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永年

作品数:17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泉州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炎
  • 5篇重型
  • 5篇重型肝炎
  • 5篇病毒
  • 3篇毒性肝炎
  • 3篇预后
  • 3篇病毒性
  • 3篇病毒性肝炎
  • 2篇医院感染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预后因素
  • 2篇预后因素分析
  • 2篇黄疸
  • 2篇活动性
  • 2篇肝硬化
  • 2篇艾滋病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胆红素

机构

  • 11篇福建省泉州市...
  • 5篇泉州市第一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林永年
  • 8篇苏智军
  • 6篇林琪
  • 6篇史美育
  • 6篇郭如意
  • 5篇柯邵鹏
  • 5篇陈素梅
  • 4篇张奕返
  • 3篇陈素梅
  • 2篇李跃平
  • 2篇何秀华
  • 1篇刘江福
  • 1篇杨鹏雅
  • 1篇林成祖
  • 1篇林志鹏
  • 1篇林万朝
  • 1篇叶汉年
  • 1篇林军
  • 1篇苏健斌
  • 1篇黄奕森

传媒

  • 8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外医疗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医院感染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前瞻性调查 1996年 4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院的重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医院感染病死率为 37 36 % (34/ 91) ,单因素分析表明血清胆红素、PT、补体C3、血清胆固醇、血钠、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感染类型、并发症种类、侵袭性操作与预后有相关性 ,多因素分析表明低补体C3及低胆固醇预后严重不良。结论 医院感染是导致重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血清低补体C3及低胆固醇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
苏智军柯邵鹏林永年史美育张奕返李跃平
关键词:重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医院感染预后
胸腺肽αl治疗重型肝炎合并感染15例被引量:3
2000年
为探讨胸腺肽α1(Tα1)辅助抗生素在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感染的抗感染疗效,我们于1997年10月至1999年10月应用Tα1治疗重型肝炎合并感染者15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30例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患者,均为男性。
苏智军柯邵鹏林永年郭如意叶汉年张奕返
关键词:胸腺肽Α1重型肝炎
小儿及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析
1999年
笔者分析了近4年来小儿及老年人肝炎病毒学分布情况,表明小儿甲肝感染率(57.6%)最高,乙肝(44.7%)次之;老年人以乙肝感染为主(56.8%),戊肝(27.3%)次之。甲乙型重叠感染可加重病情,而乙丁重叠感染易使病情慢性化。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85例小儿肝炎及88例老年人肝炎均选自我院1995~1998年住院病例,其中小儿组男性60例,女性25例,年龄10个月~14岁,老年组男性71例,女性17例,年龄60~80岁。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第5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1.2 血清病毒学检测 采用抗HAV-IgM(上海华泰公司)、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G、抗HBc-IgM(荣盛公司)、HDVAg、抗HDV-IgM(河南瑞安公司)、抗-HEV-
陈素梅林琪郭如意林永年
关键词:病原学分析老年人重型肝炎小儿肝炎
700株血培养阳性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血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血流感染的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血培养分离的70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412株(58.9%),革兰阳性菌278株(39.7%),真菌10株(1.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3.5%(5/3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高达68.6%(105/153)。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呈敏感,但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屎肠球菌。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酪黄/母鸡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37.1%(65/175)和22.5%(16/7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为敏感,敏感率均>99%。结论应实时监测血培养细菌及其耐药性,进而指导抗感染治疗。
林永年何秀华苏智军郭如意朱焱陈素梅林孟新高艺鹏
关键词:血培养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抗病毒药物方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方便选取120例艾滋病患者,均为2013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并随机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应用含替诺福韦方案对研究1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含齐多夫定方案对研究两组患者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00个/μL的占60.3%%,研究2组占38.7%,研究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幅度大于研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不良反应发生4例(6.8%),研究2组不良反应发生12例(19.3%),研究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替诺福韦方案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更可靠,不良反应更少,更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林永年刘江福何秀华陈素梅杨鹏雅郭如意邱燕燕苏健斌
关键词:疗效
参麦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度黄疸病毒性肝炎33例被引量:7
2000年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将1998年3月~2000年3月住院的重度黄疸(血清总胆红素≥171.1μmol/L)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采用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分型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男31例,女2例,其中急性肝炎3例,慢性肝炎重度19例,慢性重型肝炎11例;病原类型为乙型肝炎24例,戊型肝炎3例,乙丁塑、乙丁戊型重叠感染各2例,乙丙型、乙戊型重叠感染各1例。对照组27例,男25例,女2例,其中急性肝炎4例,慢性肝炎重度14例,慢性重型肝炎9例;病原类型为乙型肝炎18例,戊型肝炎3例,甲型肝炎1例,乙甲型重叠感染3例,乙丁型、乙戊型重叠感染各1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疗法,即每日静滴肝安、
苏智军柯邵鹏史美育林永年陈素梅张奕返
关键词:参麦复方丹参注射液
重型肝炎合并甲亢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陈素梅林琪林永年郭如意
关键词:重型肝炎合并症病毒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预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饮食保健知识调查研究
2006年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饮食知识的认识,为科学地饮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法对104例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部分患者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年龄低、文化水平低、初次住院、男性患者的保健意识相对较差;住院患者最需要了解患病后的饮食禁忌。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的饮食指导,是治疗乙型肝炎的一个重要环节,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林永年
关键词:乙型肝炎健康教育饮食疗法问卷
Gilber综合症并药物性肝炎1例
2004年
林琪林永年陈素梅
关键词:并发症药物性肝炎
益生菌联合常规疗法对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泉州地区诊治的97例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患者,按治疗方法划分成常规组(n=47)和试验组(n=50)。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量表、Hart腹泻量表评分[(13.45±2.29)分、(8.26±1.68)分]均低于常规组[(18.16±3.65)分、(12.82±2.03)分](t=7.662、12.082,均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患者肠道肠球菌、肠杆菌数量[(5.03±0.84)lg CFU/g、(6.39±0.86)lg CFU/g]低于常规组[(6.25±1.07)lg CFU/g、(7.25±1.02)lg CFU/g],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8.20±1.48)lg CFU/g、(8.12±1.43)lg CFU/g]高于常规组[(6.42±1.17)lg CFU/g、(6.69±1.22)lg CFU/g](t=6.266、4.499、6.544、5.282,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IL-6、IL-10水平及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计数[(70.59±4.24)μg/L、(9.69±1.30)pg/mL、(84.63±7.84)ng/L、(52.45±7.29)个/mm^(3)、(33.59±7.04)个/mm^(3)、(22.26±3.68)个/mm^(3)]均优于常规组[(82.25±5.58)μg/L、(13.48±1.91)pg/mL、(73.52±6.56)ng/L、(47.16±6.65)个/mm^(3)、(26.75±5.93)个/mm^(3)、(27.82±4.03)个/mm^(3)](t=11.631、11.485、7.544、3.726、5.159、7.102,均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常规疗法对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显著,能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
林永年吴志春黄奕森邱燕燕熊菊华黄秋燕康文委朱景法
关键词:益生菌艾滋病腹泻肠道菌群免疫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