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豆状核
  • 1篇豆状核变性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硬化斑块
  • 1篇粥样硬化斑块
  • 1篇颅脑
  • 1篇颈动脉
  • 1篇颈动脉狭窄
  • 1篇核磁
  • 1篇核磁共振
  • 1篇肝豆状核
  • 1篇肝豆状核变性
  • 1篇斑块
  • 1篇CT
  • 1篇MR
  • 1篇MRI
  • 1篇MRI表现
  • 1篇磁共振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康群凤
  • 2篇李娟
  • 2篇齐旭红
  • 2篇毕冬梅
  • 2篇张雪梅
  • 2篇温智勇
  • 1篇周全红
  • 1篇康枫

传媒

  • 2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对照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探讨CT与MRI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评估能力。方法回顾分析44例患者同期接受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结果 CT检查血管平均狭窄率29%,MRI检查3D TOF法血管平均狭窄率35%;黑血法血管平均狭窄率28%。MRI检查发现钙化45处,CT发现81处;CT检查显示的36处小点状钙化MRI未能显示。结论 CT与MRI均能判断病变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显示,CT优于MR;综合多序列扫描影像特点,可以提高MR诊断准确率。
齐旭红毕冬梅李娟张雪梅康群凤周全红康枫温智勇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MRICT
肝豆状核变性颅脑MRI表现与临床相关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的MRI影像特点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13例经临床及化验证实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男性8例,女性5例,均行头颅MR检查。结果病范围较广泛,多集中于基底节、丘脑及脑干,异常信号为对称分布,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2例豆状核T2WI高信号中央出现片状低信号。三例有轻度脑萎缩表现。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肝豆状核变性脑部病变,有助于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诊断,且病变程度与临床表现相关。
齐旭红毕冬梅康群凤张雪梅李娟温智勇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核磁共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