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敏
- 作品数:28 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I用于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I(hs-c Tn I)阴性结果在筛选急性肺栓塞(APE)低危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AP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30 d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hs-c Tn I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高hs-c Tn I组和低hs-c Tn I组。应用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s PESI)进行临床风险评估。不良事件定义为30 d内死亡、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溶栓治疗或机械通气。绘制不同hs-c Tn I水平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hs-c Tn I组30 d内死亡、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及需要溶栓治疗的比例分别为6.1%、14.6%、13.4%和7.9%,均显著高于低hs-c Tn I组(P值分别为0.009、<0.001、0.018和0.003)。在s PESI评分≥1组中,低hs-c Tn I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hs-c Tn I患者(P=0.005)。s PESI预测APE患者不良预后的2值为11.25(P=0.001),加入hs-c Tn I后2值升高至26.25(P<0.001)。结论 hs-c Tn I在评估APE短期预后时具有良好的阴性预测价值,且在s PESI基础上可显著增加对APE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
- 习昕刘泽英张颖李雅敏王绿娅刘双
-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预后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三年随访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分析首次确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急性PTE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收治的首次确诊急性PTE患者229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62.61±12.39)岁,男90例(39.3%),女139例(60.7%),通过门诊或电话对纳入患者进行为期三年的随访。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PTE患者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29例患者中复发77例(33.6%),未复发152例(66.4%);复发组中无诱因急性PTE 63例(81.8%),有明确诱因急性PTE 14例(18.2%);未复发组中无诱因急性PTE 98例(64.5%),有明确诱因急性PTE 54例(35.5%),无诱发因素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凝治疗6~12个月通过V/Q scan评估是否存在残余血栓,共有118例(51.5%)患者存在残余血栓,其中复发组中存在残余血栓48例(62.3%),无残余血栓29例(37.7%);未复发组中有残余血栓70例(46.1%),无残余血栓82例(53.9%),残余血栓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抗凝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无诱发因素(OR值2.097,95%CI为1.061~4.145,P=0.033)、残余血栓(OR值2.034,95%CI为1.081~3.826,P=0.028)、抗凝疗程13~24个月与6~12个月比较(OR值0.405,95%CI为0.185~0.887,P=0.024)、> 24个月与6~12个月比较(OR值0.204,95%CI为0.093~0.445,P <0.001)与急性PTE复发独立相关。结论急性PTE患者复发风险较高,特别是无诱因急性PTE;首次确诊无诱因急性PTE随访过程中发现肿瘤等诱发因素,提示临床医生随访中需要对无诱因急性PTE患者给予关注;无诱因急性PTE、规范抗凝后残余血栓、抗凝疗程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雅敏孟晶晶齐玥闫树凤王海云李梅凝张晓丽米玉红
-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复发
- 异位妊娠合并肺栓塞1例报道被引量:1
- 2021年
-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非妊娠期女性发病风险的45倍[1]。妊娠期生理性凝血因子水平及活性增加极易导致孕妇处于易栓状态。本文报道1例月经正常、完全不能提供妊娠病史的异位妊娠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提示育龄期女性患者急诊就诊时刻不能忽略妊娠相关的检查。
- 李雅敏原琳孟晶晶李梅凝米玉红
- 关键词:异位妊娠
- 老年急性肺动脉栓塞残余血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残余肺血管阻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急诊危重症中心监护室住院的首次确诊老年APE患者103例,根据规范抗凝治疗后是否存在残余血栓分为残余血栓组57例及非残余血栓组46例。收集其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及出院后规律抗凝治疗6~12个月肺通气/灌注显像(V/Q scan)结果,探讨可能影响残余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103例老年APE患者中残余血栓组为55.3%,非残余血栓组为44.7%;APE患者中有右心功能不全(RVD)61例,其中残余血栓组有RVD表现40例,非残余血栓组有RVD表现21例,残余血栓组显著高于非残余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V/Q scan显示,残余血栓组肺通气/灌注受损重于非残余血栓组[(34.70±16.66)%vs(17.05±16.5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RVD、急性期肺通气/灌注受损程度为残余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53,95%CI:1.133~13.103,P=0.031;OR=1.060,95%CI:1.023~1.097,P=0.001)。结论老年APE患者残余血栓比例高,需引起关注;急性期RVD及肺通气/灌注受损程度是抗凝治疗后存在残余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雅敏孟晶晶齐玥刘潇潇孙黎黎许铭缨张晓丽米玉红
