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玲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胡曾《咏史诗》的“通俗”艺术被引量:4
- 2009年
- 为了客观地评价晚唐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对它的"通俗"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认为,"通俗"作为胡曾《咏史诗》最突出的艺术特性,既成就了它在蒙学史、文学史上的地位,又使其成为后世恪守雅文化传统者围歼的口实,使其在后世的传播过程中影响渐趋微弱,以致于无。分析结果表明,"通俗"造成的诗歌本身不可克服的艺术缺陷是其影响力渐小的内部原因,而社会教育水平的发展、受众心理的变化、小说文体的发展等,则是其影响力萎缩的外部原因。
- 潘晓玲赵望秦
- 关键词:《咏史诗》通俗
- 咏史诗与历史小说关系论-以唐宋咏史诗与元明清历史小说为探讨中心
- 潘晓玲
- 关键词:雅俗文学
- “列国”系列小说研究——以《列国志传》与《新列国志》为主
- “列国”系列小说在明清时期历史演义小说中较有特色,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一大流派——“羽翼信史”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古代通俗小说仓9作的兴盛与繁荣和小说艺术的发展与成熟等方面都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迄今为止,人们对它们的重...
- 潘晓玲
- 关键词:艺术特质创作艺术叙事结构
- 文献传递
- 马致远《汉宫秋》与咏史诗
- 2010年
- 马致远在创作《汉宫秋》时,对古今诗人的咏史诗有所袭用、借用、化用,从而受到咏史诗创作技巧、创作思路的影响。《汉宫秋》将诗歌与戏剧两种文体打通,使之互融,而《汉宫秋》至可视为以戏剧之框架写就的长篇咏史诗。
- 潘晓玲赵望秦
- 关键词:汉宫秋历史剧咏史诗
- 唐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回顾被引量:2
- 2007年
- 本文在广泛搜集和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尝试对二十世纪唐代咏史怀古诗的研究历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将其分为发轫期、发展期、兴盛期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研究状况进行大致勾勒,总结其成就与不足,以期对新时期唐代咏史怀古诗研究的发展有所裨益。
- 赵望秦潘晓玲
- 诸葛亮的“另类”形象——读唐诗杂感
- 2006年
- 诸葛亮作为一代名臣贤相、三国时的“风流人物”,历代吟咏者不绝如缕。自宋以后,诗人笔下的诸葛亮都呈现出十全十美近乎神化的绝对性审美特征。但唐代诗人对诸葛亮却是有褒扬也有批评,尤其是批评,相对于后世那些代表道德主流的价值评判,无疑是“另类”的。正是由于这些“另类”的看法,反而能帮助我们交破道德化、绝对化的思维观念,找回真正的诸葛亮,而诸葛亮有了“另类”的色彩,也更有了丰满度、鲜活度。
- 潘晓玲
- 关键词:杂感唐诗唐代诗人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