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艳艳
- 作品数:28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维生素E对约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早期免疫应答的抑制效应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amin E,VE)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调节效应。方法: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腹腔接种1×106P.y17XL寄生的红细胞,实验组于感染前10天口服给予VE预处理。动态观察两组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第0、3和5天脾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亚群和Toll样受体9(Toll like receptor,TLR9)表达水平、以及巨噬细胞和活化T细胞的表达数量。结果:(1)与正常感染组相比较,补充VE加重感染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死亡率于感染后第6天达到70%,而正常感染组在感染后第6天死亡率只有30%;(2)与正常感染组相比,在每一检测点,VE处理组小鼠脾脏DCs亚群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同时,F4/80+巨噬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感染后第5天,VE处理组小鼠脾脏T细胞活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在P.y17XL感染早期,VE预处理可通过抑制DCs的成熟和分化,从而加剧P.y17XL感染BALB/c小鼠的感染进程。
- 延娟刘军李莹潘艳艳郑丽曹雅明
- 关键词:固有免疫免疫抑制
- 脂多糖对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感染早期的免疫调节作用
- 2011年
-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脂多糖(LPS)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L,Pyl7×L)感染早期的调节作用。方法 6~8w、雌性DBA/2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腹腔接种1×106 Pyl7XL寄生的红细胞。实验组于感染后d2静脉给予LPS(25μg/只)。动态观察两组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小鼠脾脏树突亚群及其表面TLR4和活化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两组小鼠于感染后约d15均自愈,LPS处理组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在感染后d5-8显著低于对照组;(2)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d3和d5,LPS处理组小鼠脾脏DCs亚群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感染后d3,TLR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感染后d5,LPS处理组小鼠脾脏细胞培养初始活化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在P.y17×L感染早期,LPS可通过激活TLR4强化DC成熟进一步强化Th1免疫应答反应,降低原虫血症,这将为疫苗的开发提供新的靶点。
- 李莹刘军潘艳艳王各各延娟郑丽冯辉曹雅明
- 关键词:脂多糖免疫调节
- 伯氏疟原虫再感染过程中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疟疾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再感染过程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ANKA,PbA)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d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d进行再感染。通过吉姆萨薄血膜染色法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再感染前(0d)和再感染后(1d、3d、5d)不同时间点脾细胞中表达CD80、CD86、CD40和MHC-II分子的DCs以及活化性T细胞的百分含量。结果同种疟原虫再感染后,根治性治疗小鼠仅出现短暂的低水平虫体血症;表达CD80、CD86、CD40和MHC-II分子的DCs百分率均于再感染后第3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再感染后第1-5d活化性T细胞百分率持续升高。结论初次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后,同种疟原虫再攻击可诱导DCs的成熟和功能的发挥。
- 刘英杰潘艳艳李莹冯永辉刘军曹雅明
-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再感染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
- BALB/c小鼠感染不同疟原虫CD4^+ Th应答和凋亡特点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中CD4+T细胞凋亡数量。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小鼠原虫血症持续上升;IFN-γ和IL-4分泌水平仅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一过性有意义的升高,而且峰值较低;脾中CD4+T细胞大量凋亡,小鼠全部死亡;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小鼠,原虫血症上升缓慢;IFN-γ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5天达峰值;IL-4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10天达峰值,且峰值较高维持时间较长;脾中CD4+T细胞凋亡细胞于感染后8 d出现有意义升高,小鼠全部存活。抗疟保护性免疫有赖于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和协调过渡,感染期间CD4+T细胞凋亡的时相和数量可能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或引起宿主免疫抑制的原因,从而影响宿主疟原虫感染的结局。
- 郑丽孙晓丹潘艳艳冯辉陈光周泓旭曹雅明
-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夏氏疟原虫凋亡
- PD-1/PD-L1通路在伯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中的作用研究
- 目的: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后直接引起的一种寄生原虫感染性疾病,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损害。在2019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出版的疟疾报告(malaria report)中...
