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波
- 作品数:21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普陀区卫生系统自主创新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黄对胃癌手术患者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中药大黄对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31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组)14 例和研究组(大黄加肠内营养组)17例。研究组术前、术后第1、2天经鼻饲管给予中药大黄,两组患者手术后36 h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6 d。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分别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 -α)等急性炎性反应指标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急性炎性反应的发生及营养指标的下降,但研究组术后第3、7天的CRP、IL- 6、TNF -α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的恢复显著提前。术后的营养指标两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大黄可以缓解急性炎性反应,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实施术后肠内营养支持。
- 蔡骏宣正荣卫勇平杨海波王华
-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因子肠道营养
- 老年性虚证便秘,滥用泻剂害处多
- 2025年
- 便秘是老年人面临的常见健康问题。然而,许多老年人面对便秘往往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认为吃点泻药就可以了。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如酚酞片、芦荟、番泻叶或大黄等一段时间后,药物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而患者的便秘却越来越严重,甚至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
- 杨海波
- 关键词:刺激性泻药泻剂酚酞片便秘老年性
- 脱垂性痔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脱垂性痔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肛肠科、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Ⅱ~Ⅳ度痔脱垂的脱垂性痔病患者1156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痔脱垂分度、中医辨证分型和血清学指标[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临床资料。观察不同中医证型脱垂性痔病患者性别、年龄段分布情况,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中医证型分布与痔脱垂分度、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中医证型脱垂性痔病患者性别、年龄、WBC、RBC、Hb、PT、ALT、BU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LT、TT、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组和湿热下注组WBC、RBC、Hb高于脾虚气陷组和风伤肠络组(P<0.01);气滞血瘀组PT低于脾虚气陷组和风伤肠络组,BUN高于脾虚气陷组和风伤肠络组(P<0.05);气滞血瘀组和湿热下注组ALT高于脾虚气陷组(P<0.05)。Ⅱ~Ⅳ度痔脱垂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度和Ⅲ度痔脱垂患者的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气陷、气滞血瘀、风伤肠络、湿热下注,Ⅳ度痔脱垂患者的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气滞血瘀、脾虚气陷、湿热下注、风伤肠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脱垂性痔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的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气滞血瘀、脾虚气陷、风伤肠络、湿热下注,女性患者的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气陷、气滞血瘀、风伤肠络、湿热下注。18~45岁患者的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气滞血瘀、脾虚气陷、风伤肠络、湿热下注,46~60岁和>60岁患者的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
- 朱远航杨海波
- 关键词:中医证型
- 痔上黏膜结扎疗法和RPH术治疗Ⅱ~Ⅲ度脱垂性痔病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结扎疗法和RPH术治疗Ⅱ~Ⅲ度脱垂性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67例Ⅱ~Ⅲ度脱垂性痔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4,予痔上黏膜结扎疗法治疗)和对照组(n=33,予RPH术治疗)。其中研究组有1例患者失访,不纳入分析,最终研究组纳入33例患者。比较两组的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扎或套扎数目、痔症状评分(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VAS疼痛评分(手术当天、术后第1、第3、第7、第14天)、术后并发症评分(术后第1、第7、第14、第21天和1个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研究组的治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57.6%,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结扎或套扎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痔症状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术后第1、第3、第7、第14天)均较手术当天降低(均P<0.05),研究组的VAS疼痛评分(术后第7天)较对照组低(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评分(术后第14、第21天和1个月)均较术后第1天降低(均P<0.05)。研究组术后无胶圈早期脱落病例。对照组术后有4例出现胶圈早期脱落和肛周血肿/血栓,胶圈早期脱落率达12.1%。结论痔上黏膜结扎疗法治疗Ⅱ~Ⅲ度脱垂性痔病的临床疗效优于RPH术,术后疼痛缓解更早,安全性更高。
- 杨海波施展陈威万文燕丁培霖高家治王杰王建东田亮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大黄和早期肠内营养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大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N组、大黄组、大黄+EN组。在大鼠肠IRI模型上观察再灌注24 h后肠黏膜形态学的变化、血清内毒素和细菌易位指标。结果:肠IRI可导致肠黏膜发生严重损伤。肠IRI后24 h,大黄组大鼠内毒素水平低于EN组(P<0.05)。各组大鼠均出现细菌易位。大黄组和大黄+EN组的细菌易位与对照组和EN组相比均明显降低。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V/C)比值的2×2析因分析说明EN和大黄对V/C比值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添加大黄的EN支持治疗能改善大鼠肠黏膜IRI,减轻血清内毒素血症和细菌易位。
- 杨海波张静喆蔡骏章学林宋华荣
-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小肠黏膜屏障缺血-再灌注损伤
-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外科处理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总结结肠造口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外科处理中的意义。方法4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中,2例行乙状结肠造口;2例行肛周扩创引流术及抗炎、对症治疗。结果行乙状结肠造口的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行肛周扩创引流术的2例中,1例术后第3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入院后第5天死亡:1例术后感染症状仍不能快速控制,患者全身情况继续恶化并放弃治疗。结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在肛周感染无法迅速阻断时,实施结肠造口术有效。
- 杨海波杜明国宣正荣
- 关键词:结肠造口术
- 大黄和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T细胞亚群的影响
-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中药大黄和肠内营养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将45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肠内营养组(n=15)和大黄加肠内营养组(n=15)。对照组术后给予葡萄糖、氨基酸...
- 杨海波
- 关键词:中药大黄肠内营养胃癌T细胞亚群围手术期
- 改良裸鼠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构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涉及医学科研用的结肠癌移植瘤模型,是在裸鼠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基础上改良而来,旨在克服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肠道梗阻发生率高、模型动物生存时间短、不能适用于较长时间实验的缺陷。本发明将制备好的瘤块移植到结...
- 张静喆杨海波章学林蔡骏宋华荣梁晓强
- 文献传递
- 肠源性脓毒症诊治新进展被引量:8
- 2010年
- 肠源性脓毒症是内外科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已成为危重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肠源性脓毒症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一般脓毒症症状。治疗应重视早期复苏和基础疾病的处理。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营养支持、选择性肠道去污染疗法、调节胃肠菌群和中医药治疗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疗法。
- 杨海波张静喆
- 关键词:肠源性脓毒症
- 肛周的“食肉菌”,你了解吗?
- 2025年
-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鲜为人知却极具危险性的细菌,肛周的“食肉菌”就是其中一类。这些细菌能引发严重的感染,且发展迅速,患者会很快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了解肛周“食肉菌”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此类感染至关重要。
- 杨海波
- 关键词:肛周感染全身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