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英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1篇血功能
  • 1篇循证
  • 1篇循证护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评分
  • 1篇伤患者
  • 1篇湿化
  • 1篇体检
  • 1篇体检者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评分
  • 1篇气道
  • 1篇气道湿化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细胞

机构

  • 3篇黑龙江省医院

作者

  • 3篇李英
  • 2篇刘婷
  • 2篇孙国章
  • 1篇孙荟
  • 1篇邹文婷
  • 1篇蒋凤玲
  • 1篇马博文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7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67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并按照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37例)和预后不良组(30例)。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及特异性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的年龄、血肿量、血糖、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预后良好组,首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血钙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诊GCS(β=-0.367,OR=0.693,95%CI=0.554~0.867)评分是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白细胞计数(β=0.249,OR=1.283,95%CI=1.053~1.562)为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回归模型的AUC为0.906,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3%和83.8%。结论首诊GC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是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临床可检测二者的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孙国章蒋凤玲李英马博文刘婷陶宇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影响因素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颅脑损伤后中性粒细胞与凝血功能及对预后的评估
2019年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凝血功能水平及其与预后的评估。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诊治颅脑损伤60例患者资料,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均测定患者中性粒细胞、凝血指标水平,分析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研究组不同预后中性粒细胞、凝血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凝血酶相关时间(thrombin time,TT)(16.52±0.48)s、凝血酶原相关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4.52±1.54)s、激活部分的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36.23±6.52)s、国际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19±0.6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2.32±0.26)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中,预后良好组PT(12.15±1.35)s、APTT(32.23±4.56)s及INR(1.10±0.22),均比不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良好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0.73±0.10)、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eutrolphiltolymphocyteratio,NLR)(3.06±1.05),均比不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可对颅脑损伤患者检测中性粒细胞、凝血功能水平,以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孙国章蒋凤玲曲连龙李英陶宇
关键词:颅脑损伤中性粒细胞凝血功能健康体检者预后
循证护理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将5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气道护理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一般资料相似。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科保守治疗,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气道湿化护理中,实验组采取个体化的气道湿化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案。结果对实验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实验组的患者对应用个体化气道湿化后,患者对湿化满意度、肺通气改善、肺泡顺应性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有效降低了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邹文婷刘婷孙荟李英
关键词:循证护理基底节区脑出血气道湿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