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昌华
-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基于重测序数据的猪繁殖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2025年
- 为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探究影响母猪繁殖性状的分子机理,本试验对连续3胎不同产仔数的母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及关联分析,挖掘参与调控母猪高低产仔数性状的关键调控基因。本试验选取高繁母猪21头,低繁母猪19头,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 PE150平台对40个文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母猪连续3胎产仔数的表型性状,基于GLM混合线性模型,并利用质控后的14708672个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总产仔数性状有87个SNP达基因组水平显著,候选基因包括RORA、SFRP1、HSD17B1、IGF_(1);产活仔数性状有73个SNP达基因组水平显著,候选基因包括DAZL、STAT3;健仔数性状有66个SNP呈基因组水平显著,候选基因包括DAZL、HSD17B1、STAT3;根据基因功能注释推测IGF_(1)、DAZL、HSD17B1、SFRP1、STAT3是繁殖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为猪繁殖性状的基因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吕玲燕林昌华张胜斌覃秀珍柏秀芳吴永绍陈钊刘磊孙如玉刘磊张家庆
- 关键词:繁殖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三种替抗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
- 旨在研究酸化剂、益生菌、中药三种替抗添加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新兴一场5栋栏28~30日龄三元断奶仔猪,分成5个试验组,A为空白对照组,B为酸化剂组,C为益生菌组,D为中药组,E为抗生素组,为期30天,期...
- 何颖李晓玉蒋家霞陈忠伟林昌华卓清赵武秦毅斌韦月柳李碧清段群棚卢冰霞周英宁梁家幸李斌胡庭俊
- 关键词:断奶仔猪血液指标
- 2019—2022年广西鸭圆环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广西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试验于2019—2022年从广西地区采集761份病死鸭临床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uCV感染情况。通过PCR扩增DuCV全基因组序列,利用DNAStar分析其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使用RDP4和SimPlot 3.5.1软件分析DuCV重组事件,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应用BioEdit软件分析DuCV Cap蛋白氨基酸变异位点。【结果】DuCV阳性率为22.5%,基因组大小为1988~1996 bp。广西DuCV毒株全基因组、Rep和Cap基因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1.9%~99.6%、83.1%~99.9%和52.8%~99.9%。基因重组分析显示,DuCV-GX13-2019和DuCV-GX14-2020存在重组事件。Cap蛋白共有78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与DuCV-1相比,DuCV-2在第3、12、15、23、31、42、56和64位氨基酸处完全变异。广西毒株为DuCV-1和DuCV-2基因型,DuCV-1为主要优势毒株,且DuCV-1b亚型流行最为广泛。【结论】广西地区DuCV发病较严重,部分毒株存在重组事件,Cap蛋白突变率高,DuCV多种亚型均有流行。研究结果为广西地区DuC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基本数据。
- 熊陈勇曾素先刘惠心赵康施开创施喻文谢守玉韦显凯龙凤冯淑萍屈素洁王露霞林昌华尹彦文
- 关键词:遗传进化流行病学
- 广西区2008-2011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对2008-2011年间来自广西各地的部分PRRSV阳性病料进行Nsp2基因的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49个毒株均为美洲型,其中46株具有高致病性变异毒株的序列特征,即其Nsp2蛋白缺失第481位和第533~561位aa,其余3株不具有上述缺失,属于PRRSV传统毒株。广西区49个毒株Nsp2基因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介于84.8%~99.7%,与VR-2332、CH-1a、HB-1及JXA1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0.5%~83.7%、89.7%~92.6%、92.4%~96.3%、92.8%~99.3%,而与LV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51.0%~53.9%。基于Nsp2基因核苷酸序列所绘制的遗传进化树,可将所有美洲型PRRSV毒株分为4个亚群,广西区的49个毒株有3株分布在以HB-1株为代表的Ⅲ亚群,46株分布在以JXA1株为代表的Ⅳ亚群。表明,当前广西区PRRSV流行毒株均为美洲型毒株,并且以Ⅳ亚群为优势基因亚群,各毒株间的Nsp2基因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 赵日浪施开创林昌华赵国明何贻坚刘棋
-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基因
- 新型鸭黄病毒广西流行毒株的分离和包膜蛋白的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本试验旨在了解新型鸭黄病毒(duck flavivrus,DFV)广西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从发病樱桃谷种鸭群分离到1株新型DFV LG/01/11,并利用设计的引物扩增获得病毒包膜蛋白E基因。结果显示,LG/01/11株E基因全长1503bp,编码500个氨基酸,与国内2010年以来分离的鸭黄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3%~99.6%,没有碱基缺失和插入现象,只有散在的碱基突变。本试验结果为病毒生物学特性分析和遗传变异研究及相关疫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 郑敏赵日浪韦显凯莫胜兰林昌华郑列丰梁晟苏娇秀
- 关键词:鸭黄病毒包膜蛋白
- 广西HP-PRRSV流行毒株遗传进化研究
- 为了解广西PRRSV的变异情况及分子遗传特征,从临床发病死亡猪采集组织接种Marc-145细胞分离病毒,取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PE)的病毒液经RT-PCR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鉴定,证实分离到3个病毒株,分别命名G...
