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彦玲

作品数:45 被引量:274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艾滋病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8篇食源
  • 8篇食源性
  • 7篇影响因素
  • 6篇源性疾病
  • 6篇食源性疾病
  • 4篇营养
  • 4篇中毒
  • 4篇梅毒
  • 4篇暗娼
  • 4篇病毒
  • 3篇少数民族
  • 3篇社会组织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民族
  • 3篇儿童
  • 2篇野生蕈

机构

  • 43篇云南省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昭通市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云南省社会科...
  • 1篇云南省药物依...
  • 1篇丽江市疾病预...
  • 1篇美国疾病预防...
  • 1篇云南省昭通市...
  • 1篇云南省德宏州...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 1篇大理大学
  • 1篇昭通卫生职业...

作者

  • 43篇杨彦玲
  • 16篇刘志涛
  • 14篇马艳玲
  • 14篇贾曼红
  • 13篇赵江
  • 11篇万青青
  • 11篇张强
  • 10篇苏玮玮
  • 10篇闵向东
  • 8篇李娟娟
  • 7篇安晓静
  • 6篇董海燕
  • 6篇彭敏
  • 6篇陈留萍
  • 6篇韩瑜
  • 6篇余惠芬
  • 6篇阮元
  • 5篇罗红兵
  • 5篇王珏
  • 4篇张秀劼

