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英德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胸痛
  • 3篇手术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斑块
  • 2篇心病
  • 2篇胸痛患者
  • 2篇血脂
  • 2篇院前急救
  • 2篇乳腺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微创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临床疗效观察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颈动脉

机构

  • 14篇英德市人民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李艳
  • 4篇邓江波
  • 4篇王楚华
  • 2篇孔秋燕
  • 2篇黄维忠
  • 1篇戚进
  • 1篇李睿
  • 1篇周国永
  • 1篇黄世英
  • 1篇罗艳华
  • 1篇王斯琦
  • 1篇卢慧玲
  • 1篇谢文静

传媒

  • 4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在预测颈动脉斑块发生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在预测颈动脉斑块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92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另同期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104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实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IMT、斑块检出情况以及吸烟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s-CRP、Fbg水平、斑块检出率、IMT以及吸烟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C、TG、HDL-C以及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PD患者出现颈动脉斑块较为普遍,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
李艳林元沛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彩超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冠心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胸闷、胸痛、心悸、气促均有所改善,治疗组58例中,显效35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58例中,显效30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可明显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值得推广。
李艳
关键词: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冠心病胸闷胸痛心悸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典乳腺癌根治术治疗,随访5年,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年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4%,低于对照组的32.7%(P<0.05);研究组患者5年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优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为89.1%,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效果确切,可降低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林元沛李艳王楚华邓江波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治疗前后胸腔积液蛋白定量、白细胞及乳酸脱氢酶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缓解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8.2%(P<0.05);研究组治疗后蛋白定量、白细胞及乳酸脱氢酶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在改善胸腔积液总蛋白定量、白细胞及乳酸脱氢酶方面优于胸腔闭式引流术。
林元沛李艳王楚华邓江波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胸腔闭式引流恶性胸腔积液
中老年人群基线血脂水平在预测新发颈动脉斑块中的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基线血脂水平在预测新发颈动脉斑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市2000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血脂水平与新发颈动脉斑块关系分析。结果传统危险因素易造成基数水平增高;总人群甘油三酯(TG)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由基线时的1.30 mmol/L上升至1.58 mmol/L,增长了16.8%。男性的TG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低,女性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男女两性的新发基数数据血清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正相关。结论对于新发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与TG呈现正相关且高脂情况可以增加风险。
李艳林元沛
关键词:中老年血脂颈动脉斑块
BNP、LVEF、E/A的相互关系及联合应用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E/A(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的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的最大值为A峰)的相互关系及联合应用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根据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对所选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由我院检验科定量测定BNP值。分析血浆BNP值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E/A及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并分析三者联合应用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值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BNP值与LVEF成负相关,与E/A成负相关;患者血浆中BNP越高病情越严重、越危险,LVEF值越小,E/A比值也越小。结论血浆BNP、LVEF、E/A对心力衰竭有重要诊断价值,联合应用可增加心力衰竭诊断的可靠性。
王清贵戚进李艳蓝永贞罗艳华卢慧玲王斯琦
关键词:心力衰竭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改良小切口手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165例甲状腺瘤患者根据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改良手术组86例及传统手术组79例。其中改良手术组患者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传统手术组接受常规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P<0.05)。改良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8%(5/86),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的16.5%(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瘤疾病时可行性较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林元沛李艳王楚华邓江波
关键词:甲状腺瘤可行性安全性
“扁鹊飞救”系统在边远山区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究扁鹊飞救系统在边远山区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的中的作用。方法将2008年至2013年6月未应用扁鹊飞救系统前的90例胸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应用了该系统的90例胸痛患者作为实验组,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一系列系统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院前、院内确诊时间,院前溶栓或PCI时间及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院前、院内确诊时间要较对照组减少30分钟、15分钟;院前溶栓或PCI时间要比对照组提前33分钟、13分钟。死亡率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减少,而治疗费用方面明显减少间接费用(如减少病残率)。结论应用"扁鹊飞救"系统在边远山区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减少病残率。
孔秋燕黄维忠李艳
关键词:胸痛院前急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CRP、血气、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气、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1组)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观察2组)50例和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3组血清CRP水平、血气指标[pH、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2)]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1、2组血清CRP、PaCO_2、TC、TG、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H值和血清PaO_2、SaO_2、HDL-C、ApoA1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观察2组比较,观察1组血清CRP、PaCO_2、TC、TG、LDL-C水平均升高更明显,pH值和血清PaO_2、SaO_2、HDL-C、ApoA1水平均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 CRP、动脉血气分析、血脂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的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张翠禄李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6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生长抑素3 mg+0.9%氯化钠溶液48 mL,4 mL/h,持续泵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记录有效止血时间、24 h再出血率,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治疗组有效止血时间为(18.9±5.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7±6.9)h(P<0.05);治疗组24 h再出血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P<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翠禄李艳李睿周国永
关键词:奥美拉唑生长抑素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