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巍

作品数:27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口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手术
  • 7篇肺癌
  • 6篇术后
  • 6篇外科
  • 6篇肋间
  • 6篇肋间神经
  • 5篇心脏
  • 5篇肋间神经冷冻
  • 5篇冷冻止痛
  • 4篇外科手术
  • 4篇细胞
  • 4篇肋间神经冷冻...
  • 3篇蛋白
  • 3篇食管
  • 3篇食管癌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开胸
  • 3篇开胸术

机构

  • 27篇海口市人民医...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7篇林巍
  • 22篇卢伟
  • 19篇林刚
  • 18篇李美霞
  • 7篇符洪犊
  • 4篇伍成德
  • 3篇白树堂
  • 3篇鲍时来
  • 3篇林春丽
  • 3篇林春莉
  • 2篇马西淼
  • 2篇符真
  • 1篇张建中
  • 1篇黄进
  • 1篇郭禹标
  • 1篇李大奇
  • 1篇田毅
  • 1篇胡文杰
  • 1篇崔晓红

传媒

  • 10篇海南医学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山西临床医药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199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蛋白质甲基转移酶的结合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蛋白质甲基转移酶的结合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杂交(Westernblot)方法,利用H4R3sme2抗体检测11例肺癌病人组织样品当中的组蛋白H4R3对称性双甲基化(H4R3sme2)水平。结果发现11例肺癌患者组织样品中,组蛋白H4R3对称性双甲基化(H4R3sme2)水平癌组织都比癌旁组织有显著提高。结论发现在所有肺癌组织中H4R3sme2修饰水平都有显著提高,表明PRMT5在调控肺癌发生中是通过促进组蛋白H4R3sme2的表观遗传修饰,抑制肺癌细胞中抑癌基因的表达,诱导肺癌发生。
林刚鲍时来林巍李美霞卢伟伍成德
关键词:肺癌表观遗传
肺曲菌球病21例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报告 2 1例肺曲菌球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系统性回顾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 ,探讨其病因、诊断及外科治疗。结果 自 1985年 8月至 2 0 0 4年 1月共对 2 1例患者进行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肺曲菌球病 ,占同期肺部手术的 3 .6%,行肺切除术 19例 ,曲菌球清除术 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残腔感染 1例 ,出血 2例 ,切口感染 2例。随诊 3个月 -15年无复发。结论 肺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单纯的曲菌球清除术亦有较好的疗效 。
林巍李美霞卢伟
关键词:肺曲菌球结核病外科治疗真菌性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体会
2004年
目的报告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治疗体会。方法21例左心瓣置换术后中重度TR病人,有9例行内科保守治疗,1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类型:二尖瓣再次置换加三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例,单纯三尖瓣置换1例,单纯三尖瓣成形术9例。三尖瓣成形术包括5例改良Devega成形术,行改良Key氏法4例。结果12例手术治疗者术后早期1例,病死率8.3%。长期生存11例,术后随访5个月-9.6年,平均6.1年,1例术后三年死于抗凝过度出血。9例内科治疗者,3个月-5年,6例死亡。病死率66.7%。结论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TR的产生与不可逆的右心损害、严重肺动脉高压、持续的心房纤颤及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关;对重度TR行三尖瓣成形或三尖瓣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白树堂符洪犊卢伟林巍李美霞
关键词:三尖瓣闭锁不全三尖瓣心脏瓣膜再手术
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构建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预测模型,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35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50)和未感染组(n=85)。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并对病原菌进行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吻合口瘘、术后误吸、喉返神经损伤、合并疾病等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50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肺部感染,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7.04%。共分离出病原菌41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4.39%)、金黄色葡萄球菌(19.51%)、肺炎克雷伯菌(17.07%)和肺炎链球菌(17.07%)。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瘘、有吸烟史、低血浆白蛋白水平、低第1秒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EC)水平是影响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得到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预测模型,P=1/[1+e^((16.663+1.568×(吻合口瘘)+3.114×(吸烟史)-0.113×(血浆白蛋白)-0.218×(FEV1/FVC)))]。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CI:0.753~0.890,P<0.05),敏感性为84.0%,特异性为69.4%。结论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
卢伟马西淼李礼林巍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肺部感染病原学特征
