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华

作品数:109 被引量:54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1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5篇梗死
  • 33篇卒中
  • 32篇脑梗
  • 31篇脑梗死
  • 22篇缺血
  • 16篇血性
  • 14篇血管
  • 13篇脑卒中
  • 12篇缺血性卒中
  • 11篇动脉
  • 11篇预后
  • 10篇血压
  • 9篇病因
  • 9篇大脑
  • 7篇脑膜
  • 6篇动静脉
  • 6篇动静脉瘘
  • 6篇硬脑膜
  • 6篇硬脑膜动静脉...
  • 6篇青年缺血性卒...

机构

  • 96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南京军区南京...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05篇洪华
  • 34篇陈红兵
  • 34篇曾进胜
  • 20篇黄如训
  • 19篇王莹
  • 17篇尚文锦
  • 13篇刘刚
  • 13篇张爱武
  • 13篇谭帅
  • 13篇张健
  • 11篇李玲
  • 11篇谭双全
  • 10篇王鸿轩
  • 10篇邢世会
  • 10篇杨世亮
  • 9篇廖焕权
  • 9篇陶玉倩
  • 9篇周晓明
  • 8篇贺涓涓
  • 8篇余剑

传媒

  • 11篇中国神经精神...
  • 7篇国际脑血管病...
  • 6篇广东医学
  • 6篇中国脑血管病...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保健医苑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新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广东省医师协...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17篇2015
  • 12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骨瓣减压术抢救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总结大骨瓣减压术抢救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 (mMCAI)的临床经验。方法 总结我院经头颅CT证实并进行大骨瓣减压术的 16例mMCAI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等 ,以分析手术时机及其他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 6例 (6 / 16 )。死亡和存活患者的中线结构移位的中位数分别为 10 .5mm和 7mm ,手术距脑疝的时间中位数分别为 15 .5h和 4h。手术前加强脱水后瞳孔一度回缩的患者有 7例 ,其中 6例存活。手术前 12h内TCD检查示MCA主干闭塞的 3例患者均死亡 ,部分再通的 5例患者全部存活。 3个月时存活患者BI评分 ,仅有 1例严重残疾。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mMCAI是重要的救命措施 ,但要把握手术时机 ,术前强力脱水后瞳孔能短时回缩及TCD监测MCA有部分再通的患者预后较好。
卢林黄如训曾进胜陈立云陶玉倩苏镇培洪华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术抢救疗效
大脑中动脉中度与重度狭窄所致脑梗死病灶的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中度和重度狭窄所致脑梗死的病灶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50%)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MCA主干的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狭窄率51%~69%,19例)和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0%~99%,32例),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病灶的分布情况。结果①MCA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发生单发性梗死分别为17例(89.5%)和10例(31.3%),多发性梗死分别为2例(10.5%)和22例(68.8%),P<0.001。②MCA中、重度狭窄组的单发性梗死中,小的穿支动脉梗死(SPAI)分别为10例(10/17)和1例(1/10),P=0.018;皮质梗死(CI)分别为1例(1/17)和4例(4/10),P=0.047;分水岭梗死(BZI)分别为0例和3例(3/10),P=0.041。③重度狭窄组多发性梗死中以穿支动脉梗死(PAI)+CI、CI+BZI和PAI+BZI多见,分别为9例、7例和5例。④中、重度狭窄组脑梗死累及穿支动脉供血区分别为18例(18/19)和18例(18/32),P=0.041;其中表现为SPAI的分别为为11/18和4/18,P=0.041。⑤MCA中、重度狭窄组脑梗死累及皮质供血区分别有3例(3/19)和21例(21/32),P=0.001;梗死累及分水岭区分别为0例和16例(16/32),P<0.001。结论 MCA主干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所致脑梗死的梗死病灶分布特征有所不同,前者主要为穿支动脉供血区单发性梗死,后者以多发性梗死为主,提示两者致脑梗死机制存在差异。
陈红兵张仁良刘德志李玲王莹曾进胜洪华
关键词:脑梗死梗塞大脑中动脉疾病特征
弥漫性神经胶质瘤病4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神经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经病理确诊的4例弥漫性神经胶质瘤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为中青年女性。表现缺乏特异性,可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颅高压症状、癫痫、脑神经瘫痪以及不自主运动等,累及脊髓可致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影像学呈弥漫性浸润病灶。4例患者均侵犯大脑半球3个以上部位并同时侵犯胼胝体,未见明显局灶性占位效应及增强扫描强化。发病早期均被误诊,尤其难与炎症性疾病相鉴别。4例最后均经病理确诊。【结论】弥漫性神经胶质瘤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可帮助诊断,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廖焕权王鸿轩陈红兵王莹贺涓涓洪华
关键词:影像病理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4
2002年
目的尝试建立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动物模型,为PSD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在复制双肾双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皮层梗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孤养法建立PSD大鼠物模型。结果MCAO孤养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其活动性、兴趣和快感明显降低,容易绝望。结论在RHR基础上建立的MCAO皮层梗死后孤养组大鼠是较理想的PSD动物模型。
洪华黄如训王庭槐王艺东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动物模型PSD高血压
寒潮诱发卒中:来自易卒中型高血压大鼠研究的证据被引量:6
