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洪滨

作品数:24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南通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渗透促进剂
  • 5篇角膜
  • 5篇冰片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4篇颅内
  • 4篇解剖学
  • 3篇动脉
  • 3篇药物
  • 3篇膜炎
  • 2篇滴眼
  • 2篇滴眼液
  • 2篇地塞米松
  • 2篇毒性
  • 2篇眼底
  • 2篇眼液
  • 2篇药物传递
  • 2篇荧光
  • 2篇中动脉
  • 2篇色素变性

机构

  • 24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中国药科大学
  • 4篇南通大学第二...
  • 3篇黑龙江省药品...
  • 2篇南通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承德石油高等...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南开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24篇杨洪滨
  • 7篇张毅
  • 6篇崔浩
  • 5篇寻延滨
  • 5篇张小宇
  • 4篇虞昊
  • 4篇张丽琼
  • 4篇于永斌
  • 3篇郭嫱
  • 3篇李志坚
  • 3篇刘恩重
  • 3篇于楠楠
  • 2篇路宏
  • 2篇金迪
  • 2篇金国华
  • 2篇徐洋
  • 2篇王慧妍
  • 2篇姜洁
  • 1篇赵春宁
  • 1篇陈霞

传媒

  • 4篇眼科新进展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第八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生素B_(12)滴眼液缓解视频终端视疲劳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维生素B_(12)滴眼液缓解视频终端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患者50例100眼,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50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点眼,治疗组给予维生素B_(12)滴眼液点眼。使用方法均为每日3次,每次1滴,点双眼,连续用药60d。测定各组患者用药前后眼调节参数及泪液分泌量。结果:用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泪液分泌量增加,调节幅度加大,调节灵敏度增加,调节滞后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_(12)滴眼液可以改善干眼症状,提高眼调节能力,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
郭嫱杨洪滨冯卓蕾
关键词:视频显示终端视疲劳眼调节
全程护理干预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被引量:44
2017年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眼底荧光造影(FFA)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DR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患者均进行FFA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行为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全程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造影后的不良反应;于造影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于造影后采用简化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造影检查,观察组头晕、呕吐、发热、荨麻疹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2/60)比11.7%(7/60)、1.7%(1/60)比10.0%(6/60)、0.0%(0/60)比6.7%(4/60)、0.0%(0/60)比6.7%(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影后2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造影前[观察组:(30±11)分比(45±11)分、(31±7)分比(46±7)分,对照组:(39±9)分比(46±10)分、(36±7)分比(46±8)分],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影后观察组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躯体化、敌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分比(26±4)分、(19±4)分比(28±3)分、(19±3)分比(26±3)分、(18±4)分比(2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以降低DR患者FFA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焦虑与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宋关昕杨洪滨姜洁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全程护理干预
展神经颅内段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展神经颅内段的显微解剖结构。方法对30个灌注红、蓝乳胶或硅橡胶的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颅内段展神经的位置、走行及重要毗邻关系。对岩斜段展神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研究该段展神经硬膜鞘的构成。结果颅内段展神经分为脑池段、岩斜段和海绵窦段;共形成4个转角,分别为:穿硬脑膜处、岩尖、颈内动脉后曲或后升部外侧、海绵窦下动脉跨展神经处。脑池段展神经根腹面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脑桥下外侧动脉跨过,展神经根背面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下外侧动脉跨过。岩斜段展神经与展神经硬膜鞘、Gruber韧带、Dorello管及脑膜背侧动脉关系密切。海绵窦下动脉在海绵窦段中部跨海绵窦段展神经,位置固定,交感神经出现在该动脉8mm范围内。结论脑池段展神经受血管压迫可导致展神经麻痹。岩斜段展神经与周围解剖结构毗邻关系复杂,熟知相关解剖关系,有助于岩斜段展神经受损的治疗。海绵窦下动脉是寻找海绵窦段展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一个重要标志。
张毅杨洪滨蔺友志刘恩重金国华
关键词:展神经海绵窦颅底神经解剖学