肋间神经冷冻术用于胸部手术后止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方法将55例开胸术后患者采用不同的止痛方法,分为2组。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冷冻止痛组n=29)采用K-520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冷冻,冷冻部位为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之肋间神经根部,每根肋间神经冷冻温度为-50~-70℃左右,冷冻时间为90s;对照组(n=26)不用冷冻治疗,采用临时肌肉注射吗啡。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并比较二组术后胸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冷冻止痛组止痛效果非常满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为1.31,对照组为7.36,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27.44,P<0.01)。冷冻止痛组总有效率为100%,吗啡平均用量5.17mg,而对照组有效率34.6%,吗啡平均用量为18.6mg,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515,P<0.01)。胸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冷冻止痛组(3.4%)也低于对照组(26.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34,P<0.05)。结论冷冻肋间神经能够有效地减轻接受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剧烈疼痛,并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林刚林巍李美霞符洪犊卢伟林春丽
关键词:肋间神经冷冻冷冻止痛胸外科手术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方法将55例开胸术后患者分为2组,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冷冻止痛组29例)采用K-520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冷冻,冷冻部位为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之肋间神经根部,每根肋间神经冷冻温度为-50~-70℃左右,冷冻时间为90s,对照组(26例)不用冷冻治疗,采用临时肌肉注射吗啡。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并比较二组术后胸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血气分析价值。结果冷冻止痛组止痛效果非常满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为1.31,对照组为7.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4,P<0.01)。冷冻止痛组总有效率为100%,吗啡平均用量5.17 mg;而对照组有效率34.5%,吗啡平均用量为18.6 mg,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515,P<0.01)。胸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冷冻止痛组(3.4%)也低于对照组(26.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 =4.34,P<0.05)。冷冻止痛组PaO_2、PaCO_2、SpO_2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0277,t=-13.37,t=-4.446,均P<0.05)。结论冷冻肋间神经能够有效地减轻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剧烈疼痛,并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林刚林巍李美霞符洪犊卢伟林春丽
关键词:肋间神经冷冻冷冻止痛胸外科手术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CABG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ECC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术后恢复等情况,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评价术后心脏功能疗效。结果患者ECC转流时间平均为(121±67)分,阻断升主动脉时间平均为(102±46)分,心脏自动复跳率为89.2%(25/28),术后治愈率为89.2%(25/28),21例随访15个月,心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5%,术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分别比术前减少了72.8%和76.3%(P<0.01),超声心动图复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心脏指数分别比术前增加16.7%、24.1%、30.2%(P<0.05)。结论手术治疗效果很好,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严密监护是关键。
李美霞田毅林巍卢伟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索应用冷冻治疗肋间神经痛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将50例需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冷冻组与对照组各25例。冷冻组手术结束前冷冻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之肋间神经根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术后切口疼痛以及止痛药使用情况;对照组不用冷冻治疗。结果冷冻组止痛效果极为满意,VAS评分为2.14,而对照组为7.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冷冻组总有效率为92%,吗啡平均用量为2.3mg;而对照组总有效率52%,吗啡平均用量为16.4mg,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冷冻肋间神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开胸术后剧烈胸痛。
李美霞林刚林春莉卢伟林巍
关键词: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止痛法
创伤性膈疝17例诊治浅谈
2003年
林巍符洪犊林刚
关键词:创伤性膈疝手术治疗
29例闭合性心脏创伤临床分析
1999年
目的:报告29例闭合性心脏创伤诊治情况,总结抢救过程中得失经验、吸取教训,旨在提高抢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两家医院1988年1月~1998年6月诊断有闭合性心脏创伤的病例。结果:全组29例闭合性心脏创伤,共行开胸手术16例,其中7例于急救室进行,生存2例;9例于手术室进行,生存7例。10例心跳骤停未行开胸手术,而行心外按压复苏,无一生存。另外,3例因忽略或漏诊心脏创伤,死于其它手术中。结论:严重的闭合性心脏损伤实行早期开胸手术是抢救治疗的关键,心外按压法对抢救心脏创伤所致的心跳骤停是无效的,忽略或漏诊心脏创伤可致严重后果。
林刚林巍符真
关键词:心脏创伤闭合性急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