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鹂

作品数:14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血管性痴呆
  • 4篇重复经颅磁刺...
  • 4篇经颅磁刺激
  • 4篇痴呆
  • 4篇磁刺激
  • 3篇学习记忆
  • 3篇学习记忆功能
  • 3篇血管性痴呆大...
  • 3篇细胞
  • 3篇记忆功能
  • 3篇海马
  • 3篇痴呆大鼠
  • 2篇靛玉红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塞来昔布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树突

机构

  • 13篇太和医院
  • 6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郧阳医学院

作者

  • 14篇李鹂
  • 7篇张小乔
  • 5篇黄良永
  • 3篇叶立红
  • 2篇马国平
  • 2篇郑江萍
  • 2篇潘庆敏
  • 2篇陈敏
  • 2篇严洁
  • 1篇吕明
  • 1篇马国平
  • 1篇刘新云
  • 1篇甘春英
  • 1篇杜士明
  • 1篇刘伟
  • 1篇涂自良
  • 1篇王正军
  • 1篇彭小燕
  • 1篇王永惠
  • 1篇辜爽

传媒

  • 3篇医药导报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儿科药学杂志
  • 2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2012中国...

年份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TMS组,每组18只。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作Va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暴露双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rTMS组于制模成功后给予rTMS治疗,模型组模拟rTMS固定大鼠头部放置线圈但不给予脉冲磁刺激。各组在造模第30天应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测定海马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活性,行海马CA1区胆碱酯酶阳性纤维染色及密度测定,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rTMS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相同时间内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rTMS组AChE及ChAT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rTMS组AChE及ChAT的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rTMS组海马CA1区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纤维的密度及BDNF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rTMS能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机制可能与rTMS治疗能促进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恢复海马胆碱能系统活性有关。
张小乔李鹂刘伟陈敏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功能海马胆碱能系统
抗感利咽糖浆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制备抗感利咽糖浆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按处方和制备工艺要求制备抗感利咽糖浆。依据《中国药典》中糖浆剂的相关规定,制定可行的质量标准,对其性状、相对密度、pH等项目作规定;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大青叶、连翘进行鉴别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处方中黄芩、虎杖的主要成分黄芩苷、虎杖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TLC中特征斑点清晰;黄芩苷、虎杖苷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黄芩苷在16.0-240.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8.71%,RSD为0.67%;虎杖苷在32.0-480.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7.02%,RSD为1.03%。抗感利咽糖浆质量稳定,其性状、相对密度、pH值等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抗感利咽糖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黄良永李鹂甘春英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锥体细胞树突形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形态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TMS组,每组12只.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作...
张小乔李鹂马国平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功能海马锥体细胞树突
文献传递
塞来昔布分散片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度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制备塞来昔布分散片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分散片;以MCC、羧甲基淀粉钠(CMS-Na)的处方用量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浓度为因素,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采用《中国药典》溶出度法第二法,以磷酸盐缓冲液为介质进行体外溶出度考察。结果:最佳处方为MCC 30%、CMS-Na 5%、HPMC3%;所制片剂呈白色、片面光洁,崩解时限20 s,含量、分散均匀性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要求,30 min内溶出度大于90%。结论:该分散片制备方法简单,分散均匀,溶出速度快且完全。
郑江萍李鹂黄良永
关键词:塞来昔布分散片正交试验溶出度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梗死侧皮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增殖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梗死侧皮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增殖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刺激组、rTMS组,每组24只,各组根据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再分为1、7、14、21 d四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rTMS组于动物清醒后当天即给予每天2次、每次30个脉冲的rTMS治疗(频率为0.5 Hz,场强为1.33 T);假刺激组模拟rTMS固定大鼠头部放置线圈但不给予脉冲磁刺激;模型组不给任何治疗。各组在规定的时间点应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治疗结束前24 h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梗死侧皮质巢蛋白(nestin)及BrdU表达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 rTMS组脑梗死后7、14、21 d mNSS评分明显低于假刺激组及模型组同时间点大鼠(P<0.05),假刺激组及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mNS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脑梗死后1d模型组、假刺激组和rTMS组梗死灶周围皮质均可见nestin及BrdU阳性细胞,7 d达高峰。和假刺激组及模型组同时间点相比,rTMS组7、14、21 d nestin及BrdU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rTMS能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机制可能与rTMS治疗能促进脑梗死周围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及增殖有关。