2017年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观察以及动物实验均表明寒潮与卒中发病密切相关。当具有卒中病因或危险因素的人群处于卒中前状态时,可在各种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卒中。寒潮作为导致机体进入卒中前状态的外部因素,存在多种可能的机制。在寒潮前1周给予易卒中型高血压大鼠药物干预可减少寒潮期卒中的发生,提示在寒潮前对卒中前状态人群进行预防性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束礼明谭帅洪华黄如训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和闭塞所致脑梗死病灶分布模式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颅外段(extracranialinternalcarotidartery,EICA)严重狭窄和闭塞所致脑梗死的病灶分布模式,进而探讨两者导致脑梗死机制的差异,为个体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EICA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狭窄程度70%~99%)或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组(n=31)和闭塞组(n=30),比较两组脑梗死病灶分布模式。根据EICA病变侧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angiogaplay,MRA)分为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组(n=31)和不良组(n=26),比较两组脑梗死病灶分布模式。结果侧支循环不良组高血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22/26对18/31,P=0.042)。闭塞组多发性梗死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狭窄组(15/30对7/31,P=0.026),单发性梗死患者比例显著低于狭窄组(15/30对24/31,P=0.026),大范围皮质梗死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狭窄组(7/30对1/31,P=0.026)。在单发性梗死患者中,闭塞组分水岭梗死(border—zoneinfarct,BZI)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狭窄组(8/15对5/24,P=0.036),皮质分支动脉供血区梗死(corticalinfarct,CI)患者比例显著低于狭窄组(15/24对4/15,P=0.048);侧支循环不良组BZI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8/15对4/22,P=0.036),CI患者比例显著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4/15对14/22,P=0.045)。闭塞组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11/30对3/31,P=0.016)和BZI(20/30对10/31,P=0.010)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狭窄组,BZI患者中梗死仅累及内部分水岭区域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狭窄组(15/30对6/31,P=0.016)。侧支循环不良组BZI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19/26对9/31,P=0.001),BZI患者中梗死仅累及内部分水岭区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侧
陈红兵洪华王莹刘德志殷勤刘新峰
关键词:脑梗死侧支循环脑血管循环磁共振血管成像
仅表现为视力障碍而未累及海绵窦的硬脑膜动静脉瘘
<正>目的仅表现为视力障碍却未累及海绵窦的硬脑膜动静脉瘘非常少见,极易被误诊。我们通过收集的病例和既往研究结果,探讨该类患者的发病与脑静脉压弥漫性升高及海绵窦-上眼静脉-颅外静脉丛侧枝引流的关系。方法和结果回顾2004年...
尚文锦陈红兵廖焕权洪华
文献传递
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的特征和病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和病因,并重点分析双侧脑干梗死灶的分布模式及其可能的脑卒中机制。方法选择头颅弥散加权成像所证实的急性梗死灶累及脑干的患者338例,其中单侧脑干梗死组286例,双侧脑干梗死组52例。结果与单侧脑干梗死组比较,双侧脑干梗死组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和短期预后较差,且多发脑干梗死灶(73.1%vs 5.6%)、合并小脑梗死(53.8%vs 5.6%)和合并大脑后动脉梗死(26.9%vs2.8%)更为多见(P<0.01)。大血管粥样硬化是双侧脑干梗死患者最常见的脑卒中病因(基底动脉粥样硬化19例;椎动脉粥样硬化21例)。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脑干大梗死(47.4%vs 14.3%)、单发脑干大梗死(31.6%vs 4.8%)和脑干大梗死横跨脑干中线(47.4%vs 4.8%)较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更多见(P<0.05,P<0.01);而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多发脑干内部小梗死较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更多见(52.4%vs 10.5%,P<0.01)。结论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双侧脑干梗死的梗死灶分布模式存在不同之处,提示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脑卒中机制也存在差异。
陈红兵李竹浩刘刚张爱武张健谭双全洪华曾进胜
关键词:脑干梗死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吸烟
容易误诊漏诊的硬脑膜动静脉瘘9例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提高对容易误诊漏诊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9例DAVF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9例主要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分别为:视朦或视力下降4例,无颅内高压症状,误诊为视神经炎、颅内结核感染或特发性颅内压增高;记忆力下降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双下肢无力1例,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神经鞘瘤;反复头痛1例,误诊为偏头痛、特发性颅内压增高;反复抽搐1例,误诊为正常颅内压脑积水;饮水呛咳、吞咽困难1例,误诊为脑梗死。3例满足于静脉窦血栓的诊断而忽略了DAVF。所有病例影像学均漏诊,但如仔细观察仍可发现细微的血管形态改变,提示动静脉畸形。结论 DAVF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上临床及放射科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诊断思路狭窄,造成本病误诊、漏诊率高。
廖焕权王鸿轩陈红兵杨智云王莹贺涓涓尚文锦洪华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误诊漏诊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误诊为脑梗死3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误诊为脑梗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收治的3例误诊为脑梗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3例患者临床表现、腰穿、脑电图、头磁共振等辅助检查结果,支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结论有偏瘫等神经定位体征的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易误诊为脑梗死,应详细分析病史特点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洪华周香雪廖焕权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梗死误诊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