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从艳
- 作品数:26 被引量:205H指数:9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喉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杨从艳赵梅君周英张培培余陆华鲍丽
- 心理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在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6例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气囊尿管行后鼻孔填塞后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对照组实施鼻出血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行为干预。并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效果、血压控制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焦虑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积极的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保持血压稳定,降低再次鼻出血的风险,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 余陆华杨从艳周英马士崟姚二玲赵梅君
- 关键词:高血压性鼻出血心理行为干预护理
- 246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33
- 2017年
-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及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eason模型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各科室主动上报的24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6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非计划性拔管(25.2%)、用药错误(22.4%)及跌倒/坠床(15.0%);其中跌倒/坠床造成损伤最严重。[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医院除了加强对护士个人能力的培训外,还要加强医院安全文化的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合作。
- 李静孙婷谢晖杨从艳孙雪芹唐启寿
-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非计划性拔管用药错误坠床
-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和脑氧摄取的监测及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及脑氧摄取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8分患者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ICU) ,经右颈内静脉置入Swan Ganz导管获得血流动力学参数 ,经左颈静脉球部留置导管取颈静脉血 ,获取氧代谢参数。结果 :第 1天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肺动脉压 (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心排出量 (CO)、心脏指数 (CI)和体循环血管阻力 (SVR)均高于或近于正常高限值。中心静脉压 (CVP)于第 4天较第 1天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第 7天与第 1天、第 4天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和P <0 .0 5 )。PCWP于第 4天、第 7天均低于第 1天 (P <0 .0 5 )。脑氧摄取 (CEO2 )第 4天、第 7天与第 1天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及脑氧摄取变化较大 ,通过监测其变化对指导治疗 ,判断预后及减少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 王海燕赵天龙秦宗和周明根杨从艳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
- 安徽省三甲医院注册护士情绪智力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三甲医院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分析情绪智力和核心能力的关系,从注册护士一般资料、情绪智力两方面探讨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核心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WLEIS)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880名临床注册护士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注册护士一般情况、情绪智力和核心能力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务、职称、护理满意度、专业兴趣、是否外出学习、担任教学活动和业余爱好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情绪智力总分及各维度与核心能力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职称、专业兴趣、教学活动及自我情绪评估、自我情绪调整、自我情绪利用和他人情绪评估是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职称、专业兴趣、教学活动及自我情绪评估、自我情绪调整、自我情绪利用和他人情绪评估是临床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的预测变量。临床注册护士的情绪智力越高,核心能力表现越突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干预措施培养护士的情绪智力,从而提升其核心能力水平。
- 杨从艳杨从艳张秀军周英段缓赵梅君
- 关键词: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情绪智力
- 喉癌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调查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58例喉癌患者设为病例组,并以同期58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医学应对问卷(MCMQ)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病例组的整体生活质量领域和各功能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生活质量水平较低;与常模相比,病例组较多采用面对和回避两种应对方式,其生活质量与面对呈正相关(P<0.05),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P<0.01)。结论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使患者采取面对方式以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王琴金莉徐淑秀杨从艳王茜
- 关键词:喉癌生活质量
-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喉癌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喉癌的6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0例,其中声门型12例,声门上型17例,声门下型1例,男性2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为(61.56±8.67)岁,术中部分喉切除18例,全喉切除12例;对照组30例,其中声门型11例,声门上型19例,男性30例,平均年龄为(62.73±8.14)岁,术中部分喉切除21例,全喉切除9例。采用标准对照和自身对照,对照组实行喉癌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行延续护理模式,并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和中国头颈部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HN)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喉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喉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能改善喉癌患者疲乏症状,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为肿瘤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提供了良好保障,进而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 赵梅君周英杨从艳张培培余陆华鲍丽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喉癌
- 自我效能感在喉癌术后患者自我护理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了解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状况,探讨自我护理、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三者之间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护理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行手术治疗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护理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喉癌患者82例作为调查对象,在出院3个月后复查时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国头颈部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喉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段、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是否带管、放化疗的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总自我护理能力及各维度与生活质量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护理能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66.7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78.79%。结论:引导喉癌术后患者培养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 周英杨从艳赵梅君张培培余陆华鲍丽杨学梅
- 关键词:喉肿瘤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自我护理
- 喉癌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寻求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8例喉癌患者(病例组)与同期58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生活质量水平较低、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多,病例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应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
- 杨从艳金莉王琴徐淑秀李艳丽
- 关键词:喉肿瘤生活质量社会支持
- 膳食纤维饮食对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病人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膳食纤维(DF)饮食对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病人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实施肠内营养的90例颅脑损伤病人,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A组),观察组各30例(B组和C组)。A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观察B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低DF;观察C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高DF,进行7 d的DF饮食干预,观察3组病人腹泻、便秘、呕吐/反流、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记录入院第1天、第4天、第7天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值(PCT);记录入组病人干预前后GCS评分数值。结果:3组病人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腹泻发生率低于A组(P<0.05);3组病人在第1天机体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天,A组CRP高于B组和C组,A组、B组WBC和PCT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天,A组、B组CRP高于C组,A组WBC高于B组和C组,A组PCT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病人干预后GCS评分7~9分比例低于C组(P<0.05)。结论:DF饮食能够降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且高DF饮食比低DF饮食效果更好,能减轻颅脑损伤病人炎症反应,但对意识状态的变化在短期内没有影响。
- 周小梅曹芹江芹孙文杰乔丹孙静房梦甜王久强张夏婉杨从艳
- 关键词:胃肠道功能障碍膳食纤维肠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