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 作品数:56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肉桂醛对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和分泌VEGF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研究肉桂醛对体外培养的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增殖和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A375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后,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20、40μmol/L肉桂醛,分别在培养24、48、72 h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同时收集各个浓度肉桂醛处理不同时相的培养液样本,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中VEGF分泌量。结果 10μmol/L肉桂醛作用24 h即能抑制A375细胞增殖,10、20、40μmol/L肉桂醛间的抑制强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0μmol/L的肉桂醛作用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达(88.91±4.5)%。随肉桂醛作用时间延长,A375细胞分泌VEGF的量逐渐减少,72 h后各浓度间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0μmol/L肉桂醛作用72 h后A375细胞分泌的VEGF含量最低,为9.55 pg/ml。结论肉桂醛能抑制人黑素瘤细胞增殖和VEGF的分泌,其抑制强度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比。
- 周凌鲁元刚杨桂红杨涛伍津津
- 关键词:肉桂醛黑素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手术切除联合重组α-2b干扰素治疗肢端恶性黑素瘤15例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生物治疗肢端恶性黑素瘤的疗效:方法应用病灶切除、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的方法,对2004年以来的15例肢端黑素瘤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范围距病灶1~2cm其中,4例切除后直接缝合;10例较大损害.切除后植皮及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例较大损害累及第一跖趾关节,行第一趾截趾并保留趾背皮肤修复足底前端创面。术后肌注α-2b干扰素3个月。结果15例患者中,肿瘤浸润厚度为1.8~3.9mm,原位黑素瘤6例,侵袭性黑素瘤9例。术后皮片、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3年,有1例侵袭性黑素瘤在术后3年复发。术后患足功能正常。结论根据肿瘤厚度决定切除范同大小,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在避免截肢的情况下不影响患者存活率。
- 鲁元刚杨亚东朱堂友杨宏珍伍津津杨涛
- 关键词:黑色素瘤外科手术干扰素类
- 在双层皮肤替代物中诱导毛囊形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索人毛乳头细胞和外根鞘细胞在双层皮肤替代物中诱导毛囊形成的可能性。方法用毛乳头细胞和与外根鞘细胞构建复方壳多糖双层皮肤替代物,观察其体外和大白鼠移植后的组织学特征。结果体外毛乳头细胞和外根鞘细胞构建的皮肤替代物表皮细胞排列更紧密、角化突出,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上皮细胞柱及球形膨大细胞团。但移植后未见肯定的毛囊样结构形成。结论目前的细胞培养技术尚不能在双层皮肤替代物中诱导毛囊形成。
- 朱堂友郝飞伍津津毕建军杨涛
- 关键词:毛囊毛乳头细胞外根鞘细胞皮肤组织工程
- 膳食因子咖啡因和薄荷醇调控血压的机制研究
- 背景和目的: 高血压是全球重大可控性慢性疾病,已成为脑卒中、冠心病和心肾功能衰竭等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约占60%。流行病学研究证实50%的高血压为盐敏感性高血压,...