传媒

  • 5篇中国皮肤性病...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皮肤病与性病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卫生研究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男男性接触人群寻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自愿咨询检测服务障碍的调查被引量:1
2009年
中国男男性接触(MSM)人群已成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良好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只有注重该人群主体化的需求和本土化的特点才能成为有效的干预手段。笔者于2007年7—12月对昆明市的MSM人群寻求VCT服务意愿及可能的障碍和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安晓静韩瑜杨彦玲闵向东王珏余惠芬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自愿咨询检测男男性接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高危人群
2010—2020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10—2020年云南省各地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20年共发生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260起,发病6600人,死亡2人,总体呈下降趋势。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二、四季度,占总起数的66.54%(173/260);暴发场所多发生在小学,占总起数的58.08%(151/260)。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185起事件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40.00%(74/185),毒素引起的占46.49%(86/185);明确致病因子的118起暴发事件中,60.17%(71/118)是由4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其中蓖麻毒素导致的最多,达22起(18.64%),发病人数428人,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20起(16.95%),原因食品被归因为一类食品植物类,主要是大米、三明治、面包。导致暴发污染环节最多的是生产加工环节(50.77%,132/260)。结论关注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在学生开学季时,加强对小学食堂植物类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管理和监督。微生物、毒素感染是学校食源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且原因查明率低,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毒素检测能力,提高原因查明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苏玮玮杨彦玲董海燕万青青赵江陈留萍张强朱晓刘志涛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云南6个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云南6个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基诺族、布朗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和普米族聚居地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和性别构成共抽取690名成人。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结果调查对象血清25(OH)D中位数为28.7(P25~P75∶24.3~33.8)ng/mL;维生素D充足、不足和缺乏的比例分别为44.2%、47.5%和8.3%。各民族成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39.2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纬度相对较高的普米族、景颇族、德昂族和阿昌族,女性以及超重肥胖者更易出现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结论超过一半的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面临着维生素D营养不良的问题,且各民族间存在差异,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监测和干预。
张楠杨彦玲万青青赵江彭敏朱晓刘志涛张强
关键词:维生素D少数民族成年人营养状况
2013年云南省暗娼哨点丙肝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暗娼人群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的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普查和社区概率抽样法对全省16州市129县(市、区)的暗娼进行横断面调查,每县样本量200人,通过一对一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收集人口学及高危行为等相关信息,对血样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暗娼25 574人,其中高、中、低档暗娼比例分别为27.1%、43.6%和29.3%。共245名(0.96%)感染HCV,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暗娼感染HCV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年龄≥30岁;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低档场所暗娼;4有吸毒行为;5最近一个月性行为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结论云南省暗娼中仍有一定比例的人员感染丙肝,应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性病干预工作,重点加强对年龄较大、低档场所、有吸毒行为及未能坚持使用安全套暗娼的干预,同时开展丙肝防治。
方清艳杨彦玲宋丽军杨志芳贾曼红
关键词:暗娼丙肝
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流行特征及趋势预测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2021年每月野生蕈中毒事件数进行预测。结果云南省2015—2020年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3428起,中毒13931人,死亡180人。6~8月为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高峰期,报告起数占总数的85.0%。报告起数前3位的州市为:文山、玉溪和楚雄,报告起数占总数的48.7%;家庭是野生蕈中毒高发的场所,事件报告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91.7%、85.2%和93.9%。采用季节趋势模型预测云南省2021年野生蕈中毒事件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中毒高峰为6~8月。结论野生蕈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6~8月份是野生蕈中毒的好发季节,家庭是野生蕈中毒的好发场所。相关部门应提前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广泛开展预防野生蕈中毒知识宣传教育,避免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建立的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野生蕈中毒流行预测。
刘志涛赵江李娟娟闵向东阮元苏玮玮朱晓陈留萍杨彦玲张强董海燕
关键词:野生蕈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2010-2019年云南省食用野生蜂蜜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云南省2010-2019年野生蜂蜜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2010-2019年报告的野生蜂蜜中毒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按时间、地区和人群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
刘志涛李娟娟张强闵向东阮元杨彦玲苏玮玮彭敏万青青赵江
关键词:蜂蜜中毒
云南省监管场所艾滋病告知随访综合管理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索监管场所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与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有效可行的综合管理模式。方法选择代表公安、司法和监狱的监管场所作为试点现场,对其2009、2010年间关押的HIV/AIDS病人开展HIV筛查、阳性结果告知、随访、CD4T淋巴细胞计数、抗病毒治疗和出所转介工作。全省其他地区监管场所为非试点区。结果经过试点,试点地区个案流调率、累计报告存活HIV/AIDS病人随访率和累计报告感染者CD4计数率分别为99.0%、80.3%、69.3%,集中关押场所分别为97.6%、88.2%、75.9%,均高于非试点区、非集中关押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监管场所开展感染者与病人告知随访综合管理工作是行之有效的,是辖区综合管理工作的有效补充。有集中关押条件的场所比非集中关押场所在艾滋病综合管理工作中更显优势。如大范围实施则需全面统筹、因地制宜。出所转介不到位,"有形"与"无形"管理间的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探索。
安晓静余惠芬贾曼红马艳玲韩瑜杨彦玲付丽茹陈敏李俊杰张小波徐诺雅冯煜张勇
关键词:艾滋病羁押人员告知
昭通市不同场所暗娼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昭通市暗娼人群(FSW)梅毒感染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抽取1330名A类、B类和c类不同场所FSW进行问卷调查,抽取静脉血进行梅毒检测,采用SPSS19.0进行卡方检验、倾向分数的Logistic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类、B类和A类Fsw分别为375例(28.20%),611例(45.94%)和344例(25.86%);FSW梅毒抗体阳性率3.68%(49/1330),C类、B类和A类FSW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是5.87%,3.27%和2.03%,采用倾向分数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类FSW梅毒抗体阳性率高于B类(OR=2.95,95%C11.23~6.99,P=0.01)和A类(OR=1.65,95%凹0.69~3.94,P=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一个工作地点为外省(OR=2.07,95%CI1.12~3.81)、第一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年龄为40岁以上(OR:2.77,95%c,1.12~6.81)以及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未坚持使用安全套(OR=3.89,95%C11.97~7.67)均能增加FSW感染梅毒的风险。结论昭通市c类FSW梅毒抗体阳性率高于B类和A类FSW,应根据不同场所FSW提供针对性行为干预的同时,开展梅毒的普查普治工作,控制传染源,遏制梅毒在昭通市的流行。
刘仁泉王金兴王禹鑫吴学美张金元白子匡杨云梅雷寿雄杨彦玲
关键词:梅毒感染暗娼影响因素
2018~2019年云南省沙门氏菌感染引起食源性腹泻状况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2018~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腹泻病例的沙门氏菌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18~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收集到的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且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就诊病例,通过采集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沙门菌检验。结果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共收集食源性腹泻病例8558例,沙门氏菌检出320例,检出率3.74%(320/8558)。3~6岁年龄组病例中沙门氏菌检出率(10.18%)最高,其次为≤3岁(6.50%)和6~13岁(4.63%)年龄组;托幼儿童检出率(9.40%)最高;6月份检出率(7.41%)最高;以饮料与冷冻饮品类可疑食品暴露史检出率(5.92%)最高;血清型鉴定结果肠炎沙门氏菌总检出率(50.94%)最高。结论肠炎沙门氏菌是沙门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重点加强云南省食源性疾病致病微生物监测;13岁以下儿童是食源性腹泻病例的高发人群,应加强重点人群特别是儿童食源性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陈留萍闵向东董海燕杨彦玲彭敏苏玮玮赵江刘志涛
关键词:食源性腹泻沙门氏菌检出率
2010~2019年云南省野生蜂蜜中毒事件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云南省野生蜂蜜中毒发生的流行特点。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对2010~2019年云南省野生蜂蜜中毒暴发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2010~2019年野生蜂蜜中毒共报告27起,中毒94人,死亡17人,病死率18.09%,分别占云南省2010~2019食物中毒总起数、总中毒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的0.53%(27/5068)、0.25%(94/37743)和3.33%(17/511)。野生蜂蜜食物中毒好发于6~7月份;主要分布于迪庆、临沧、楚雄、怒江和大理所辖的山区县(区);中毒人群以18~59岁青壮年和农民为主,分别占总中毒人数的69.15%和76.60%。结论根据野生蜂蜜食物中毒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强预防野生蜂蜜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提高医务人员蜂蜜中毒等救治能力是减少蜂蜜中毒发生和降低危害的必要措施。
刘志涛张强李娟娟阮元杨彦玲苏玮玮彭敏万青青赵江
关键词:病死率中毒流行病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