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巍巍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气溶胶
  • 2篇PM2.5
  • 1篇有机碳
  • 1篇元素碳
  • 1篇室内空气质量
  • 1篇室内污染
  • 1篇碳气溶胶
  • 1篇内污染
  • 1篇烹调
  • 1篇醛酮类化合物
  • 1篇文物
  • 1篇污染
  • 1篇细颗粒
  • 1篇细颗粒物
  • 1篇颗粒物
  • 1篇空气质量
  • 1篇OC
  • 1篇EC
  • 1篇博物
  • 1篇博物馆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樊巍巍
  • 3篇程燕
  • 3篇郭伟
  • 1篇晁攸闯
  • 1篇张仁健
  • 1篇张云伟
  • 1篇刘随心
  • 1篇王妮
  • 1篇李文武
  • 1篇孙竹

传媒

  • 2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西安市PM2.5和碳气溶胶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2014年
为了探讨西安市PM2.5和碳气溶胶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从2012年3月-2013年2月对西安市大气PM2.5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测,并分析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西安市2012年3月-2013年2月日均PM2.5质量浓度变化幅度为26.9-505.1μg/m^3,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14.0±86.6μg/m^3,是中国PM2.5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平均二级标准值(35μg/m^3)的3.3倍.PM2.5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OC和EC年平均浓度值为21.44±15.76μg/m^3和6.16±3.38μg/m^3,OC/EC年平均值为3.37±0.95,变化范围为1.80-5.84,表明有二次有机碳气溶胶的存在.主成分分析法表明,西安市大气中的碳气溶胶主要来自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二次碳气溶胶以及生物质燃烧.
程燕樊巍巍刘随心肖波郭伟李文武王妮
关键词:PM2.5
人为活动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探讨人为活动对导致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影响程度,分析研究不同人为活动对室内颗粒物的影响,选择某高校5个代表性人为活动点为监测点,同步实时监测室内颗粒数浓度和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记录人为活动和相关通风信息。结果表明,不同人为活动产生的颗粒数浓度和PM2.5质量浓度有所差异,其中食堂所测的平均颗粒数浓度和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42 266 cm-3、124.2μg/m3,远远高于其他室内活动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在各项人为活动中,拖地时产生的颗粒数浓度和质量浓度最小;在进行室内活动时,特别是烹饪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活动,应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同时加强通风,降低在高危污染环境中的暴露风险。
郭伟程燕晁攸闯樊巍巍
关键词:空气质量
西安市室内醛酮类化合物风险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文章中的采样和分析方法都主要是基于美国环保署的TO-11A的方法。基于六个采样点所得到的浓度水平做健康风险计算,甲醛和乙醛的健康风险都在USEPA规定的可接受范围(1×10-6-1×10-4)内,但是其潜在的健康风险还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计算得到,女性的健康风险比男性大约高11.8%。另外,研究发现,烹调油烟所产生的醛酮类化合物污染浓度与烹调方式有很大关系。在四种传统烹调过程中,炸产生的醛酮类化合物总量为737.3μg.m-3,其中壬醛的含量最高;炒的过程中醛酮类化合物总量为458.8μg.m-3,含量最高的是壬醛;烤的过程中总醛酮类化合物浓度为561.0μg.m-3,己醛浓度最高;蒸的醛酮类化合物总浓度最低为206.9μg.m-3,含量最高的是己醛。不同烹调方式所产生醛酮类化合物中甲醛和乙醛对人体的健康风险也做了初步计算。
樊巍巍孙竹
关键词:醛酮类化合物室内污染烹调
大气环境对博物馆内文物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大气环境对博物馆内文物影响的研究报道,主要综述了气溶胶、酸性气体、大气微生物以及温度、湿度对文物的影响研究,论述了它们对文物的损害机理以及分析研究的方法,并从大气污染、生物侵害等方面,对博物馆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程燕郭伟樊巍巍张云伟张仁健
关键词:大气环境气溶胶博物馆文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