- 杨涛
- 关键词:高血压咖啡因薄荷醇
- 层粘蛋白促进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构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证实外源性层粘蛋白能否促进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的构建。方法在体外培养组织工程皮肤的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0、1、5、20μg/ml的外源性层粘蛋白,培养15d,通过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获得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组织学特性;并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对基底膜的重要成分包括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进行观察,观察基底膜构建情况。结果加入20μg/ml的层粘蛋白,可明显促进基底膜的形成,且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反应强阳性。结论层粘蛋白可促进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的构建,并呈浓度依赖性。
- 鲁元刚伍津津张教扬雷霞杨涛朱堂友杨桂红
- 关键词: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层粘蛋白
- SCID鼠人脾脏淋巴细胞植入及其免疫功能检测的实验研究
- 2008年
- 目的将人脾脏淋巴细胞植入SCID鼠体内,检测植入细胞的免疫功能。方法人脾脏淋巴细胞经腹腔注入SCID鼠后,检测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及人IgG含量。植入人淋巴细胞的SCID鼠与异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测其增殖程度。移植异体人皮肤后观察免疫排斥的迹象。结果淋巴细胞腹腔注入SCID鼠后能够存活并分泌一定量的人IgG。混合培养后植入SCID鼠淋巴细胞明显增殖。移植的异体人皮肤被排斥。结论SCID鼠体内植入的人淋巴细胞能够存活,仍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 毕建军伍津津朱堂友李元朝杨涛
- 关键词:SCID鼠
- MiRNA与皮肤伤口愈合被引量:1
- 2012年
- MiRNA是真核生物体内约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可调节基因转录。它通过其5'非翻译区(UTR)与目标mRNA的3'端非翻译区相结合,从而抑制后者的转录后翻译和降解,进而调节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包括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疾病等。研究表明,miRNA在干细胞分化、肿瘤形成、血管发生、内耳形成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调节生物学过程的核心因子。伤口愈合是一个与多种类型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相关的过程,它受机体多种因素紧密调控。伤口愈合过程一般被分为三个阶段:炎症反应期,肉芽生长期和组织重建期。已有大量证据证实miRNA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miRNA在不同的愈合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本文就miRNA在皮肤形态、胎儿无痕愈合及成人伤口愈合各环节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杨涛孙慧勤邹仲敏粟永萍
- 关键词:MIRNA皮肤伤口愈合
- 垂直应力作用对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培养系统中层粘蛋白表达的影响
- 目的 通过对培养系统中层粘蛋白合成表达的影响,观察垂直应力对组织工程皮肤生长及基底膜构建的作用。 方法 常规制备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并根据应力作用与否分成2组培养。应力作用组每天接受垂直应力作用15 min,其他与对...
- 鲁元刚伍津津雷霞杨涛朱堂友杨桂红
- 细胞培养中污染支原体的检查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细胞培养中简便可靠的支原体污染的检查法。方法收集本室现有不同批次的种子细胞和试剂等,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类。①DNA荧光染色检查法:包括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角朊细胞(Keratinocyte,KC)小牛血清、Vero细胞-1、A549细胞、Vero细胞-2、DMEM完全培养基、DMEM无抗菌素培养基、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鼠尾胶原、牛尾胶原、壳多糖、硫酸软骨素透明脂酸酶、磷酸盐缓冲液、D-Hanks液等待检标本16种。②培养检查法:包括Fb、KC和小牛血清3种主要标本,采用"精氨酸支原体肉汤培养基"、"支原体半流体培养基"培养法。结果DNA荧光染色法检查16种标本,阳性率为18.75%(3/16)。培养法检查:Fb、KC和小牛血清3种主要标本中,阳性率为33.3%(1/3)。结论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检查方法,DNA荧光染色法较之培养法具有简单、方便,相对需时较短等优点,结果稳定、可靠。
- 唐书谦伍津津杨涛王兵强杨桂红
- 关键词:支原体
- 人原代表皮干细胞及其传代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条件下人原代表皮干细胞与传代细胞的生物学差异。方法选择2009年5-12月在我科医学美容门诊行包皮环切术后的包皮标本共20例,从包皮标本获得人原代表皮干细胞,利用0.25%胰蛋白酶冷消化4 h获得传代细胞,利用CASY系统计数后计算细胞的黏附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干细胞及传代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观察干细胞表面标志物整合素β1、CK19,细胞分化的表面标志物CK10的表达,以及各代细胞基因组的表达差异。结果原代干细胞的黏附率为(55.44±2.42)%,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2代、4代及6代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44.30±2.76)%、(30.95±2.24)%、(20.64±1.37)%,与原代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融合时间随着传代次数而增加。各代细胞均表达整合素β1;原代、2代及4代细胞表达CK19,但6代细胞不表达CK19;部分6代细胞表达CK10。原代及4代细胞基因组比较结果相近,但与6代细胞结果差异较大。结论与原代干细胞相比,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在4代以后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体外实验宜选用4代以前的细胞。
- 王元元杨桂红杨涛唐书谦伍津津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传代整合素Β1CK19CK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