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孟雄
- 作品数:27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21年3月笔者医院治疗的256例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血管危象将患者分为危象组(42例)和正常组(2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其中28例(66.67%)发生于术后24 h内,12例(28.57%)发生于术后24~72 h,2例(4.76%)发生于72 h后,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抢救总成功率为52.38%;血管危象组患者糖尿病、空腹血糖、放疗史、吻合方式、吻合静脉数、白蛋白、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吻合方式为端侧吻合、吻合静脉数<2、白蛋白水平降低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影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后患者的血管危象与吻合方式、糖尿病、白蛋白、吻合静脉数以及纤维蛋白原有关,临床医师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尽早识别血管危象及时处理,降低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风险,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 李炜伟覃小荣唐小芳潘孟雄肖玲龚震宇
- 关键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血管危象
-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腭裂临床体会被引量:6
- 2009年
- 腭裂修复的目的是修复腭部的解剖形态.改善腭部的生理功能.重建良好的腭咽闭合,为正常吸吮、吞咽和语音、听力等生理功能恢复创造条件。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能恢复腭帆提肌的正常解剖位置.有助于充分发挥其生理功能.获得良好的腭咽闭合.本研究对181例腭裂患者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进行修复.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潘孟雄唐红剑李波覃小荣
- 关键词:腭帆提肌重建术腭裂修复生理功能腭咽闭合腭裂患者
-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15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总结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损缺的经验。方法:对15例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15例,14例存活,成功率达93.3%。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管恒定,制作方便,厚薄适中,便于折叠,血管蒂长,皮瓣远离手术区可分两组同时手术,减少手术时间,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优良皮瓣。
- 潘孟雄唐际存马祥伟刘治强
- 关键词: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缺损修复术
- 原发灶对侧面动脉黏膜肌皮瓣整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采用原发灶对侧面动脉黏膜肌皮瓣整复舌及口底缺损,丰富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整复方法。方法采用6例对侧面动脉黏膜肌皮瓣整复舌及口底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结果 6例原发灶对侧面动脉黏膜肌皮瓣均有足够的血管蒂到达对侧口底舌腹,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术后均暂时出现面部紧张、张口受限障碍等并发症,3个月后好转,术后半年未见皮瓣缩小。结论原发灶对侧面动脉黏膜肌皮瓣颜色与舌及口底颜色几乎完全一样,切取简单,成活率高,供区再次损伤畸形小,有望成为舌口底恶性肿瘤切除后即刻修复常规皮瓣。
- 潘孟雄马祥伟覃小荣毛峻武李波邓力
-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讨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考核总成绩、主观题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提高自身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加深知识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6个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应用效果好,能显著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李波秦世玉潘孟雄蒋英华覃小荣曾祥林杜双成陈梅
- 关键词:PBLCBL口腔颌面外科学
- 口腔肿瘤沿下颌骨内侧面传播扩散模式的探讨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口腔肿瘤向下颌骨内侧面浸润蔓延的传播扩散途径模式以及在微创术中保留下颌骨的可行性。方法 将 6 0例 12 0侧成人下颌骨以染料浸泡后 ,在 10~ 2 0倍的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 在经染料浸泡的标本上 ,渗入着色剂的副孔清晰可见。在不同的下颌骨 ,着色副孔总数差异很大 ;在下颌骨内侧面 ,上区的着色副孔数比下区的少 ;在上区 ,下颌切迹部的着色副孔数最多 ;在下区 ,中部的着色副孔数最多 ;在下颌孔的内侧面着色副孔的出现率最高。结论 口腔肿瘤经下颌骨内侧面的副孔向下颌骨浸润扩散是口腔肿瘤向下颌骨浸润蔓延的传播扩散途径之一 ;口腔肿瘤一旦侵及骨髓腔 ,便可在下颌骨内经下颌管迅速传播扩散至其它部位。
- 王伯钧秦小云潘孟雄廖煜桂
- 关键词:下颌骨口腔肿瘤出现率骨髓腔下颌管
- 改良 CBM 方案术前诱导化疗口腔颌面部鳞癌的临床分析
- 1997年
- 改良CBM方案术前诱导化疗口腔颌面部鳞癌的临床分析王国华潘孟雄(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桂林市541001)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联合化疗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术前诱导化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同化疗药物以及不同组合方案的疗效有很大...
- 王国华潘孟雄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联合化疗
- 颏下岛状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口腔颌面部损伤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美观,还会导致功能的丧失,而颏下肌皮瓣对重建这些组织缺损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介绍了颏下岛状皮瓣的发展历史、解剖、临床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颏下岛状皮瓣的制备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临床应用表明,颏下岛状皮瓣具有稳定的血管走行以及丰富的血供、抗感染力,存活成功率高、质地与面部皮肤相匹配、取瓣简单、用时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美观,无需血管吻合等优点,能够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
- 陈益铭潘孟雄
- 关键词:颏下岛状皮瓣口腔颌面部缺损
- 下斜方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巨大缺损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下斜方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大型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下斜方肌皮瓣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后的缺损进行同期整复12例,其中舌癌7例,口底癌3例,颊癌2例,皮瓣最小为6cm×6cm,最大为11cm×10cm。结果:12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颌面部形态及功能恢复基本满意。结论:下斜方肌皮瓣面积大,血管蒂较长,柔软较薄,血运可靠,操作简便,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巨大缺损。
- 蒋英华潘孟雄马祥伟覃小荣李波刘治强
- 关键词:巨大缺损
- 舌癌原发灶对侧颏下肌皮瓣舌再造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颏下肌岛状皮瓣由1993年Martin D[1]报道以来广泛用于头颈部缺损的整复,颏下肌岛状皮瓣有许多优点,如皮瓣质地较好,皮瓣的颜色与头颈部皮肤颜色比较匹配,血管稳定,手术后供区二次损伤较小,手术后不会引起明显的畸形[2-4]。
- 潘孟雄覃小荣李波
- 关键词:舌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