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燕

作品数:13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卒中
  • 10篇脑卒中
  • 9篇康复
  • 6篇卒中患者
  • 6篇脑卒中患者
  • 3篇电刺激
  • 3篇疗效
  • 3篇康复疗效
  • 3篇功能性
  • 3篇ICF
  • 2篇动功
  • 2篇早期康复
  • 2篇重复经颅磁刺...
  • 2篇量表
  • 2篇经颅磁刺激
  • 2篇功能性电刺激
  • 2篇磁刺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言语

机构

  • 13篇青海省人民医...

作者

  • 13篇杨晓燕
  • 8篇王玲
  • 7篇金俏
  • 6篇杜桂兰
  • 4篇王莉
  • 1篇吴世政
  • 1篇王永兰
  • 1篇张蓉
  • 1篇唐莉
  • 1篇张俊霞
  • 1篇杜桂兰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3篇第八届全国神...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盆控制及重心转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的康复疗效
目的:部分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遗留偏瘫症状,步行时常表现为划圈步态,影响患者步行能力,损伤患者髋、膝、踝各个关节,造成肢体废用,使关节疼痛甚至变形。步行是涉及全身众多关节和肌肉组群的一种周期性运动。正常步行是高度自动化的协...
杜桂兰杨晓燕王莉王玲
关键词:脑卒中
骨盆控制及重心转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的康复疗效
目的:部分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遗留偏瘫症状,步行时常表现为划圈步态,影响患者步行能力,损伤患者髋、膝、踝各个关节,造成肢体废用,使关节疼痛甚至变形。步行是涉及全身众多关节和肌肉组群的一种周期性运动。正常步行是高度自动化的协...
杜桂兰杨晓燕王莉王玲
关键词:脑卒中
脑卒中ICF综合核心组套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效度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ICF综合核心组套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效度。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4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对其实施开放性访谈,依照关联规则与质性数据分析方法把访谈识别的概念和ICF二级条目实施关联,并把关联的条目与脑卒中ICF综合核心组套条目实施比较,分析关联条目当中关系到的访谈频率。结果脑卒中ICF综合核心组套当中的130个二级条目当中,共涉及88个关联条目(67.69%),而当中28个条目的涉及访谈频率在30%以上。结论脑卒中ICF综合核心组套当中筛选出来的28个高频条目能够有效反映出我国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存在的一些功能问题,能够为其在我国的推广提供相应的依据。
金俏杨晓燕任啟晶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不同方式联用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不同方式联用时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同步治疗组、延时1 h组及延时3 h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其余三组均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及CCFES治疗;其中同步治疗组在rTMS治疗过程中同步给予CCFES治疗,延时1 h组在rTMS治疗结束1 h后给予CCFES治疗,延时3 h组在rTMS治疗结束3 h后给予CCFE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各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各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FMA、MBI评分、MEP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CMCT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同步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时1 h组、延时3 h组MBI、FMA评分及MEP波幅均较对照组、同步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CMCT均较对照组、同步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延时1 h组MBI、FMA评分及MEP波幅均较延时3 h组明显增加(P<0.05),CMCT较延时3 h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于rTMS治疗结束后再辅以CCFES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并以rTMS治疗结束1 h后辅以CCFES的治疗效果较显著。
张蓉金俏张俊霞唐莉杨晓燕任啟晶张发银
关键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高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
杜桂兰王永兰王玲杨晓燕
文献传递
卒中单元康复小组模式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在卒中单元康复小组模式下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模式组(40例)和康复小组模式组(44例)。常规模式组患者给予常规脑卒中的药物治疗,康复模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病情稳定48h开始进行卒中单元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功能独立性评定表(FIM)、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FIM评分、NIHSS评分、FMA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NIHSS评分、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FIM评分、FMA评分均有所升高,治疗后康复模式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模式组(P均<0.05)。结论卒中单元康复小组模式能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独立性,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金俏杜桂兰王玲杨晓燕
关键词:卒中单元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吞咽功能评级≤5级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7%)与对照组(63.3%)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喉上升减弱、误吸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食物残留量、进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金俏杨晓燕任启晶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神经肌肉电刺激
高原脑血管病早期康复ICF与常用评定量表的相关性研究
金俏杨晓燕任晵晶魏连桂王玲王伟光张发银杜桂兰
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模式和方法,运用脑卒中ICF核心要素量表(中文版)对高原脑卒中患者的功能进行评测,并与脑卒中临床常用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
关键词:
关键词:评定量表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回归家庭的生活影响
杨晓燕王莉王玲杜桂兰
文献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偶联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偶联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分成A组、B组及C组,每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健侧大脑皮质运动区(M1)给予低频(1Hz)经颅磁刺激15min,随后对患侧肢体进行20min FES治疗;B组患者则对患侧大脑皮质运动区(M1)给予高频(10Hz)经颅磁刺激15min,随后对患侧肢体进行20min FES治疗;C组患者仅针对患侧肢体辅以20min FE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各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分析各组患者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FMA、MBI评分、MEP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CMCT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C组水平(P〈0.05)。 结论 rTMS预刺激偶联FES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患侧大脑皮质MEP,提高ADL能力,加速患侧大脑皮质功能重组,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金俏吴世政任啓晶王玲杨晓燕王伟光张发银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功能性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预刺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