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与IMPDH1基因突变相关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检测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IMPDH1基因的突变特征以及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确定家系内遗传连锁关系。方法严格按照有关伦理学要求进行家系收集,所有现存家系成员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视野、暗适应阈值以及ERG检查)。提取该家系10例患者、10例未患病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MPDH1第7外显子基因片段,利用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样本进行IMPDH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中10例患者的IMPDH1基因发生了Asp-226-Asn(GAC→AAC)的错义突变,10例家系未患病成员则没有此突变。结论IMPDH1基因的一种已知突变Asp-226-Asn与该家系所发生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存在紧密连锁关系。
于永斌杨洪滨徐洋王慧妍路宏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突变
冰片对角膜渗透性影响的体外研究及体内/体外毒性实验
目的:研究冰片能否增加角膜的药物渗透.并对其毒性进行评价。 材料:家兔角膜、冰片、水溶性药物。 方法:以Draize试验和角膜水合值为主要指标评价冰片的体内/体外毒性。 结果:0.1%合成冰...
杨洪滨寻延滨李志坚杭太俊张小宇崔浩
关键词:冰片毒性实验
文献传递
成年Beagle犬展神经损伤后神经核内神经再生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展神经损伤后展神经核内神经再生的情况。方法选用健康成年Beagle犬22只,分为对照组(2只)和实验组。实验组又依据展神经损伤后1 d、3 d、7 d、14d、28 d分为五组(各4只),对照组和实验组经颞底入路显微手术,解剖、暴露展神经脑池段,仅实验组行展神经切断,术后测定展神经功能。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每条犬静脉注射BrdU 50 mg·kg-1,每天2次(早7∶00和晚7∶00),连续7 d。1 d组术后1 d给予注射BrdU,3 d组术后连续3 d注射BrdU,其他以此类推。术后1 d、3 d、7 d、14 d、28 d分别灌注取材,行nestin/BrdU、DCX/BrdU、GFAP/BrdU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实验组Beagle犬眼球呈内斜视,损伤侧展神经核内可见nestin/BrdU阳性神经前体细胞,DCX/BrdU阳性新生神经元前体细胞以及GFAP/BrdU阳性星形胶质细胞,BrdU阳性细胞术后3 d为高峰,术后7 d后逐渐下降,术后28 d时仍可以找到再生的神经细胞。对照组及实验组健侧展神经核内未见相关阳性细胞。结论展神经损伤后展神经核内出现神经再生现象。
张毅陈霞周凌云虞昊杨洪滨
关键词:神经再生
合成冰片对地塞米松角膜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合成冰片对地塞米松的角膜通透作用的影响,并评估其眼部刺激性。方法:采用完整及去上皮离体角膜进行兔体外扩散实验,供给池中分别加入不含冰片和含合成冰片的地塞米松滴眼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接受池中不同时间点样品中地塞米松的含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测定完整角膜的角膜水化值。观察合成冰片点眼对角膜的刺激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合成冰片使地塞米松在完整角膜的表观渗透系数增加2.4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成冰片不能显著增加地塞米松在去上皮角膜的表观渗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化值及刺激性试验表明,合成冰片不会明显增加角膜水化值及白兔眨眼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成冰片能够提高脂溶性药物地塞米松的角膜通透性,无明显角膜刺激性。
杨洪滨姜洁张小宇寻延滨崔浩郭嫱
关键词:合成冰片地塞米松渗透促进剂角膜
基于数据库管理平台的仿生模拟训练在眼底病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基于数据库管理平台的仿生模拟训练在眼底病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四个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方式和仿真模型教学,课后进行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多数实验组学生对授课方式满意。结论:基于数据库管理平台的仿生模拟训练能够提高眼底病教学质量。
杨洪滨张丽琼苗应波刘莹
关键词:数据库仿真模型眼底病
雷公藤红素治疗眼科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3年
雷公藤红素是中药雷公藤的活性成分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其被证实在一些眼病中具有治疗作用。为了完善雷公藤红素的合理应用,本文综述了其治疗眼病的作用机制,总结相关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发现雷公藤红素可以通过抗炎、抗新生血管形成、免疫调节、保护神经细胞等方式干预角膜炎、黄斑变性、视神经疾病、白内障等眼病,但雷公藤红素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可为探索未来雷公藤红素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程聪聪杨洪滨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角膜炎视网膜疾病视神经疾病
局部应用天然与合成冰片的眼刺激性与长期毒性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观察天然冰片及合成冰片对兔眼刺激性及长期毒性作用。方法:Draize眼刺激性实验。长期毒性实验:32只白色家兔随机分为8组,6个实验组双眼分别滴1,0.5,0.25g/L天然或合成冰片滴眼液,4次/d,连续4wk。空白对照组不用药,溶酶对照组仅用赋形剂。末次点眼后取血做血常规及血生化,计算脏体比系数,取眼球各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滴眼液对眼局部无刺激性,与对照组相比血常规与血生化检测指标无显著差异,肝脾肾的脏器系数无差异。光镜及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眼球无显著病理改变。结论:兔眼对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有较好的耐受性,长期应用无眼局部病理变化及肝肾功能损伤。冰片有望做为渗透促进剂广泛用于滴眼液配方。
杨洪滨寻延滨张小宇李志坚崔欧张立琼崔浩
关键词:冰片渗透促进剂眼刺激性长期毒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