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生长因...
  • 2篇胰岛素生长因...
  • 2篇下颌
  • 2篇骨性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因素
  • 1篇咬合
  • 1篇咬合板
  • 1篇遗传度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照射
  • 1篇正畸
  • 1篇正畸科
  • 1篇上清
  • 1篇生长型
  • 1篇培养上清

机构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李艳
  • 5篇王豫蓉
  • 3篇陈允嘉
  • 3篇吴艳
  • 2篇王强
  • 2篇邹林洪
  • 2篇秘双燕
  • 2篇吴增波
  • 2篇郑雷蕾
  • 1篇郑田
  • 1篇李闻颖
  • 1篇陈军
  • 1篇段小燕
  • 1篇颜婕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激光杂志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安氏Ⅱ~2类错家庭聚集性与遗传度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安氏Ⅱ2类错家庭聚集性分析研究以及安氏Ⅱ2类错遗传度估算,探讨遗传因素在安氏Ⅱ2类错致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的方法,对126例安氏Ⅱ2类错先证家系及150例对照家系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一级亲属患病率。结果先证组一级亲属总的患病率为25.37%,明显高于对照组一级亲属总患病率(6.60%),患病病例分布的理论频数与实际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级亲属遗传度估算值为92.26%。结论安氏Ⅱ2类错的发生具有家庭聚集性,遗传因素在该病致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陈允嘉王豫蓉邹林洪李艳郑雷蕾吴艳秘双燕吴增波王强
关键词:家庭聚集性遗传度
正畸科四手护士分级绩效管理的初步探讨
目的 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医院发展与护士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根据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要素,初步探索我院正畸科四手护士的分级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郑田李艳孙欣欣周银林李玉霞周倩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骨性Ⅲ类错畸形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在下颌骨发育过度导致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表达,探讨IGF-1基因表达与下颌骨生长的关系。方法选取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27例,骨性Ⅰ类患者(包括个别正常)27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技术研究下颌骨中IGF-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骨性Ⅲ类错畸形组中IGF-1 mRNA的表达量为(5.541 0±2.044 7)μg/μl,骨性Ⅰ类组中IGF-1 mRNA的表达量为(1.282 1±0.273 1)μg/μl,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IGF-1基因光密度值与浓度关系曲线,得回归系数0.998。ELISA检测结果显示,骨性Ⅲ类错畸形组中IGF-1蛋白浓度为(84.125 9±29.294 7)ng/L,骨性Ⅰ类组中IGF-1蛋白浓度为(22.406 4±4.931 2)ng/L,2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颌骨生长量越大,IGF-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越高。
陈允嘉李艳王豫蓉秘双燕吴增波王强颜婕
关键词:胰岛素生长因子-1下颌骨
138例恒牙列初期骨性Ⅲ类错唇形的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性别、生长型与骨性Ⅲ类错患者侧位唇形的关系。方法 选取138例恒牙列初期骨性Ⅲ类错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测量唇部矢状向及垂直向伸展度。结果 恒牙列初期骨性Ⅲ类错患者中,男性唇矢状向及垂直向伸展度均大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型对骨性Ⅲ类错患者唇形影响表现为:水平生长型相对平均生长型和垂直生长型患者的上下唇较短、较厚且外翻明显。垂直生长型患者相对平均生长型和水平生长型患者的上下唇较长、较薄但无明显外翻。结论 性别及生长型与恒牙列初期骨性Ⅲ类错患者的唇侧位形态有一定关系。
李艳吴艳王豫蓉
关键词:性别因素唇部生长型
咬合板联合超激光及护理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探究咬合板联合超激光及护理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TMD)的临床效果。将96例TM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8例)和实验组(n=48例)。对照组采取咬合板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激光照射。治疗3个月后,采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ion指数法),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状况及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2.9%,实验组总有效率95.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合板联合超激光及护理治疗TMD,能缩短治疗时间,缓解TMD的各种症状,安全有效。
段小燕陈军李艳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超激光照射护理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表达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类形,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多基因遗传.前期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中起着重要作用.下颌髁状突作为下颌骨的生长区,具有较强的生长改建能力,其生...
李艳王豫蓉
放线共生放线杆菌培养上清对成骨细胞分化及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 itans,A.a)培养上清对成骨细胞分化以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在A.a培养上清中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性红检测成骨细胞活性,RT-PCR检测成骨细胞分化标记,免疫组化观察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利用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SLDT)法与Westernblot检测Connexin43的表达,研究成骨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变化。结果20%以下浓度的A.a培养上清对成骨细胞无明显致死性。RT-PCR结果显示A.a培养上清中成骨细胞分化标记的表达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a培养上清中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SLDT法结果显示A.a培养上清中成骨细胞荧光染料扩散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a培养上清中成骨细胞Connexin43表达降低。结论A.a培养上清对成骨细胞分化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有抑制作用。
陈允嘉王豫蓉邹林洪李闻颖郑雷蕾吴艳李艳
关键词:放线共生放线杆菌成骨细胞分化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