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欢 作品数:9 被引量:1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哲学宗教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缩小规模:次国家的比较方法 2013年 对次国家单位的分析在比较政治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近来许多关于各种主题的研究——诸如伦理冲突、经济政策改革和民主化——都依赖于对不同的次国家政治单位之间的比较,但是对这些单位进行比较分析而产生的方法论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文探究了这一问题,即次国家的比较如何能够拓展和加强这些可供社会科学研究者利用的方法论内容。首先,因为对次国家单位的关注,对于增加观察数量以及进行可控性比较而言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所以这种关注也有助于缓解小样本(small-N)研究设计中的那些典型的局限。其次,对次国家单位的关注,增强了比较研究者将各种案例准确编码(code)并由此作出有效的因果推论的能力。最后,次国家的比较可以更好地使研究者把握政治与经济转型的主要进程在空间上的不均衡性。 杜欢关键词:方法论 智库建设与协商民主的发展——来自万里“民主科学决策论”的历史启示 2016年 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今天,万里在1986年关于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讲话,对于当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工作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杜欢 郑长忠关键词:民主决策 协商民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之维——纪念邓小平“8·18讲话”发表30周年 被引量:3 2010年 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指导中国政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邓小平从制度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弊端的分析,至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制度问题的重视,是这篇讲话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制度建设是走出"历史周期率"的必由之路,应当在比较各国政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制度评价的标准要立足于人权、国权和政权三者的关系。制度建设与创新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走上科学之路的关键所在。 曹沛霖 杜欢关键词:邓小平 政治文明 当代中国比较政治学发展大事记 被引量:1 2013年 本大事记主要记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政治学的学科发展概况,试图从宏观上展示中国比较政治学经历的历史过程。大事记以年月为序,不能确定具体月份的事件附在当年末尾。在整理过程中,本文参考了国内关于中国政治学发展的若干著作、论文以及大量网络资源,并从中提取了相关的信息,限于篇幅,此处仅提供重要文献的注释,其他资源不再一一列出。感谢武汉大学谭君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光斌教授,复旦大学陈明明教授,清华大学张小劲教授、景跃进教授,华东政法大学高奇琦副教授对整理工作的指导和建议。 杜欢关键词:政治学 大事记 历史记忆、认同构建与政策行为:两种分析框架 被引量:5 2014年 历史记忆在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依然是一个有待探究的领域。对于历史记忆理论的研究散见于跨越不同学科的多种文献之中。事实上,研究观念因素如何影响认知与政策行为对于政治学者而言一直是个难题。为了迎接挑战,对历史记忆的政治功能做出更为系统和严格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两种分析框架,这两种框架可以用于研究历史记忆对于一个群体的集体认同构建以及决策过程中的影响与功能。这两种框架也可以被用来研究其他观念、思想和文化因素对决策与行动的影响。本文也希望能够对如何把观念因素作为变量用以解释政治行为的方法论讨论有所贡献。 汪铮 杜欢关键词:决策过程 关系性 社会角色 基欧汉 历史感 第三波民主化:在数量的背后 被引量:2 2014年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在1989-1991年共产主义政权倒台之后的十年期间,世界上民主国家的数量出现了显著增长。然而,近期以来,这个趋势已经放缓了。根据美国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年度'世界自由度'调查报告(Freedom in the World survey),在过去七年(2006-2012)中,值得注意的是民主的挫折,而不是民主的进展。 约根·莫勒(丹麦) 斯文德-埃里克·斯坎宁(丹麦) 杜欢关键词:民主 民主化 政权 新媒体时代的民主:传播、监督与隐忧——评约翰·基恩的《民主与媒体衰颓》 被引量:4 2014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产生的诸多新的民主理论成果都源自对代议制民主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对投票选举间隔期间的民主实践的思考。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民主实践面临的社会经济与技术条件同代议制民主发展初期相比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各种新媒体的产生与传播内容的极大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反思民主形态的变化和促进民主理论的创新,便成为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杜欢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代议制民主 DEMOCRACY 民主转型 认真对待解释:政治科学的视角 2014年 在社会科学中,尤其是在政治科学内部,“解释”(explanation)这一概念已经吸引了相当多的注意力。然而,学者们并不总是熟悉“对政治现象进行解释”意味着什么,更不必说这种解释需要哪些条件来形成合理的因果论证了。本文介绍了克雷格·帕森斯(Craig Par-sons)关于解释的类型学,随后分析了这种类型学对于政治行为与过程的因果分析的价值。尽管这种类型学存在一些局限,但是它对政治科学中的四种解释类型(制度解释、观念解释、结构解释和心理解释)进行了清晰的图绘,同时有助于学者们在需要时对它们进行更为严密的结合。帕森斯的类型学之所以有可能推动政治科学家在“解释”方面迈向“下一个层次”,原因就在于此。 杜欢关键词:认识论 心理 承认、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查尔斯·泰勒“承认的政治”思想研究 查尔斯·泰勒是当代西方哲学界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西方世界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泰勒的研究涉及到了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中的诸多重要的问题,例如对对黑格尔的重新阐释、自我的根源的探求、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分析以及对... 杜欢关键词:多元文化主义 政治哲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