- 关键词:肺栓塞血栓栓塞抗凝药肺通气
- 药物过敏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李雅敏曹志新朱剑曹玉龙
- 关键词:药物过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4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B型脑尿钠肽(BNP)的检测,观察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COPD患者80例,其中女性32例,男性48例;平均年龄(74±9)岁;平均FEV1%预计值为(59.4±29.4)%;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肺动脉收缩压;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PETIA)测定血清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及TNF-α,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测定血浆BNP。结果:80例患者中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组(A组)及COPD肺动脉压正常组(B组)各40例。A组CRP[中位数6.5(2.7~21.1)mg/L]、IL-6[中位数106.6(41.0-368.6)ng/L]、TNF-α[(19.4±10.2)ng/L]、BNP[中位数137.0(92.2~299.6)ng/L],均高于B组患者:CRP[中位数1.9(0.6~5.2)ng/L]、IL-6[中位数73.9(12.0~152.1)ng/L、TNF-α[(14.9±5.3)ng/L]、BNP[中位数45.1(20.4-98.5)ng/L]。各因子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P、BNP与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相关。结论: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CRP、IL-6、TNF-α及BNP较COPD肺动脉压正常患者高,提示炎症反应可能是COPD患者形成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
- 李雅敏刘双米玉红陆艳辉栾海霞刘潇潇
-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性炎症
- 急性肺栓塞患者规范抗凝中复发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无明确触发因素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规范抗凝治疗中PE复发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收治的无明确触发因素的急性PE患者,病情稳定按照研究拟定的随访方案进行院外随访;记录患者抗凝治疗情况、急性期及抗凝治疗1年时肺灌注/通气显像(ventilation/perfusion scan,V/Q scan)结果及每3个月检测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等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结果.结果连续纳入175例急性PE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PE患者共70例,平均年龄64(64.22±10.94)岁;70例急性PE患者中59例(84.3%)患者具有一个或多个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PE复发组20例(复发率28.57%),V/Q scan明确提示原有部位加重或新发部位的灌注缺损,均为无症状PE复发,治疗后灌注缺损面积较治疗前有所减小,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无PE复发患者治疗后灌注缺损面积显著减小(P<0.001);冠状动脉危险因素中,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累积暴露水平与PE复发相关:LDL每增加1 mmol/L,PE复发风险增加了47.6%(OR 1.476,95%CI1.108~1.964,P<0.05).结论①亟需建立急性PE患者的院外随访策略;②V/Q scan可以确定抗凝期间无症状PE复发的患者,有助于抗凝1年后疗程的确定;③LDL增加与PE复发风险增加有关.
- 王丹丹李雅敏米玉红张晓丽孟晶晶米宏志
- 关键词:肺栓塞复发
- 可降低气道狭窄并发症的气管插管
- 本公开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降低气道狭窄并发症的气管插管。本公开包括导管本体、连接装置、泄压装置以及供气装置,导管本体上设置有套囊和通气管,套囊设置在导管本体出气端口一侧的管壁上,通气管配置为套囊的进气路...
- 蒲连美李红米玉红李响段小春贺晓楠韩福生李雅敏祖晓天闫树凤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与炎症反应的相关研究
-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B型脑尿钠肽(BNP)的检测,探讨炎症反应与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收集呼吸科及急诊重症监护...
- 李雅敏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炎症反应临床病理
- 文献传递
- FAR、TG/HDL-C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78例AMI合并HF患者的资料纳入HF组,根据预后分为不良预后亚组(61例)和良好预后亚组(11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合并HF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良好预后亚组比较,不良预后亚组FAR、TG/HDL-C比值升高(P<0.05)。AMI合并HF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FAR升高、TG/HDL-C比值升高、B型利钠肽(BNP)升高,独立保护因素为LVEF升高(P<0.05)。结论:FAR、TG/HDL-C比值升高与AMI合并HF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 王海云李雅敏闫树凤孙黎黎王溪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FAR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