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矛

作品数:57 被引量:48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生物学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9篇植物
  • 12篇幼苗
  • 6篇教学
  • 6篇初生维管系统
  • 4篇植物幼苗
  • 4篇侵染
  • 4篇细胞
  • 4篇解剖学
  • 4篇番茄
  • 3篇植物学
  • 3篇生物学
  • 3篇细胞程序化死...
  • 3篇菌根
  • 3篇课程
  • 3篇蓝靛果
  • 3篇发育
  • 2篇信号
  • 2篇亚科
  • 2篇叶片
  • 2篇植物生物

机构

  • 35篇中国农业大学
  • 14篇吉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北华大学
  • 2篇北京农业大学
  • 2篇延安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北沽源草地...

作者

  • 52篇汪矛
  • 8篇王丽
  • 7篇谷安根
  • 7篇周树敏
  • 6篇郑相如
  • 6篇孙克莲
  • 5篇郭洁
  • 5篇毕冬玲
  • 5篇王立军
  • 5篇孔令安
  • 5篇杨世杰
  • 4篇刘文娜
  • 4篇梁彦
  • 3篇孙小五
  • 3篇李重九
  • 3篇崔跃华
  • 2篇钟岩
  • 2篇贾伟平
  • 2篇张恕茗
  • 2篇张志农

传媒

  • 7篇西北植物学报
  • 7篇植物研究
  • 5篇植物学通报
  • 5篇生物学通报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植物杂志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种子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高校生物学教...
  • 1篇第七届北方七...
  • 1篇第十届全国植...
  • 1篇中国植物学会...
  • 1篇中国植物学会...
  • 1篇第五届全国菌...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2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1
  • 4篇1990
  • 3篇1989
  • 2篇1988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拟南芥种子至幼苗发育中导管分子的发生与连接被引量:1
2005年
拟南芥发育早期导管分子的发生与连接至今并不十分清楚.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了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至幼苗发育中导管分子的启动与连接.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后2h,自第1个启动位点——子叶节区下部启动导管分子的分化,然后向下依次形成下胚轴和根的导管分子,再向上形成了子叶节区中部的导管分子.种子萌发后10h,自第2个启动位点——子叶叶片中部偏下方启动导管分子的分化,并逐渐完成与子叶节之间的导管分子连接以及子叶叶片羽状环缘脉中导管分子的建成.种子萌发后7d,由上胚轴-苗区形成的导管分子向下与子叶节区上部形成的导管分子发生连接,至此形成该幼苗轴向和侧向器官中导管分子的完整连接.
毕冬玲汪矛孔令安周树敏
关键词:拟南芥幼苗导管分子种子萌发幼苗发育显微镜观察
叶脉的形态与结构被引量:7
1998年
叶脉是指叶片中的维管组织,有时也包括其周围连接着的基本组织(薄壁或厚壁、厚角组织)。石松((LycopodiumClavatum)、木贼(Eq-uisetumhiemale)和某些针叶树的叶片只有一个叶脉;然而大多数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叶片中却有许多...
汪矛郑相如张志农
关键词:叶脉
兰靛果属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3
1990年
作者根据兰靛果不同于忍冬属其它种,在于其花序为简单二歧聚伞花序,果实为浆果状复果。参与果实形成的是两个小苞片,两个萼筒及两个子房而确立为兰靛果属。文章发表后又对其外部形态;叶柄远端、木材、不定根等部分进行了解剖学研究,获得了大量新资料,特发表于此,以期进一步充实其属特征之新内容。
汪矛谷安根王立军
毛莨科子叶节区研究与被子植物的中柱演化被引量:17
1991年
经毛莨科子叶节区研究确认,被子植物的真中柱,既非来自管状中柱,也非来自原生中柱,而系来自子叶节区保留的单中柱。本文在新发表的同科5个属及其代表种的子叶节区研究的基础上,还公布了一张被子植物中柱演化图。
谷安根汪矛王立军
关键词:被子植物中柱毛莨科子叶节
莲幼苗的胚根发育及其筛分子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报道了莲无初生根型幼苗的胚根发育过程 ,其胚根由分生组织转化成贮藏组织 ,致使胚根不突破种皮 ;莲幼苗初生维管系统中的筛分子为筛管分子。
汪矛孙克莲王丽杨世杰
关键词:幼苗筛分子
当今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植物科学的发展脉络经历了描述植物学时期、实验植物学时期后,现已进入创新植物学(creative botany)时期。当今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回顾高校植物学教学内容长期以形态解剖、系统类群和分类三个板块组成,...
汪矛杨世杰
关键词:植物学教学高中生物学
文献传递
3属4种罂粟科植物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结构被引量:5
2008年
罂粟科属间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罂粟科罂粟属的虞美人(Papaver rhoeas)和东方罂粟(Papaver orientale)、白屈菜属的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以及紫堇属的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为材料,应用整体透明和石蜡连续切片的方法,在明场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下对其幼苗期的结构及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属植物幼苗子叶节区下部存在的单中柱类型各异:罂粟属为外始式二原型圆形单中柱,白屈菜属为外始式二原型近圆形单中柱,紫堇属为外始式二原型"S"形单中柱。3属植物的子叶脉序也存在区别:虞美人和东方罂粟具单一叶脉,无叶隙;白屈菜为环结曲行羽状脉;地丁草为基出完全顶聚脉。根据上述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结构,认为3属中罂粟属较为原始,白屈菜属较为进化,紫堇属更为进化。
梁彦汪矛孙小五王丽郭洁
关键词:罂粟科幼苗初生维管系统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调节植物细胞离子跨膜运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催化的可逆磷酸化是植物细胞中多种信号转导途径中重要的组成因子.本文对蛋白质可逆磷酸化通过调节多种离子跨膜运动而参与植物细胞激发子信号途径、毒性物质诱导的钙离子内流、盐胁迫适应、气孔运动以及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参与胞外与胞内之间Ca2+状况信息传递,调节花粉管顶端Ca2+离子通道活性进行综述,以揭示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在植物细胞离子跨膜运动中的调控作用,为蛋白质可逆磷酸化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等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孔令安汪矛林金星王法宏
关键词: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气孔运动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植物生物学”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被引量:2
2012年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将"植物生物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三个模块形成相对独立、各有侧重,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整体,并以自学能力、实验能力、研究能力等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教学、课内外讨论、开放资源以及课程论文、自主性实验、野外实习专题研究等一系列举措,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开拓了创新性思维,构建了适合大学生物学基础课教学的一种模式。
邵小明刘朝辉孟雷汪矛杨世杰
关键词:教学体系植物生物学
对开蕨属次生维管组织的发现被引量:16
1989年
本文对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 kom.)根的次生维管组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发现其次生维管组织系由比较进化的,含单穿孔、具螺纹加厚的孔纹导管的次生木质部与比较原始的、含延伸细胞的次生韧皮部构成。
谷安根汪矛
关键词:解剖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