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娴
- 作品数:51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宗教面临的异化、他化、敌化风险及化解之道
- 2017年
- 我国现阶段对宗教采取了非常宽容的政策,但对于宗教面临的异化、他化、敌化风险却不能掉以轻心。为化解风险,应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将宗教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的发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杨静娴
- 关键词:宗教异化他化化解
- 教育赋权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10
- 2021年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需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赋权理论与分众教学模式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内在契合性。应用基于教育赋权理论的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应坚持去中心化、同权异质、智造金课原则,形成教学内容前置、确立分众标准、组内权能适配、课堂主导策略、评估反馈机制五位一体的教学路径,其要义在于增强学生真正融入思政课的主体力量,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有效性。
- 杨静娴钟科代周倩
- 关键词:思政课
- 网络极端主义思潮产生的易激点、危害及化解之道——基于领导行为及改进策略的视角被引量:1
- 2019年
- 少数领导的不当行为特别是贪腐行为是网络极端主义思潮产生的易激点。网络极端主义思潮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侵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导致部分群众对祖国和中华民族产生疏离感。防范和化解网络极端主义思潮,应增强领导的服务意识,规范领导行为,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
- 杨静娴
- 关键词:思潮改革发展成果
- 话语创新: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迫切要求被引量:7
- 2018年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采用以学生为本、平等对话、与时俱进的原则,创新话语体系,增强课程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话语创新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创新话语体系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旧"的话语体系,也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丧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政治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 杨静娴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创新
-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共同富裕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毛泽东把共同富裕和同步富裕等同起来,强调过程公平;邓小平开创出一条部分先富带后富共富的有序致富道路,强调结果公平;江泽民把共同富裕目标诠释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胡锦涛认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应当由全体人民共享,强调效率与公平并重。
- 杨静娴
- 关键词:共同富裕毛泽东邓小平
- 社交媒体主流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耦合
- 2024年
- 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主流传播媒介,承载着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责任与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建设好传播阵地,发挥社交媒体叙事功能,凝聚起全民族共同体价值共识。社交媒体主流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三重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社交媒体叙事的责任与担当;社交媒体主流叙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倍增器;二者同向共振是赢得认知战的重要保障。
- 杨静娴唐千
- 关键词:社交媒体
- 现代化中的传统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引量:2
- 2007年
- 现代化是现代性成长中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它不是传统文化的断裂,而是必须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潜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变革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传统文化中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自强不息、中庸和合、"天人合一"的精神,克服现代性分裂导致的矛盾冲突,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 杨静娴董四代
-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和谐
- 互联网发展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由“棱镜门”事件引发的思考
- 2014年
- "棱镜门"事件为我们敲响警钟,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受到挑战。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使其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新战场,互联网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异质文化和政治理念,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采取有效措施防御互联网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消极作用,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 杨静娴刘路路
- 关键词: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
-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构建
- 本文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构建进行了探讨。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构建进行了价值分析,指出和谐社会的政治构建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奠定基础;为人们之间的诚信友爱营造环境;为激发全社会的活...
- 杨静娴
-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安定
- 文献传递
- 生产力发展、理想社会追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分析
- 2008年
-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自身生产社会化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发展的要求,而是在对资本主义判断中对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在这其中,如何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理想社会追求的关系是一个基本的问题,现代化是根本的内容。然而,对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 杨静娴杜君
- 关键词:生产力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