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峥嵘
- 作品数:26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眼压持续不降被引量:5
- 2013年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是一类由于前房角关闭导致眼压升高,从而引起视神经不可逆损害的疾病.中国是世界上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最多的国家,本病在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多数患者的发病与晶状体膨胀和眼前段各结构相对拥挤有关,
- 雷霍赵海燕杨峥嵘
-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持续高眼压联合手术
- 多波长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0例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刘隽杨峥嵘周洁
- 关键词:激光凝固术
- 视网膜静脉阻塞80眼多波长激光治疗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视网膜静脉阻塞现已成为眼科常见眼底病之一,其晚期并发症——视网膜新生血管,常导致玻璃体反复出血,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处理很困难.所以.利用激光预防和治疗新生血管是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我科用多波长激光治疗了78例(80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刘隽方林杨峥嵘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多波长激光治疗
- 冬菱克栓酶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杨峥嵘
-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药物疗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溶栓治疗
-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对76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诊断,将本病分为缺血型(HR)与非缺血型(VSR)。由于两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差异较大,处理也不相同,因此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早期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特别对缺血型(HR)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采取激光光凝术及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极为重要,现对我院自2005年至2006年底76例(76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随访观察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刘隽方林杨峥嵘
-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底荧光造影激光
-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技术用于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准确性及实效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于2014 年10 月至2016 年3 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并确诊的POAG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86眼)作为青光眼组,其中早、中、晚期组分别为20例(27眼)、20例(29眼)、20 例(30 眼)。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 例(120 眼)作为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分别通过mfERG进行技术诊断,观察比较mfERG二阶反应各环与各象限的P1 波反应密度值及潜伏期。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青光眼组1~5环的P1波反应密度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颞下、颞上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期青光眼组2~5环及4个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青光眼组1~5环及4个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中、晚期青光眼组1~5环及4个象限P1波的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期青光眼组中,晚期青光眼组较早期青光眼组潜伏期延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fERG 1~5 环P1波潜伏期和密度值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青光眼视网膜的损害程度,对诊断早期POAG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杨峥嵘杨晓春
- 关键词:多焦视网膜电图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
- 特发性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被引量:2
- 2001年
- 袁天国梅妍杨峥嵘雷霍
- 阿昔洛韦治疗基本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两种用药途径的比较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评价阿昔洛韦眼液及口服片剂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6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0例用阿昔洛韦眼液,为A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7~61(平均33.9)岁;30例用阿昔洛韦口服片剂,为B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0~65(平均38.2)岁。A组用1g/L阿昔洛韦眼液,点眼5~8次/d,2滴/次。基本痊愈后减为3次/d,维持8wk。B组用阿昔洛韦口服片,0.2g5次/d,基本痊愈后减为2次,0.4g/次,维持8wk。评价其症状体征的改善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7d时总有效率为30%和87%,P <0.01;治疗14d后A组总有效率为90%,B组为100%,P >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阿昔洛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药物。局部及全身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其它药物,且疗程短。
- 汪洁倪宁华杨峥嵘韩芳
-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用药途径剂型病毒性眼病
-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为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从而导致视网膜手术失败及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造成PVR的因素复杂,因此,对PVR发生和发展机制进行探索,能够为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奠定基础.本文就PVR形成的原因及多种因素等方面做一综述.
- 陈臻杨峥嵘倪宁华
- 关键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发病因素
- 乙酰天麻素对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性研究及应用
- 杨晓春许建彪倪宁华刘隽梅妍雷霍杨峥嵘韩坤萍
- 主要技术内容:①制作SD大鼠STZ糖尿病模型。PI染色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细胞数量。免疫组化和WB定性和半定量检测视网膜proNGF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THY-1和p75NTR的表达。②给予模型大鼠不同浓...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