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来华
- 作品数:34 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嘉兴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治疗组)108例和普通针刺及拔罐治疗(对照组)102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颈椎活动度评定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优于对照组(82.4%)(P<0.01)。结论 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能有效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 沈来华罗开涛高峰李蕴文姚青
- 关键词:颈椎病温针疗法
- 2007—2011年嘉兴市中医院缺血性脑卒中出院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出院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ICD-10为分类标准,利用SQL查询分析器、Excel为统计分析工具,对出院病案首页进行检索、汇总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数量有明显增加,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且男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数多于女性。结论应加大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力度,积极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
- 林惠芳沈来华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分析回顾性调查
- 中药熏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42例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穴位注射对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效果。方法:42例采用中药熏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结果:痊愈2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结论: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熏蒸能有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 沈来华
- 关键词:中药熏蒸穴位注射
- 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被引量:3
- 2011年
-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每年发病率为总人数的5%-20%。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笔者运用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沈来华罗开涛边晓东楼志勇陆海娟
- 关键词:穴位注射突发性耳聋
- 针刺诱导胃镜检查与常规术前用药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 1991年
- 为提高内镜应用技术,发扬中国医药学特色,探讨纤维胃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既减少病人痛苦、又方便术者操作的方法,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共积累资料26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自1988年12月14日~1989年12月6日应用日本产Olympus-Q10型纤维胃镜共检查门诊、住院病人265例次。采用自然分组方法,分为针刺组、用药组。
- 郑炜沈来华方月珍王孝玲
- 关键词:针灸胃镜术前用药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析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然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人在肢体运动功能变化、ADL能力变化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早期介入能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 罗开涛杨喜兵范迪慧沈志方沈来华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针刺治疗康复训练早期介入
- 温针合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温针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比观察,两...
- 沈来华罗开涛寿依夏占道伟范迪慧梁海丽金月琴
- 关键词:痛经穴位贴敷
- 百会穴麦粒灸为主治疗眩晕症58例被引量:6
- 2010年
- 罗开涛沈来华杨喜兵范迪慧梁海丽施孝文
- 关键词:眩晕麦粒灸百会穴
- 益气活血通络法对中风病亚急性期的疗效影响
-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亚急性期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亚急性期的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法针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
- 罗开涛朱高峰沈来华高峰钱立锋
- 关键词:中风病针刺法益气活血通络法生活质量
- 文献传递
- 针刺治疗脑卒中亚急性期运动障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4
- 2014年
-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亚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126例缺血性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65例),常规治疗组接受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穴以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肌上的体穴为主,结合头针顶中线、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针灸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8周后以及随访时,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评分均明显提高(均P<0.01),针刺组在治疗8周后和随访时Fugl-Meyer较常规治疗组提高更明显[68.0(43.0,86.5)vs 52.5(30.3,77.0),77.0(49.5,89.0)vs 63.0(33.0,84.0),均P<0.05];除治疗4周后常规治疗组NIHSS量表评分无明显降低外(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NIH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针刺组治疗8周后、随访时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5.0(3.0,8.0)vs 7.0(3.0,13.8),4.0(1.5,7.0)vs 6.0(2.0,11.7),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和随访时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针刺组随访时较常规治疗组提高更显著[75.0(60.0,87.5)vs 65.0(36.3,87.5),P<0.05]。结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亚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陈利芳方剑乔吴媛媛马睿杰徐守宇沈来华罗开涛高峰包烨华倪克锋李丽萍
-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疗法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