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对早期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58例,术前均采用FFDM检查,常规采用头尾位、内外斜位,必要时加照侧位及局部点片。结果:58例X线显示肿块38例,恶性钙化26例,结构扭曲8例,局灶致密影4例,"导管征"5例,血管增粗15例。FFDM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符合率为87.9%。结论:FFDM能清晰显示乳房各个层次及乳腺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对早期乳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中的乳腺癌钙化的影像特征,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6例乳腺癌钙化病例,术前均行FFDM检查,常规采用头尾位、内外斜位,必要时加照侧位及局部点片。结果 216例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的FFDM检查影像特征不同,其中单纯钙化52例,肿块伴钙化138例,结构扭曲伴钙化26例。结论钙化多以细小多形性钙化,线样、针尖状、泥沙样钙化及簇状钙化为典型表现。综合分析钙化的影像特征,对乳腺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根据钙化的分布可提示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和MRI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触诊怀疑存在乳腺病灶且同时行DM、DBT、MRI三种检查的116例乳腺疾病患者的资料。对所有图像中病灶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DM+DBT和MRI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效能、显示恶性病灶大小和相关恶性征象的能力、DM与DBT的辐射剂量差异。结果116例病灶中恶性86例,良性30例。DM+DBT、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敏感度为88.4%、96.5%,特异度为86.7%、73.3%,准确度为87.9%、90.5%;两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1和0.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4,P=0.278);DM+DBT与MRI均稍高估恶性肿瘤大小,但两者与病理大小均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均P>0.05);DM+DBT在显示微钙化方面优于MRI(χ^(2)=22.114,P<0.05),在显示胸大肌浸润和腋窝淋巴结方面低于MRI(χ^(2)=4.900、21.333,均P<0.05)。DM的平均辐射剂量为(1.574±0.422)mGy,DBT的平均辐射剂量为(2.534±0.521)mGy,DBT的辐射剂量高于DM的辐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213,P<0.001)。结论DM+DBT可以较准确的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与MRI相似。而且简单易行,无须注射对比剂,建议有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患者常规行DM+DB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