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鹏举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研磨
  • 3篇研磨装置
  • 3篇手动
  • 3篇小麦
  • 3篇交叉污染
  • 3篇铰链
  • 2篇冬小麦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利用效率
  • 2篇灌浆
  • 2篇灌浆速率
  • 1篇性状
  • 1篇一体化
  • 1篇玉米
  • 1篇增产
  • 1篇植株
  • 1篇植株性状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青岛工学院

作者

  • 8篇武鹏举
  • 7篇刘安能
  • 7篇王和洲
  • 4篇张笑培
  • 4篇杨慎骄
  • 4篇陈金平
  • 3篇丁大伟
  • 1篇孙尚伟
  • 1篇申孝军
  • 1篇兰再平
  • 1篇张晓萍
  • 1篇高阳
  • 1篇王景雷
  • 1篇李白玉

传媒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一体化均衡增产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黄淮平原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状况、品种表现和生产条件等,以商丘为例系统开展了小麦玉米一体化均衡增产技术研究,遵循生态适宜性原则,筛选出了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成产结构协调、适合该区域自然与生产条件的节水高产小麦品种和玉米品种组合,提出了小麦玉米品种组合、水肥统筹的一体化均衡增产栽培技术。
张晓萍王和洲陈金平刘安能武鹏举
关键词:小麦玉米一体化
一种手动土壤研磨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动土壤研磨装置,包括:底座、围挡框和研磨器,其中,所述的底座与围挡框相对设置,所述的底座上与围挡框之间设置有衬垫,所述的围挡框由挡板与设置在挡板四周的第一侧栏和第二侧栏构成,所述的研磨器设置在底座与围挡...
杨慎骄王和洲张笑培雍蓓蓓武鹏举丁大伟谢坤刘安能
文献传递
黄河故道不同灌水方式刺槐人工林幼树水分利用效率和生长特性被引量:9
2015年
干旱一直是限制黄河故道沙区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以其较强的耐旱性、较高的成活率在造林时备受重视。适宜的灌水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当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可以促进刺槐迅速生长,改善当地环境生态。因此,在2011至2012年间,对黄河故道沙地进行刺槐人工林的建设与培育,开展滴灌(DI)、沟灌(FI)和软管喷灌(HSI)3种灌水方式对刺槐人工林幼树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文年份,滴灌刺槐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高于软管喷灌,软管喷灌高于沟灌。水分利用效率受年份影响较大,但均表现为前期下降,8月份前后降到最低值,随后缓慢回升。不同灌水方式叶绿素含量(CC)差异显著,滴灌条件下刺槐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为软管喷灌,沟灌最低。不同树龄,不同灌水方式刺槐株高、地径和胸径差异显著。一年生林,滴灌刺槐的株高、地径和胸径分别比软管喷灌高出23.4、0.27 cm和0.14 cm;二年生林,滴灌刺槐的株高、地径和胸径分别比软管喷灌高53.7 cm、0.61 cm和0.54 cm。滴灌刺槐的株高、地径和胸径的年度生长量分别为软管喷灌的112.1%、107.1%和111.8%,同时分别为沟灌的121.8%、191.8%和343.6%。不同灌水方式刺槐幼树水分利用效率受年际间气象因素影响较大,滴灌可以显著地改善刺槐幼树的光合生理特性,促进其快速生长。
陈金平兰再平杨慎骄张笑培孙尚伟武鹏举
关键词:刺槐灌水方式水分利用效率黄河故道
一种手动土壤研磨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动土壤研磨装置,包括:底座、围挡框和研磨器,其中,所述的底座与围挡框相对设置,所述的底座上与围挡框之间设置有衬垫,所述的围挡框由挡板与设置在挡板四周的第一侧栏和第二侧栏构成,所述的研磨器设置在底座与围挡...
杨慎骄王和洲张笑培雍蓓蓓武鹏举丁大伟谢坤刘安能
一种手动土壤研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土壤研磨装置,包括:底座、围挡框和研磨器,其中,所述的底座与围挡框相对设置,所述的底座上与围挡框之间设置有衬垫,所述的围挡框由挡板与设置在挡板四周的第一侧栏和第二侧栏构成,所述的研磨器设置在底座与...
杨慎骄王和洲张笑培雍蓓蓓武鹏举丁大伟谢坤刘安能
文献传递
全自动蒸渗测坑水位控制与计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蒸渗测坑水位控制与计量装置,包括水位筒、补水计量电磁阀和溢流计量电磁阀。水位筒通过连通管与测坑滤层设置的测坑水管连通,补水计量电磁阀的下游端通过连通管与测坑水管连通,补水计量电磁阀的上游端通过补水...
刘安能申孝军王景雷王和洲武鹏举
文献传递
土壤增温对冬小麦生长特性、产量及耗水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土壤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埋设于地表以下1.2 m的供热管道给土壤增温,在土壤增温期间,距供热管道0、0.5、1.0 m和1.5 m的平均地温较CK依次增加约8.0、6.0、4.0℃和2.0℃,因此将以上位置所代表的条带设置为T8、T6、T4处理和T2处理,并设置无增温对照(CK),分析土壤不同增温处理下冬小麦的根系生长、植株生长发育、产量构成、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结果】土壤增温≥6.0℃可使冬小麦根系下扎至100 cm,<6.0℃时最大根系限制在80 cm以内。土壤增温有利于冬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增加,越冬期历时缩减,并提前进入返青拔节阶段,但生长后期却出现了早衰现象,增温幅度越大,早衰现象也越提前,直接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形成。增温2.0℃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温≥4.0℃则显著降低冬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从土壤增温对冬小麦耗水量(ET)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来看,ET表现为:T2处理>CK>T4处理>T6处理>T8处理,WUE表现为:T2处理>T4处理>CK>T6处理>T8处理,且T2处理的ET和WUE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冬小麦越冬至返青期土壤增温(2.0℃)有利于后期产量形成和WUE提高。
李白玉陈金平刘安能刘安能王和洲
关键词:土壤温度根系分布灌浆速率水分利用效率
挖土受损农田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及生理参数的影响
2009年
研究了农田挖土1 m深后不同时段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地上部分生物量、子粒的各项指标、叶面积)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地上部生物量挖土后10年、6年与未挖土样地在抽穗后期大于抽穗前期,而挖土1年、3年后的样地则是抽穗前期大于抽穗后期;穗部性状(子粒干、鲜重、鲜样子粒体积)以及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且未挖土>挖土后10年>挖土后6年>挖土后3年>挖土后1年;灌浆后20天之内,灌浆速率的变化趋势为挖土后1年>挖土后3年>未挖土>挖土后10年>挖土后6年,之后则表现为未挖土>挖土后10年>挖土后6年>挖土后3年>挖土后1年。同时未挖土的光合速率大于挖土。研究结果显示,开挖农田严重影响了小麦植株的营养吸收量和干物质的累积量,限制了小麦同化物的合成能力,受损农田生产力的修复过程需要10年以上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
李白玉王和洲高阳陈金平刘安能武鹏举
关键词:冬小麦植株性状灌浆速率光合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