- 潘艳艳
- 关键词: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记忆PD-1
- 文献传递
- 一氧化氮对疟原虫侵袭相关分子转录水平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疟原虫红内期侵袭相关分子MSP-1、AMA-1和Py 235转录水平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1×106个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oelii 17XL感染红细胞,疟原血症达到60%~80%,腹腔注射NO短效发生剂NOC 5,孵育30 min,纯化疟原虫成熟裂殖体,提取总RNA,通过实时定量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MSP1、AMA1和Py 235转录水平。结果 NO处理后MSP1和AMA1 2种分子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54±0.02)和(0.37±0.0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作为疟原虫毒力标志的检测基因PYO 5054mRNA表达水平呈下调表现(P<0.05)。结论 NO抑制疟原虫侵袭关键分子转录水平,从而可能影响疟原虫的侵入过程。
- 郑丽冯辉刘军潘艳艳李莹延娟曹雅明
- 关键词:疟疾转录
- 卡介苗对啮齿类脑型疟疾保护作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啮齿类脑型疟疾(CM)的免疫保护效应。方法以伯氏疟原虫感染C57BL/6小鼠,3 d后接种BCG冻干粉(实验组),同时以未接种BCG的感染鼠为对照组,动态观察2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率;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第0、5、8 d小鼠脾细胞中CD4+CD69+T细胞和CD4+CD25+Foxp3+Treg的百分率;ELISA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小鼠原虫血症从第9 d开始逐渐增高,66.7%的小鼠一直存活到感染后第20 d;而对照组小鼠全部于感染后8~10 d死于CM;感染后第5和第8 d,实验组活化性T细胞百分数分别为15.45%和11.47%,IFN-γ水平分别为550.24和407.46 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4%和15.42%、709.48和600.37 pg/mL(均P<0.05);而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0.03%和15.18%,IL-10水平分别为930.48和265.87 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和11.77%、603.3和116.27 pg/mL(均P<0.05)。结论 BCG可通过下调炎性反应强度降低CM发生率并延长宿主存活期。
- 王各各刘军潘艳艳冯永辉曹雅明
- 关键词:TH1应答调节性T细胞
- 伯氏疟原虫感染早期的根治性治疗对再感染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疟疾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再感染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伯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d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d进行再感染。通过吉姆萨薄血膜染色法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再感染前(0d)和再感染后(1、3、5d)不同时间点脾T细胞中活化性T细胞百分含量,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IL-4和IL-10水平。结果同源疟原虫再感染后,根治性治疗小鼠仅出现短暂的低水平虫体血症;再感染后第1~5天活化性T细胞百分率持续升高。IFN-γ于再感染后第1天即出现有意义的升高,第3天达到峰值水平,与此同时,TNF-α和IL-10水平也开始出现有意义的升高,但IL-4的升高出现在再感染后的第5天。结论疟疾感染早期的根治性治疗并不影响宿主在再感染时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CD4+Th1应答反应也是抵御疟疾再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
- 刘英杰李莹潘艳艳冯辉刘军曹雅明
-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根治性治疗再感染细胞免疫应答
- 实验观察伯氏疟原虫再感染对免疫记忆形成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疟疾再感染对免疫记忆形成的影响。方法用伯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 d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 d进行再感染。通过姬姆萨薄血膜染色法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再感染前(0 d)和再感染后(1、3、5 d)不同时间点脾细胞中记忆性T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百分率。结果再感染前小鼠脾细胞中记忆性T、B细胞百分率均略高于正常鼠;再感染后,小鼠仅出现短暂的低水平原虫血症,记忆性T、B细胞百分率分别于再感染后第1 d和第3 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再感染后第5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疟疾再感染可促进免疫记忆的产生,但高水平的免疫记忆不能持久存在。
- 刘英杰李莹潘艳艳朱晓彤刘军曹雅明
-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再感染记忆性T细胞
- 全氟辛烷磺酸对雄性小鼠免疫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短期、高剂量全氟辛烷磺酸(pefluorooetanesulfonate,PFOS)经口灌胃染毒对C57BL/6雄性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8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2%Tween-80)和5、20、40 mg/kg PFOS染毒组,每组12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染毒1次,连续染毒7 d。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的IL-4和IFN-γ水平;利用ELISpot试剂盒检测脾淋巴细胞中分泌IL-2和IL-10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 mg/kg PFOS染毒组小鼠脾脏中分泌IL-2的淋巴细胞数量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水平略微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20、40 mg/kg PFOS染毒组小鼠脾脏中分泌IL-2的淋巴细胞数量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20 mg/kg PFOS染毒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40 mg/kg PFOS染毒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剂量PFOS染毒组小鼠脾脏中分泌IL-10的淋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PFOS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水平和脾脏中分泌IL-2的淋巴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机体在短期、高剂量PFOS暴露后,处于细胞免疫相对受抑制而体液免疫相对增强的状态。
- 郑丽董光辉潘艳艳梁再赋何钦成
-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