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作品数:11 被引量:79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18例,其中静脉溶栓14例,动静脉联合溶栓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小时、24小时、3天、7天、21天(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小时、3天、7天、21天(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均有效和安全。 胡亮 李欣 李雯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动静脉联合溶栓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在急性脑出血早期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12年 早期血肿扩大作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发生在6 h之内相对常见,6 h之后显著降低,且血肿扩大与早期神经症状恶化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因此,通过超早期止血治疗进行干预可能会使早期血肿扩大最小化,目前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Ⅶ(rFⅦa)的出现成为研究热点。 王雅琼 李雯 李欣关键词:脑出血 海马内注射MK-801对甲醛炎性痛大鼠海马NO含量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海马内给予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足底注射甲醛诱导的海马一氧化氮生成增加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海马组织NO含量。结果足底注射甲醛后大鼠即出现舔、咬注射侧脚掌等疼痛相关表现,注射甲醛后12h时,海马组织NO含量显著增加;预先海马内注射MK-801,可使甲醛炎性痛大鼠海马组织NO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海马内注射MK-801可逆转甲醛炎性痛诱导的海马NO产生的增加,海马内NO生成增加可能与NMDA受体的活动有关。 刘凌云 李欣 李雯关键词:海马 一氧化氮 MK-801 急性脑梗死导致脑-心综合征77例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导致脑-心综合征其梗死部位与心电图(ECG)、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改变的关系。方法77例已诊断为脑-心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1周内头颅MRI结果按发病部位分为岛叶组、脑干组、其他组三组观察心电图、心肌酶谱情况变化。对各组患者的ECG检查、心肌酶谱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位于岛叶部位的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数量远高于脑干及其他部位,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岛叶的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数量远高于左侧岛叶,有统计学意义(P<0.01)。77例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异常44例(57.1%);岛叶部位的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异常率远高于脑干及其他部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岛叶部位急性脑梗死常导致脑心综合征,在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李雯 杨梅莉 李欣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脑心综合征 心电图 心肌酶谱 生活事件与急性脑血管疾病 2006年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组256例和非急性脑血管疾病组244例进行Holmes生活变化单位表的问卷调查,并做对照研究。结果(1)经历生活事件的群体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生活事件是重要诱发因素之一。结论生活事件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相关性,重大不良生活事件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认知及应付模式,获得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杨梅莉 李欣 李雯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侧脑室注射rAAV-HIF-1α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rAAV-HIF-1α对AD模型鼠HIF-1α蛋白含量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侧脑室注射Aβ25-35构建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1周后侧脑室注射rAAV-HIF-1α,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HIF-1α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 AD模型大鼠侧脑室注射rAAV-HIF-1α海马神经细胞HIF-1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显着降低(P<0.05)。结论 rAAV-HIF-1α能够转染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持续稳定表达HIF-1α蛋白并抑制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刘凌云 李欣 李雯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5例 被引量:6 2010年 李欣 丁素菊 李雯 刘凌云关键词:脑梗死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院3d内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抗凝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抗凝组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同时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40mg和银杏达莫20mL,均每日1次治疗7d;联合治疗组较抗凝组另外再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7d;对照组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40mg和银杏达莫20ml,均每日一次治疗7d;治疗前和治疗7d后患者的肝功能、血小板、凝血机制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比较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7d后联合治疗组较抗凝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抗凝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效。 杨梅莉 李雯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林 进展性脑梗死 疗效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2011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尽早再通堵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梗死区的血液供应,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由于脑组织对缺血耐受性差,缺血数分钟即开始发生不可逆损害,故溶栓治疗的药物和时机是影响疗效的关键。 李欣 李雯 刘凌云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溶栓 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53 2013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4.5~9 h)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5-9 h内完成磁共振成像检查,且(PWI-DWI)/DWI×100%≥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依达拉奉+溶栓组)和单纯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单纯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1 d、7 d、14 d、90 d NIHSS评分,溶栓前与溶栓后14 d、90 d BI指数。结果依达拉奉+溶栓组患者14 d、90 d NIHSS评分较单纯溶栓组显著降低,依达拉奉+溶栓组患者90 d BI指数较单纯溶栓组显著升高。结论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PWI/DWI不匹配指导下,依达拉奉联合rt-PA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适当延长溶栓时间窗。 李欣 李雯 刘凌云关键词:依达拉奉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