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独活寄生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1采用单纯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2采用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周进行Lysholm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各个时间点,3组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比较,观察组Lysholm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及体外冲击波均可作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选择,联合使用独活寄生汤及体外冲击波治疗较单独使用存在治疗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郁少林李宏宇徐小津刘胜才林健匡萃琳刘婷肖捷
-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体外冲击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创伤性截肢术后髋脱位的初步探讨
- 2011年
- 目的:分析创伤性上脚截肢术后髋脱位的病因和时间,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2年6月~2005年6月。因创伤性下肢截肢病例53例共55肢。发现引起髋脱位的原因及脱位时间。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个月~50个月,平均随访23例,有8例术后发生髋脱位,发生在安装假肢前1例,假肢临时期5例,假肢临时期5例,假肢永久期2例;病例中有12例存在髋不稳因素,其中发现7例髋脱位。结论:创伤性下肢截肢术后患者在髋部有或潜在不稳定因素下易在假肢试用期发生髋脱位。
- 朱令孝林健
- 关键词:创伤性截肢髋脱位
- 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疼痛感及腰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观察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疼痛感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OV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弯角穿刺PVP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VAS)、腰椎功能评分(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及X线曝光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弯角穿刺PVP技术治疗OVCFs疗效显著,能减少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且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林健刘永连
- 关键词: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腰椎功能
- 关节镜手术和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6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和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选取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0例患者分成冲击波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和关节镜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每组45例,其中每组又按Kellgren-Lawrecne分级(K-L分级)分为Ⅰ、Ⅱ、Ⅲ级患者各15例。冲击波组采用对患膝痛点进行冲击波治疗,冲击波频率10 Hz,治疗压力3 bar(1 bar=100 kPa),每个痛点冲击2000次,每周1次,共5次;关节镜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患膝Lysholm功能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目测类比法(VAS)疼痛评分对2组K-L分级Ⅰ~Ⅲ级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活动及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冲击波组和关节镜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WOMAC评分、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冲击波组K-L分级Ⅰ级患者的上述评分与关节镜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组K-L分级Ⅱ、Ⅲ级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关节镜组(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干预很有必要;而Ⅱ、Ⅲ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体外冲击波疗法在缓解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方面似乎优于关节镜手术。
- 郁少林李宏宇匡萃琳林健朱令孝刘胜才徐小津肖静蕾裴已文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体外冲击波关节镜手术
- 血清指标评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预后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后骨代谢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63例,给予PFNA治疗,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临床效果。术前术后检测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tide, 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 CTX)、骨钙素(osteocalcin, OC)、血清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索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根据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欠佳组28例,优良组135例。欠佳组的术前和术后PINP以及IL-6均高于优良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引流量(OR=1.209, P=0.04)、术前PINP (OR=5.300, P=0.026)和术后IL-6 (OR=1.679, P=0.039)是老年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INP和术后IL-6水平高预示老年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
- 刘胜才朱令孝郭建中曾水平林健王勇
-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骨代谢HARRIS评分
- 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 2021年
-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30例,分别实施前路减压治疗与后路减压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触觉评分、运动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随访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SIA触觉评分、运动评分术后1年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2组患者术前伤椎高度、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伤椎高度、Cobb角均提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对患者触觉及运动功能改善作用更显著,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但创伤大、出血量多,应做好围术期处理。
- 林健
-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前路减压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