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娜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宜宾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育种
  • 2篇育种学
  • 2篇实践教学
  • 2篇作物
  • 2篇作物育种
  • 2篇作物育种学
  • 2篇教学
  • 1篇蛋白基因
  • 1篇地方特色产业
  • 1篇油樟
  • 1篇植物
  • 1篇植物DNA
  • 1篇实践教学模式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基因
  • 1篇穗发芽
  • 1篇穗发芽抗性
  • 1篇农科
  • 1篇全基因组

机构

  • 5篇宜宾学院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林娜
  • 2篇张燕
  • 2篇陈放
  • 1篇李诗娟
  • 1篇艾涛波
  • 1篇徐莺
  • 1篇王胜华
  • 1篇范林洪
  • 1篇魏磊
  • 1篇黄晓明
  • 1篇高继海
  • 1篇李雪梅
  • 1篇张伟

传媒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个麻疯树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JcZFP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从麻疯树胚乳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一个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JcZFP1,全长931bp,开放阅读框全长735bp,编码244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pI=7.0,分子量PA=27.38kD.C2H2型锌指结构位于第81至103个氨基酸残基中,包括植物锌指蛋白特有的保守氨基酸序列QALGGH.在该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上发现了与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相关的启动元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发现,JcZFP1基因在麻疯树各器官中的表达量依次为:绿果皮>花>叶>根>茎>种仁,且幼嫩器官表达量高于成熟器官;对麻疯树幼苗进行低温、干旱胁迫时,JcZFP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表明该基因可能在麻疯树的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诗娟张伟魏磊黄晓明林娜徐莺陈放
关键词:麻疯树
“新农科”背景下《作物育种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4年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乡村振兴,育种已成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作物育种学作为高等院校农学专业的核心课,具体重要的战略意义。为适应新农科的发展,以宜宾学院农学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对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研融合、课程考核等进行思考与探索,进一步加强该课程的建设与革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林娜刘玲李嘉苟才明谭兆云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一种新型的油樟叶片总RNA提取方法被引量:3
2013年
以油樟叶为试材,比较Trizol法、皂土法、CTAB法、Tris-SDS-异硫氰酸胍法等传统方案提取总RNA,发现效果都不理想。本文针对油樟叶片富含油脂、多酚、多糖的特点,开创性地使用了一种改良的总RNA提取流程:首次增加预处理液、乙酸乙酯抽提来减少油脂、多酚和多糖对裂解液粘稠度的影响,提取过程中使用二氯甲烷代替三氯甲烷增加对疏水性杂质的清除效果,使用混合型高盐溶液多次脱糖,结果表明使用改良的新型方法获得的油樟叶片总RNA条带清晰无明显降解,测得的A260/A280和OD260/OD230均在2.0左右,产物得率约580μg/g,通过RT-PCR扩增出了油樟18S rRNA基因序长为113bp的特异条带,说明这种改良的新型方法获得的RNA完整性、纯度和产率都远高于常规RNA提取方法,研究探索出一种新型油樟叶片总RNA的提取方法。
林娜高继海艾涛波范林洪王胜华陈放
关键词:油樟二氯甲烷
结合地方特色产业的作物育种学全程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
2024年
作物育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该课程的实践性尤其重要。开展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酿酒专用粮产业,开展作物育种学全程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通过该模式的实践,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对酿酒专用粮新品种选育流程的认知,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情认同,强化学农爱农专业思想,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陈波苟才明林娜李嘉张燕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地方特色产业
一种水稻基因以及利用水稻基因增强水稻穗发芽抗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OsMFT1基因,对其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发现,OsMFT1基因的过表达株系与野生型相比极显著降低了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增强了植株的穗发芽抗性。水稻OsMFT1基因能够极显著抑制种子萌发。
李嘉朱朝阳李雪梅彭媛媛唐镧林娜
植物在生理胁迫处理后DNA甲基化模式变异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快速、高通量、数据信息丰富且成本低廉的植物在生理胁迫处理后DNA甲基化模式变异的检测方法。该植物在生理胁迫处理后DNA甲基化模式变异的检测方,先通过提取正常生长和生理胁迫后的植物基因组DNA,然后将...
陈波张燕李嘉林娜刘玲苟才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