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越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锦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准分子
  • 3篇准分子激光
  • 3篇近视
  • 3篇激光
  • 3篇角膜
  • 3篇分子
  • 2篇原位
  • 2篇原位角膜磨镶...
  • 2篇散光
  • 2篇术后
  • 2篇切开术
  • 2篇屈光
  • 2篇屈光手术
  • 2篇准分子激光角...
  • 2篇准分子激光角...
  • 2篇准分子激光原...
  • 2篇准分子激光原...
  • 2篇准分子激光原...
  • 2篇磨镶术

机构

  • 4篇锦州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杨越
  • 2篇李海滨
  • 1篇尚志红
  • 1篇李红
  • 1篇刘华

传媒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RK术后近视散光
2011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矫治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K)后残余近视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接受RK手术4~15年,近视散光稳定2年以上的患者19例(38眼)分别行PRK和LASIK手术,其中PRK组8例(16眼),术前屈光度为:球镜-1.00~-5.25D,平均-3.12±0.87D,柱镜0~-2.25D,平均-1.27±0.36D,LASIK组11例(22眼),术前屈光度:球镜-1.50~-9.50D,平均-3.54±2.79D,柱镜0~-3.0D,平均-1.58±0.69D,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视力和屈光状态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屈光度均在±0.75D以内,术后1年裸眼视力33眼(86.84)≥1.0,38眼(100%)≥0.8,未有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结论:LASIK和PRK矫治RK术后近视散光均安全、有效,PRK安全简便,LASIK稳定性和预测性更好。
杨越
关键词: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766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对于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对766例(1532眼)行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角膜后表面异常膨隆28例,眼底病变19例,角膜中央平均屈光度大于47D者13例,薄角膜10例,高眼压4例。结论完善细致的术前检查是准分子激光手术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杨越李海滨尚志红李红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视网膜变性
去上皮瓣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去上皮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169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haze)。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主诉明显疼痛,仅表现有轻中度的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上皮愈合时间3~4d。术后6mo,全部86例169眼术后等效球镜均在±1.00D以内,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3眼(13.6%)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术后1mo,142眼(84.0%)角膜haze为0级,27眼(16.0%)角膜haze为0.5级;术后3mo,2例4眼不明原因出现3级haze;术后6mo,所有患者角膜haze均为0级。结论:去上皮瓣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个别患者在术后发生不明原因的迟发性haze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杨越刘华李海滨
关键词:上皮瓣高度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后近视散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是最早应用于临床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为数十万患者摘掉了眼镜,但手术的可预测性和术后稳定性较差,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屈光欠矫或回退.我院于2005年开始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结果报告如下。
杨越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近视散光术后残余矫治手术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