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述训

作品数:35 被引量:1,02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2篇冻土
  • 20篇青藏
  • 17篇青藏高原
  • 14篇多年冻土
  • 7篇气候
  • 5篇冻融
  • 4篇地气
  • 4篇土壤
  • 4篇温度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冻融作用
  • 3篇冻土分布
  • 3篇信息系统
  • 3篇铁路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温
  • 3篇青藏铁路
  • 3篇热交换
  • 3篇热状况

机构

  • 3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5篇李述训
  • 11篇南卓铜
  • 10篇赵林
  • 9篇程国栋
  • 7篇庞强强
  • 5篇张文纲
  • 5篇吴通华
  • 4篇王绍令
  • 3篇郭东信
  • 3篇季国良
  • 3篇李新
  • 2篇杨文
  • 2篇李韧
  • 1篇高泽深
  • 1篇金会军
  • 1篇周晓平
  • 1篇谢应钦
  • 1篇陈瑞杰
  • 1篇吕兰芝
  • 1篇赵剑琦

传媒

  • 18篇冰川冻土
  • 4篇地理学报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遥感信息
  • 1篇中国青藏高原...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8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年平均地温的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制图及应用被引量:72
2002年
年平均地温是指多年冻土年较差为零的深度处的地温 ,是冻土分带划分的主要指标之一 .利用青藏公路沿线钻孔实测年平均地温数据 ,进行回归统计分析 ,获取年平均地温与纬度、高程的关系 ,并基于该结果 ,结合TOPO30高程数据模拟得到整个青藏高原范围上的年平均地温分布 .以年平均地温 0 .5℃作为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的界限 ,对比分析模拟图与青藏高原冻土图 ,除个别区域有较明显的差异 ,模拟结果图较好地体现了青藏高原冻土的分布情况 .利用模拟结果 ,根据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带指标及寒区工程多年冻土区划指标 ,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进行了分带划分 ,并统计各分带面积 ;根据简化的冻土厚度计算公式 ,计算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厚度分布 .最后 ,利用数值预测方法的结果 ,在气候年增温 0 .0 4℃的背景下 ,对高原未来冻土分布进行了预测 .
南卓铜李述训刘永智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制图
不同下垫面对多年冻土浅层热状况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青藏高原地表状况发生了大规模的改变,并引发了多年冻土的退化,给寒区环境与工程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而多年冻土作为地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方向.应用青藏高原实地观测资料,对不同地表状况下多年冻土浅层热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下垫面的改变对多年冻土区能量平衡状况产生明显影响.在天然状态下地表能量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冻土变化也比较缓慢;而在下垫面改变特别是天然地表遭破坏后,原有的能量平衡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多年冻土的变化.覆盖度较高的植被暖季能够阻止部分热量进入土层,降低地表温度;而在冷季则能减少土层热量散发,有助于保持地表温度.植被的存在有利于保持多年冻土的稳定.黑色薄膜覆盖能够增加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并减少地表蒸发耗热,造成地表吸热量大于放热量.透明薄膜的"温室效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地表长波辐射的散发,减少表层土壤热量的消耗,从而引起地表温度的显著升高.
庞强强李述训张文纲
关键词:多年冻土下垫面热状况
青藏高原40年来降水量时空变化趋势被引量:57
2009年
利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97个气象台站1961-2000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以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分析了高原降水量40年来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其变化趋势的区域分异因素和可能的趋势突变时间。结果发现,高原站点40年年降水量大部分表现为增大趋势,只有青海东南部和南疆及西藏部分站点出现减小趋势,这一时间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则大致表现为高原中东部和南北的反向变化,同时高原站点冷季降水量增大趋势明显;以冷、暖季降水量的第三载荷向量场分异进行的分区在10年年代际和逐年变化中都有明显体现,暖季区域分异因素的主要相关区域降水量变化趋势与相应载荷向量的时间变化相关显著,在1989年出现可信的突变时间点;冷季相关分异区域的降水量变化趋势在1987年出现明显增大趋势,同样与载荷向量的时间变化相关显著,但突变时间点检测不明显。
张文纲李述训庞强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降水量MANN-KENDALL检验主成分分析气候突变
近30年来青藏高原西大滩多年冻土变化被引量:64
2003年
结合1975年已有勘探资料,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北界西大滩进行了雷达勘探。勘探发现,近30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北界发生较大规模的多年冻土退化,多年冻土面积从1975年的160.5 km2退化成现在的141.0 km2,缩小约12%;开始出现多年冻土的最低高程为4 385 m,比1975年升高了25 m。近30年来研究区的气候变化是造成北界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相同气候背景下,多年冻土腹部地温有升高,但在30年尺度上不会发生明显的退化。本次冻土区域调查的结果可为检验冻土-气候关系模型的可靠与否提供依据。
南卓铜高泽深李述训吴通华
关键词:多年冻土冻土退化融区