张小乔李鹂马国平潘庆敏严洁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梗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锥体细胞树突形态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l区锥体细胞树突形态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后符合标准的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rTMS组,每组12只。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rTMS组于制模成功后给予rTMS治疗。对照组及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于造模后第3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3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束后取大鼠海马组织行Golgi—Cox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l区锥体细胞树突的分支、长度及树突棘密度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l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rTMS组在测试的第1、2、3、4天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7.32±15.44)S、(37.20±14.76)s、(25.16±11.55)S和(21.48-I-9.90)S,与模型组同时间点相比明显缩短(P〈0.05),rTMS组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次数达(8.25±1.75)次,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rTMS组海马锥体细胞一级树突的分支数、树突总长度及树突棘密度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海马锥体细胞树突的分支数、树突总长度及单位长度树突棘密度分别为(6.9±1.8)个、(935±108)μm和(0.72±0.19)个/μm,和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5)。rTMS组BDNF阳性表达细胞数为(23.17±1.17)个/200倍视野,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机制可能与rTMS治疗能促进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从而改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形态有关。
张小乔李鹂马国平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功能海马锥体细胞树突
RNA干扰抑制NgR表达对脑梗死大鼠皮质脊髓束可塑性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应用RNA干扰技术下调Nogo受体(NgR)基因的表达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皮质脊髓束可塑性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大鼠模型,用携带U6启动子和NgR特异短发夹RNA(shRNA)编码序列的质粒pNgR-shRNA1、pNgR-shRNA2行缺血侧侧脑室注射给药,以含非特异性shRNA编码序列的无关质粒pGenesil-Con(pCon)注射组及模型组作为对照,应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进行神经功能评定,Western blot检测梗死灶周围脑组织NgR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顺行示踪法观察皮质脊髓束可塑性变化。结果 pNgR-shRNA1组、pNgR-shRNA2组mNSS评分明显低于pCon组及模型组(P<0.05),pCon组及模型组mNS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与pCon组及模型组相比,pNgR-shRNA1组、pNgR-shRNA2组梗死灶周围脑组织NgR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GAP-43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BDA顺行示踪见病变侧大脑脚水平及病变对侧C1-3脊髓水平BDA阳性纤维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 RNA干扰抑制NgR表达能促进脑梗死大鼠皮质脊髓束可塑性改变及神经功能恢复。
张小乔李鹂陈敏霍江涛潘庆敏严洁
关键词:RNA干扰NGR脑梗死皮质脊髓束
抗感利咽糖浆中靛玉红的鉴别和含量测定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抗感利咽糖浆中靛玉红的含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抗感利咽糖浆中的板蓝根(大青叶)所含的靛玉红;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感利咽糖浆中靛玉红的含量,以Dikma Diamonsil ^TM C18(20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旬.1%醋酸铵-醋酸(70:30:1);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89nm;柱温40℃。结果HPLC法测定靛玉红可迭基线分离,在1.512~24.192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Y=1.900×10^7X-6.486×10^4(r=0.9995,n=5)。3次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9%,RSD为1.88%。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叶立红辜爽黄良永李鹂刘新云
关键词:靛玉红
氟西汀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从而探讨抑郁症的发生机制及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药治疗抑郁症的新型理论机制。方法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大鼠腹腔注射盐酸氟西汀前后行Open-field行为测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用药前后海马齿状回(DG)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并通过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5-B rdU)观察DG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所致的神经元再生。结果正常大鼠DG存在神经前体细胞,其中一些细胞处于分裂增殖状态。抑郁症大鼠DG神经前体细胞数目减少,而且其增殖明显减弱。应用盐酸氟西汀可显著改善抑郁症大鼠的抑郁行为,同时增加DG神经前体细胞的数目,其增殖也增强。结论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海马神经元再生减少有关,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可能是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李鹂涂自良杜士明黄良永张小乔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元再生
2009年至2011年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医院口服降糖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09年至2011年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对药品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销售金额排名前3位的是阿卡波糖、格列美脲、二甲双胍;DDDs排名前3位的是格列美脲、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且销售金额与DDDs逐年增长。销售金额排序序号与DDDs排序序号比值在0.3~2.0之间。结论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基本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应用基本合理。
吕明王正军李鹂
关键词:口服降糖药限定日剂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