- 林昌华
- 关键词:生猪养殖蓝耳病毒病毒变异基因表达
- 仔猪轮状病毒感染与乳糖不耐受症的临床检测
- 2012年
-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与乳糖不耐受症的临床相关性,为建立适用于规模化养猪场的仔猪轮状病毒感染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腹泻仔猪和健康仔猪各63头,采用醋酸铅—氢氧化铵法和pH试纸法分别检测仔猪粪便的乳糖和pH值,粪便乳糖大于或等于++且pH≤5.5为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然后运用猪轮状病毒诊断试剂检测乳糖不耐受病例的猪轮状病毒感染情况。【结果】与健康仔猪相比,腹泻仔猪粪便乳糖大于或等于++为36例,其中pH≤5.5有23例,即发生乳糖不耐受症的病例23例,占总腹泻仔猪数的36.51%。对23例乳糖不耐受病例进行轮状病毒感染检测,结果发现仔猪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与猪感染轮状病毒所引起腹泻的吻合率高达100%。【结论】由猪轮状病毒所引起的仔猪腹泻,多会发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采用醋酸铅—氢氧化铵法能及时鉴别诊断猪轮状病毒感染,且具有廉价、方便、快捷等优势,适合在基层猪场大规模使用。
- 李崇苏亚权谢娟林昌华李凤梅钟诚
- 关键词:仔猪轮状病毒乳糖不耐受症
- 苦玄参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 2019年
- [目的]试验旨在探讨苦玄参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为其在动物生产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体重相近的28~35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的健康断奶仔猪250头,随机分为5组(A、B、C、D、E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其中,A、B、C组依次为苦玄参提取物高、中、低3个剂量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500、1.750和0.875 g/kg苦玄参提取物;D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对照药物七补散4.0 g/kg;E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预饲期7 d,正试期30 d。于试验正式开始的第0天、第15天和第30天7:00分别对各组的每一头试验猪进行空腹称重,并每天记录每个组试验猪的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结果]添加苦玄参提取物后,A、B、C组仔猪的体重、ADG及ADFI,与E组相比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增加,而料重比降低;其中苦玄参提取物中剂量组仔猪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提升最明显,料重比也极显著低于D组与E组(P<0.01)。[结论]苦玄参提取物对仔猪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1.750 g/kg的添加剂量添加在饲料中效果最佳。
- 林昌华刘妍璨李晓玉蒋家霞覃国喜卓清罗智华李碧清陈忠伟秦毅斌陈忠伟段群棚秦毅斌郭旋卢冰霞何颖
- 关键词:仔猪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X1001株和GX1002株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
- 2013年
-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变异情况及分子遗传特征,采用RT-PCR分段扩增2010年PRRSV广西地方分离株GX1001株和GX1002株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拼接,获得2个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结果显示,不包括Poly(A)尾,GX1001株、GX1002株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329和15318bp。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分离株间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3%,与国内外北美洲型代表毒株间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4.9%~99.5%,与欧洲型代表毒株间的同源性为61.5%~61.9%。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个分离株的NSP2编码区均存在第481和533-561位,共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具有PRRSV高致病性变异毒株(HP-PRRSV)的遗传特征,但分别在不同区域出现新的突变、缺失及插入等变异现象。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美洲型毒株可分为4个亚群,GX1001株和GX1002株均属于以高致病性JXA1株为代表的第4亚群。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PRRSV广西地方分离株GX1001株和GX1002株均属于HP-PRRSV,但其基因组在不同区域发生了新的遗传变异现象。
- 林昌华施开创陶春爱钟诚莫胜兰李刚
-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诱导氧化应激反应机制的初步研究
- 2025年
- 为了明确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是否会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并初步揭示相关机制,试验分别用5×10^(6),1×10^(7),2×10^(7),5×10^(7)CCU/mL Mhp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以未感染Mhp的细胞为对照,并分别于第6,12,18,24,36小时收集细胞,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还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性];根据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选择氧化应激水平最明显的感染浓度和时间点,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氧化应激通路相关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oxidoreductase-1,NQO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上述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比较,4个浓度的Mhp感染细胞中ROS水平在第6,12,18,24,36小时均显著升高(P<0.05);5×10^(6)CCU/mL Mhp感染细胞的NO浓度仅在第24小时显著升高(P<0.05),1×10^(7)CCU/mL Mhp感染细胞的NO浓度在第6,12,18小时显著升高(P<0.05),2×10^(7)CCU/mL和5×10^(7)CCU/mL Mhp感染细胞的NO浓度在第6,12,18,24小时显著升高(P<0.05);5×10~(6)CCU/mL Mhp感染细胞的MDA含量仅在第36小时显著升高(P<0.05),1×10^(7)CCU/mL Mhp感染细胞的MDA含量在第24,36小时显著升高(P<0.05),2×10^(7)CCU/mL Mhp感染细胞的MDA含量在第6,12,18,36小时显著升高(P<0.05),5×10^(7)CCU/mL Mhp感染细胞的MDA含量在第6,18,24小时显著升高(P<0.05);5×10^(6)CCU/mL Mhp感染细胞的iNOS活性在第6,12,24,36小时显著升高(P<0.05),1×10^(7)CCU/mL Mhp感染细胞iNOS活性在第6,12,18
- 周颖陈忠伟段群棚程珂林昌华许艺兰张胜斌覃国喜许心婷杨讯业秦毅斌赵硕秦毅斌陈婷婷徐悦何颖卢冰霞
- 关键词:猪肺炎支原体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