“青藏铁路数字路基与仿真平台”体系架构设计被引量:3
2002年
在软件工程流程中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是基础 ,不同的体系结构要求不同的底层数据模型及相应的实现手段 .分析比较了适用于网络环境的两种体系结构 ,文件服务器架构和客户 /服务器 (C/S)架构 ,选择胖客户C/S架构作为本系统的基础体系结构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青藏铁路数字路基与仿真平台”要求体系结构能支持网络分布式环境、易于功能扩展、具备可操作性等特点 ,描述了系统的工作流程 ,给出具体的系统配置及开发集成的实现手段 .
南卓铜李新李述训
关键词:体系架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青藏铁路
青藏高原地气温差变化分析被引量:27
2006年
利用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区域的99个气象站1960 ̄2000年地表温度和气温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功率谱分析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地气温差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气温差6月份最大,12月份最小。青藏高原冷、暖季和年均的地气温差空间分布前三个载荷向量场大致可表现三种分布型:西北-东南反向变化型、地形海拔反映型、冻土分布反映型;载荷所对应的时间演变型:单调上升、单调下降型、基本平稳型和具有极小值的下凹抛物线型。高原地气温差的周期振荡在不同区域的显著性不同,普遍出现的是2年左右的周期。依据温差冷季第三主分量载荷的空间分布型,可将高原划分为两大区,即多年冻土影响气温区和季节冻土影响气温区。
张文纲李述训吴通华庞强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气温差主成分分析气温分区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沥青路面热量平衡及路基稳定性研究被引量:76
2001年
为彻底了解和治理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路基病害 ,选择昆仑山垭口和 6 6道班两种不同冻土类型路段 ,首次在沥青路面上开展路面辐射和热量平衡观测 ,并同时和路旁天然场地自然下垫面进行同项目的对比观测 .通过观测和计算 ,研究了不同冻土类型路段沥青路面下热量收支状况及路基热量年周转 ,找出了致使路基沉陷及产生融化核的根本原因 ,并对路基内融化核形成演化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计算了路基下人为上限达到最大深度及所需时间和融化核的最终稳定厚度 ,为青藏公路整治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
王绍令赵林李述训季国良谢应钦郭东信
关键词:青藏公路沥青路面热量平衡路基稳定性
气候持续变暖条件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趋势数值模拟被引量:60
1996年
应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气候持续以0.04℃/a速度变暖条件下,我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热状况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所假设条件下,当初始地面年平均温度为0.0,-0.5,-1.5,-2.5,-3.5和-4.5℃时,14m深度上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0.11,-0.59,-1.52,-2.45,-3.21和-4.32℃,多年冻土厚度为16.8,29.0,54.1,79.7,112.1和131.0m时,经50a的环境持续升温后,14m深度上的年平均地温分别升高为0.0,0.0,-0.36,-1.23,-2.16和-3.07℃;初始年平均地面温度高于-1.112的多年冻土由衔接型变为不衔接型,低于-1.1℃时,多年冻土上限分别由初始的1.8,1.6,1.4,和1.2m增大为2.2,2.0,1.8,1.6m,且多年冻土厚度不发生大的变化。所以,如果未来气侯以文中的速度或低于该速度变暖,50a内我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将不会发生大的明显变化。
李述训程国栋郭东信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土地温数值模拟气候变化
兰州黄土在冻融过程中水热输运实验研究被引量:20
1996年
实验表明,当上边界面温度按正弦变化,下边界面温度保持某一固定值时,冻结均匀的兰州黄土融化后,相变界面附近的含水量明显增大。同样,对初始均匀融化的兰州黄土试样,经冻融循环作用后,冻土层内最大融化深度附近的含水量大于附近区域的含水量。试样内水分在冻融作用下的这种积累特征,与天然情况下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出现的水分富积现象相类似。由于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水分将向相变界面附近迁移。
李述训程国栋刘继民林经芳
关键词:黄土
冻土温度状况研究方法和应用分析被引量:35
2004年
分析讨论了冻土温度状况研究中相关问题,包括构成多年冻土层的岩性、含水量、结构和构造,决定多年冻土温度状况动态变化的地面温度与气温间的关系,地中热流,研究区域的确定以及取决于地层的岩性、含水量、结构和构造、容重的热量在地层内传播过程的热物理参数.在分析物理学、地学和气候学等学科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1)在研究冻土温度状况问题中,研究区域应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时间尺度确定,由于多年冻土层内不同深度上的温度和热流(或温度梯度)随时间的不同影响深度也不同,研究数十年时间尺度的多年冻土温度状况问题,一般应取多年冻土下限处的地中热流(或温度梯度)作为问题的下边界条件;2)以气温积温(或气温)与地面温度积温(或地面温度)比值所定义的N系数不仅存在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并在求解时必须已知地面冻结(或融化)的持续时间,而在目前对于不同地面条件缺乏定量描述气温与地面温度间关系的实验基础.因此,在缺乏比较严格的地面条件定量描述的情况下,应用气温与地面温度之差描述二者间的关系可能更为简单;3)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不同区域地形、地面条件、地层岩性以及地中热流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不同区域多年冻土的热状况也不同.所以,不能简单地以气温等值线进行多年冻土制图。
李述训吴通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多年冻土相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