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超 作品数:56 被引量:192 H指数:9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荔湾区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牙髓中的干细胞 被引量:3 2002年 和体内其它组织一样,牙髓中也存在成体干细胞——牙髓干细胞,它有分化为其它细胞的能力。但对其定性和定位尚不明确。该细胞不表达牙本质唾磷蛋白,碱性磷酸酶活性也较低。免疫组化研究表明,牙髓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记物。关于它的研究将对牙髓生理学、根管治疗学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杨雪超关键词:牙髓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2013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内在的对肿瘤靶向迁移和组织分化的能力,对肿瘤的生成有促进或抑制作用。本文就MSC的生物特性、MSC与肿瘤的相互作用、基于MSC的肿瘤靶向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徐远明 樊明文 杨雪超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 靶向治疗 基因治疗 舌鳞状细胞癌中肿瘤干细胞对放疗敏感性体外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中肿瘤干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磁珠分选技术、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增殖活性试验等方法,研究经分选后得到的肿瘤干细胞和阴性细胞在放疗后细胞增殖活性方面的差异。结果: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D133和CD44在分选出来的CD133+/CD44+细胞高表达,而在CD133-/CD44-细胞基本不表达。CCK8实验结果显示,分选出来的CD133+/CD44+细胞较CD133-/CD44-细胞在放疗的作用下具有更高的细胞相对增殖率。结论:经磁珠分选出来的舌癌肿瘤干细胞(CD133+/CD44+细胞)更能耐受放疗的作用。 杨雪超 吕孝帅 陆瑶伽关键词:肿瘤干细胞 放疗敏感性 鳞状细胞 肿瘤 miR-15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中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9年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中最常见的癌症。研究表明,miR⁃155在OSCC中呈现高表达,而目前miR⁃155在OSCC发生的作用与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拟讨论miR⁃155与肿瘤的关系及其在OSC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文献复习结果表明miR⁃155作为致癌性的小RNA可抑制CDC73、BCL6、P27Kip1等具有抑癌作用的靶基因,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行为,抑制细胞凋亡;还可与生物因素(EB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共同作用促进OSCC的发生。 黄丽环 江颖彤 欧阳可雄 吴丽红 杨雪超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 癌基因 EB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靶基因 iRoot SP和iRoot BP Plus的根尖封闭能力的体外比较 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比较iRoot SP根充糊剂与iRoot BP Plus根尖倒充填材料的根尖封闭能力。方法:收集因正畸原因被拔除的102颗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5组:A组为AH Plus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组;B组为iRoot SP全糊剂充填组;C组为iRoot SP单尖法充填组;D组为iRoot SP单尖法充填加iRoot BP Plus倒充填;E组为iRoot SP单尖法充填加MTA倒充填。使用墨水进行染色实验,使用立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微渗漏的最长长度。结果:在墨水染色实验中,A、B、C、D、E各组的微渗漏平均值分别为(0.65±0.73)mm、(0.33±0.35)mm、(0.32±0.20)mm、(0.24±0.32)mm和(0.23±0.31)mm。iRoot SP单尖法充填后有和无倒充填处理的根尖封闭能力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35)。iRoot SP全糊剂充填组中的微渗漏主要发生在糊剂内的裂隙或气泡中,倒充填iRoot BP Plus和MTA组的微渗漏主要发生在根管壁与倒充填材料之间。结论:iRoot SP根充糊剂与iRoot BP Plus根尖倒充填材料有着相似的根尖封闭能力。 谢镇焕 蔡冬萍 杨雪超关键词:根尖倒充填术 根尖微渗漏 动态导航引导下微创根尖手术新方法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研究动态导航引导下精准化、微创化根尖手术新方法。方法:选取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区暗影久治不愈的患者1例,拍摄开口位CBCT;术前规划手术方案;导航器械识别配准标记;动态导航引导定位下进行去骨术和截根术。结果:动态导航引导下精准切除患牙根尖3 mm,最大程度减少了对骨组织和软组织的损伤,实现了精准化、微创化治疗。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论:动态导航引导下的微创根尖手术可以实现术前模拟,术中可视化、精准化、微创化、简单高效,可以降低根尖手术的技术敏感性。 夏娟 张洁丽 叶芷彤 江千舟 杨雪超关键词:动态导航 微创化 BMP-7在牙髓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04年 BMP-7具有较强的诱导机体硬组织形成的能力,能够在体内和体外诱导骨、软骨和牙本质的再生形成。本文综述了BMP-7的生物学特性,诱导作用机制,在牙髓修复领域应用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策略的特点和选择。 杨雪超 樊明文关键词:BMP-7 牙髓修复 基因治疗 生物学特性 骨组织缺损 通过Micro-CT深度学习方法探索根尖周炎的疾病评分标准的体内研究 目的:在根尖周炎动物模型中,Micro-CT在监测疾病进展和对候选药物的反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针对根尖周炎动物模型的影像评价中缺乏系统的评分标准。本研究对比了小鼠根尖周炎模型中手动测量的Micro-CT数据与全自动深... 罗佳欣 杨雪超白细胞介素1β对牙髓干细胞矿化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促炎性细胞凶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牙髓小细胞(dentalpulpstem cells,DPSC)矿化潜能的影响,以期了解IL-1β在早期炎症中对DPSC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DPSC,将DPSC分为3组,依次为IL-1β处理组、矿化液诱导组及未处理的阴性对照组,分别培养3、7、12d后检测细胞增殖及钙盐沉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骨钙蛋白、骨涎蛋白、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及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的表达水平。将各组培养3d的细胞分别接种于羟基磷灰石一磷酸三钙支架,将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裸鼠皮下8周,组织化学染色评估硬组织形成。结果体外检测显示DPSC通过IL-1β处理3d后,细胞增殖至137.22DNAμg/L,细胞活性为对照组的(97.12±7.18)%。骨钙蛋向、骨涎蛋白、DSPP及DMP-1mRNA表达分别为(378.19±16.22)%、(427.12±18.22)%、(247.19±10.11%)、(198.29±10.23)%,较阳性对照组有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外钙盐沉积增加,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所有结果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动物实验组织学分析表明,IL—1β处理组有明显的硬组织形成。结论IL-1β在短时间内能明显促进DPSC的矿化,提示早期炎症反应中产生的IL-1β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宿主细胞防御和组织修复的机制。 杨雪超 张思远 樊明文 李新 刘甜 姚瑶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 炎症 牙髓干细胞 矿化 3D打印导板辅助下上颌前牙树脂美学修复新方法 目的:前牙牙冠缺损是临床中常见疾病,多由龋病和外伤引起,光固化复合树脂美学修复前牙缺损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修复方法,本研究旨在展示一种在3D打印导板辅助下进行上颌前牙树脂美学修复的新方法。 夏娟 叶上珠 梁丽瑜 杨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