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务发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景观
  • 3篇景观营造
  • 2篇大学校园
  • 2篇校园
  • 2篇公园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公园
  • 1篇形态学
  • 1篇休闲绿地
  • 1篇选线
  • 1篇选线优化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景观
  • 1篇植物景观营造
  • 1篇植物配置
  • 1篇生境
  • 1篇通风
  • 1篇热岛效应
  • 1篇绿地
  • 1篇绿色廊道

机构

  • 7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7篇杨务发
  • 3篇余坤勇
  • 3篇刘健
  • 2篇杨建欣
  • 2篇钟小军

传媒

  • 1篇林业科技
  • 1篇中国城市林业
  • 1篇农业科技与信...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福州市通风廊道选线与优化被引量:1
2022年
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及选线对缓解城市热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局地环流理论和水文流域模型方法,对福州市通风廊道的选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福州市作用空间和补偿空间呈中东部“热”、西北部“冷”分布格局。2)通风潜力各影响因子按通风效能由大到小依次为城市路网>带状水系>面状水系>平均建筑高度>平均建筑密度>带状绿地>高程>面状绿地>坡度。3)基于局地环流理论构建的5条(一级2条、二级3条)福州市通风廊道空间分布格局未能有效覆盖主城区的“热点”区域,对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效益不够明显;结合水文流域模型优化后,形成15条(一级2条,二级8条,三级5条)通风廊道,通过优化新增的10条廊道,在数量、等级、路径选线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对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效果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通风廊道的管控建议,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杨务发余坤勇耿建伟余坤勇杨柳青刘健
关键词:选线优化
城市公园健身空间景观营造初探
城市公园健身空间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体育健身运动和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在城市公园景观营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而且广布于城市的景观中,承载着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功能,是影...
杨务发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营造
文献传递
大学校园休闲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建议被引量:8
2011年
针对当前大学校园绿化水平较低、特色丧失的缺点,以大学校园休闲绿地植物配置为视点,分析了校园绿地的功能及其植物配置的要点,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希望加强大学校园休闲绿地景观营造,以此带动大学校园整体绿化水平的提升。
钟小军杨务发杨建欣
关键词:大学校园休闲绿地植物景观
城市公园健身空间景观营造初探 ——以福州市为例
城市公园健身空间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体育健身运动和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在城市公园景观营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而且广布于城市的景观中,承载着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功能,是影...
杨务发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营造
浅谈芳香植物在大学校园绿地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芳香植物可以香化、美化校园景观环境,对大学校园景观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芳香植物在校园绿地中作用和功能的分析,阐述了大学校园绿地中芳香植物的配置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总结了大学校园常见的芳香植物种类及其配置方式与运用区域。
杨务发钟小军杨建欣
关键词:芳香植物大学校园植物配置
基于热岛效应的福州市绿色廊道优化
2022年
【目的】绿色廊道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对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绿色廊道的路径选线直接影响其属性特征,因此,通过优化绿色廊道的景观格局来降低城市的热岛强度是行之有效的生态途径和方法。【方法】选取福建省福州市为研究对象,以缓解热岛效应为目标,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model,MCR)和水文流域模型,对福州市绿色廊道的景观格局进行优化布局。【结果】(1)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模型(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用提取的30个生态源斑块构建综合生态阻力面,利用MCR模型将其生成福州市绿色廊道,共74条,总长度918.11 km。根据源斑块重要性评价分为4级:一级9条,132.88 km;二级14条,207.48 km;三级14条,153.57 km;四级37条,424.18 km;(2)通过水文流域模型,将74条绿色廊道与福州市地表温度叠加分析,共提取80个生态“交点”、176个降温生态节点、35处需降温区域。【结论】据此福州市新增14条绿色廊道,其中道路型绿色廊道8条,滨水型绿色廊道6条。优化后的绿色廊道对福州市的热点区域覆盖更全面,对改善城市热岛问题具有更明显的生态调节功能。图2表4参25。
杨务发余坤勇赵各进耿建伟赵秋月杨柳青刘健
关键词:绿色廊道热岛效应
基于生境质量模型的福州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研究被引量:9
2023年
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SPA、InVEST生境质量评价、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重力模型等方法构建并优化福州市的GI网络。结果表明:基于MSPA识别出福州市核心区共1977个,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5.5%。根据直接识别与景观连通性指标dPC综合筛选出共15个绿色基础设施源地。大面积GI源地主要分布在城郊,中心城区较少。基于InVST生境质量评价模型得到生境指数0.8~1.0的高生境质量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9.02%,生境指数0~0.2的低生境质量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47%;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提取和识别一级廊道15条,二级廊道17条,共22条。优化GI网络后,新增了绿色基础设施源地6个,节点150个,其中与铁路相交的节点41个,与高速公路相交的节点109个。福州市绿色基础设施分布不均,生境质量指数两极分化严重,且连通性不佳,今后的建设中应加强中心城区的绿色基础设施源地和重要廊道的保护和建设。
耿建伟余坤勇谢祯杨务发刘健
关键词:INVES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