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刚
- 作品数:40 被引量:38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直肠部位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治被引量:4
- 2011年
- 直肠位于肛缘2cm以上,长约12-15cm,上接乙状结肠,下接肛管,通过直肠黏膜与肛管皮肤之间的齿状线与肛管分界,表面覆盖柱状上皮,是性传播疾病在男男同性恋人群(MSM)中的好发部位,女性也可因接受肛交在此部位发生性传播感染。事实上,直肠部位的性传播疾病并不少见““,而且直肠部位的性传播疾病可以增加HIV的易感性[1-6],因此加强直肠部位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对控制HIV的流行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直肠部位较为常见的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检查方法及治疗做一综述。
- 杨立刚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感染淋球菌诊治男同性恋人群性传播感染乙状结肠
- 酶联免疫法在筛查吸毒者梅毒感染中的应用
- 2006年
- [目的]了解梅毒在吸毒人群中流行情况并评价酶联免疫法作为筛查试验在诊断吸毒者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使用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法(TP-EIA),甲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对采集的吸毒者血标本进行梅毒检测,同时检测血标本中HIV感染情况。[结果]701例吸毒者中梅毒的血清学阳性率为35.0%,HIV的阳性率为3.9%。以TPPA为确诊试验,TP-EIA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9.1%,阳性预期值(PPV)为98.4%,阴性预期值(NPV)为100%。TP-EIA在敏感性和阴性预期值两项指标方面明显优于Trust。[结论]广东吸毒者中梅毒和HIV感染情况严重。TP-EIA是筛查吸毒者梅毒感染的理想方法,但在用于合并HIV感染的吸毒者梅毒检测时应结合其它检测方法。
- 杨立刚钟山黄进梅郑和平
- 关键词:吸毒者梅毒酶联免疫法
- 广东省1995—2010年梅毒及淋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8
- 2013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1995—2010年梅毒与淋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2010年广东省各市、县上报的梅毒、淋病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5—2010年梅毒报告病例数与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报告病例数平均上升38.15%,发病率由1995年的1.78/10万上升到2010年的47.1/10万,其中隐性梅毒上升趋势最为明显;淋病报告病例数与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报告病例数平均下降4.59%,发病率由1995年的54.51/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8.51/10万;梅毒、淋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占大多数,各年均以20~29、30~40岁年龄段为主,已婚者占多数,职业类型均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干部职工和其他职业为主。结论广东省梅毒和淋病流行趋势不尽相同,应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性病防治工作,尤其梅毒疫情上升迅速,应加强防控力度。
- 王成杨立刚杨斌沈松英
- 关键词:梅毒淋病流行病学
- 2004-2013年广东省三期梅毒流行趋势及特点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三期梅毒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广东省各地市和县区报告的三期梅毒病例的流行趋势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三期梅毒报告病例数由2004年的74例增加至2013年的671例,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0.09/10万增长至2013年的0.63/10万,年均增长24.14%。10年间累计报告4552例,死亡10例。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占报告总数的62.68%;各地市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79∶1;>40岁年龄者占78.34%。结论广东省三期梅毒处于低流行态势,病例散发,但呈上升趋势,危害日益显现,应引起足够重视。
- 沈鸿程黄澍杰郑和平杨立刚陈磊刘凤英任旭琦张晔杨斌
- 关键词:三期梅毒
- 晚期胎传隐性梅毒1例
- 2008年
- 张森淼杨凭王千秋杨立刚彭华黄小雄
- 关键词:胎传梅毒晚期
- 外来务工人员梅毒和HIV抗体检测及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梅毒、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对该人群开展梅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东省深圳市和佛山市18~49岁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调查对象的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59.55%),部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人持歧视态度。调查对象的梅毒感染率为0.8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家庭背景情况越好,性病艾滋病知识得分越高。结论外来务工人员是性病艾滋病传播的重点人群,应加强该人群的防治工作。
- 王成杨立刚杨斌黄志明李志坚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传播疾病
- 早期梅毒6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8
- 1999年
- 近几年,梅毒的发病成倍增长。广东省1996年的梅毒病人登记数较1995年增加242.5%,其中二期梅毒的增长超过200%[1]。早期梅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损害,在临床上极易与一些皮肤病相混淆,造成漏诊和误诊。现对我们确诊为早期梅毒的62例患者临床皮...
- 张锡宝郑敏心杨立刚陈征宇钟山谷梅陈永锋赵子山
- 关键词:早期梅毒梅毒
- 广东省梅毒报告发病率曲线拟合及发病趋势预测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预测广东省梅毒流行的变化趋势,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曲线方程拟合的方法,根据广东省1995-2009年梅毒发病率的变化特点,选用二次多项式函数、三次多项式函数和指数函数,对梅毒报告发病率变化趋势进行拟合,比较分析各方程的拟合优度及残差等指标。结果三次多项式曲线的拟合效果好于其他曲线方程,拟合的三次多项式函数为y=1.117+7.099x-1.251x2+0.068x3。通过方程预测2010、2011、2012年广东省梅毒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7.202/10万、74.882/10万、96.62/10万。结论如果不加大力度控制梅毒,广东省梅毒未来几年报告发病率将上升较快,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相关防治机构以及民众的高度重视。
- 沈松英杨立刚杨斌
- 关键词:梅毒报告发病率
- 孕妇疱疹病毒感染对妊娠的影响及处理被引量:2
- 2009年
- 杨立刚杨斌
- 关键词:孕妇疱疹妊娠
- 梅毒螺旋体 Tp0751蛋白在早期梅毒兔模型皮损转录水平的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Tp)Tp0751蛋白在早期梅毒兔模型中转录水平变化情况。方法3只新西兰白兔背部剔毛,皮下注入107/ml Tp Nichols Seattle 株0.1 ml,共10处,建立早期兔梅毒感染模型。同时于未注射部位行皮肤活检术,切取0.4 cm ×0.4 cm 皮肤作为阴性对照。每天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变化情况,测量并记录皮疹大小。每隔3天切取1处注射部位0.4 cm ×0.4 cm 皮肤用于 Tp0751和 Tp0574 mRNA 检测。整个实验过程30 d,共行11次皮肤活检。荧光定量 PCR 连续动态观察兔硬下疳皮损形成过程中 Tp0751 mRNA 表达的差异。结果新西兰白兔皮下注入 Tp 后,背部在第6天出现红色丘疹,到第19天皮疹达最大并出现溃疡,形成硬下疳。第25天,全身陆续出现播散性二期梅毒疹。Tp0574和 Tp0751 mRNA 水平在早期呈现上升趋势,到第15天达最高峰(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均 P <0.05),其后迅速下降,在第27天有少许上升。标准化的 Tp0751 mRNA 从第15天起转录水平逐渐升高,到第24天达最高峰(P <0.05)。结论标准化 Tp0751转录水平在 Tp 被清除后期出现全身播散性二期梅毒疹前高表达。表明 Tp0751蛋白可能参与 Tp 全身播散。
- 柯吴坚杨慧兰杨斌郑和平杨立刚陈征宇薛耀华任旭琦吕萍张晓辉王柳苑
- 关键词:苍白密螺旋体梅毒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