 王万成
- 关键词:意笔人物画笔墨
- 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研究
- 2014年
- 目前对于炳灵寺石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造像分期、汉传佛教造像、壁画等方面,在藏传佛教艺术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文将研究的重心放在藏传佛教金铜塑像方面,通过对造像历史渊源、造像的不同类型和艺术特征、藏传佛教的艺术独特性等方面的考察,拓展了炳灵寺石窟艺术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 雷涛王万成
- 关键词:藏传佛教金铜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