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腰椎
  • 3篇椎管
  • 2篇椎管狭窄
  • 2篇棘突
  • 2篇减压术
  • 1篇动态稳定
  • 1篇动态稳定系统
  • 1篇胸腰椎
  • 1篇腰痛
  • 1篇腰椎不稳
  • 1篇腰椎管
  • 1篇腰椎管狭窄
  • 1篇腰椎管狭窄症
  • 1篇腰椎棘突
  • 1篇植入
  • 1篇退行性
  • 1篇退行性腰椎管...
  • 1篇退行性腰椎管...
  • 1篇切除
  • 1篇人工颈椎间盘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杜瑞
  • 4篇农鲁明
  • 3篇周栋
  • 2篇徐南伟
  • 2篇谢华
  • 1篇高共鸣
  • 1篇蒋世杰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植入棘突间动态辅助运动系统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价单一节段行腰椎管扩大成形加植入腰椎棘突间动态辅助运动系统(DI-AM)与单纯行腰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不同。方法采取随机设计的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我科治疗的29名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2例,B组17例。A组12例患者采用腰椎管扩大成形加DIAM植入方案,B组17例患者采用单纯腰椎管扩大成形方案。两组中,L4/5椎间隙为手术操作最常见的节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摄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测量植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的高度、棘突顶距、椎弓根间距离以及Cobb角。并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术前、术后的椎间隙的高度、椎弓根间距离及Cobb角等影像学数据的变化不显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的随访中,A组椎间盘后缘高度明显高于B组,长期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及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变化不显著(P>0.05)。长期的随访结果表明,A组的腰背部疼痛平均VAS评分(2.06分)明显优于B组(3.23分)(P<0.05)。A组患者手术满意,无相关并发症及DIAM植入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腰椎管扩大成形加DIAM植入是一种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缓解腰背部疼痛比单纯腰椎管扩大成形效果更显著。
杜瑞农鲁明周栋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腰痛
椎管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管内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由于椎管内肿瘤可对脊髓造成压迫,若诊治不当而影响预后,甚至造成终身残疾。手术切除是唯一比较积极的治疗方法,所以一经确诊应尽可能地切除肿瘤,解除脊髓压迫。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如何保持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成为关注的焦点,完整切除肿瘤、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已经成为椎管内肿瘤治疗的两项基本原则。现就椎管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管内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杜瑞农鲁明周栋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椎管成形术椎板切除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中老年颈椎病的疗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患者6例(8个椎间盘),年龄55~73岁;脊髓型颈椎病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术后随访24~38个月,拍摄颈椎X线片,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6例患者术后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与术前比较,术后VAS、NDI评分降低[(7.2±1.6)分vs.(1.8±1.1)分、(52.6±5.6)分vs.(7.5±2.6)分](P〈0.05);颈椎曲度、置换节段功能活动度、置换节段上下位椎体椎间隙高度得到保持。假体未见下沉或偏移,未见异位骨化。结论中老年颈椎病患者可行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的随访。
谢华徐南伟农鲁明杜瑞
关键词:关节置换人工颈椎间盘
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短期疗效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减压加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与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短期疗效的不同。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3例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16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加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B组17例,采用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前,术后1d,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植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腰椎活动度。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1(13.20±2.91)个月。A组术后各时间点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P〉0.05),术后1d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后各时间点椎弓根间距离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B组术后1d,术后1、3个月椎间隙前缘高度、椎间隙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较术前或术后1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腰椎活动度由术前的9.86°±1.90°减小到末次随访的5.60°±2.02°,B组腰椎活动度由术前的9.89°±2.00°增大到末次随访的10.76°±3.14°(P〈0.05)。在末次随访中,A组腰背部疼痛VAS、ODI评分[(2.02±1.98)、(20.18±18.80)分]均明显低于B组[(4.15±2.36)、(30.39±1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假体松动、断裂及脱落。结论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活动度及稳定性,防止椎间隙塌陷及继发腰椎不稳的发生,短期疗效满意。
杜瑞周栋农鲁明徐南伟谢华蒋世杰高共鸣
关键词:椎管狭窄减压术动态稳定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