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 作品数:52 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叙事形式与价值融通——以四部“哪吒”动画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传统文化叙事资源是中国动画创作的重要源泉。从不同时期的四部"哪吒"动画中探究传统文化叙事资源持久生命力动态表达的多种可能性以及得失,通过对哪吒形象审美价值的分析,可见中国动画电影在叙事形式与价值表达的深度融合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 李艳冉力
- 关键词:传统文化审美价值动画电影
- 《唐山大地震》的反灾难类型片书写被引量:5
- 2011年
- 《唐山大地震》通过对灾难类型电影规范的超越和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改写,以"丰富的痛苦"完成了沉重的现实责任的书写,给地震题材的电影创作带来诸多启示。
- 李艳
-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电影
- 电影的整合营销传播被引量:2
- 2014年
- 整合营销传播以消费者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整合广告与赞助、联合推广、市场公关、事件营销、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等营销传播力量,完成有关品牌资源的整合。好莱坞"高概念"电影和中国"大片"的高票房收益为电影市场整合营销传播树立了成功的典范。新媒体形势下,电影充分发挥其渠道优势,与时俱进,探索出更广泛的适合中国电影的营销模式。
- 李艳
-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新媒体中国电影
- 明清传奇戏曲中的道教斋醮科仪被引量:1
- 2014年
- 道教斋醮科仪的展示表演在明清传奇戏曲中大量存在。繁复的道教斋醮仪式过程被逐渐简化,取其功能意念,既使其成为传奇戏曲浪漫、诡谲和新奇的重要表现手段,滋养了戏剧创作的想象力,又能与唱词、念白以及舞台动作圆融一体,使演出节奏紧凑,观演剧效果强烈,从而成为剧本彰显主题、塑造人物、组织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 李艳
- 关键词:道教传奇戏曲斋醮科仪
- 人文经典类通识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
- 2021年
-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步伐的加快,混合式教学模式面临着升级优化的新挑战。推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协调发展,深化交互式学习方式的改革,将成为人文经典类通识课混合式教学优化的重点。
- 李艳
-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 戏中戏、自反性和互文性——以电影《暗恋桃花源》为例被引量:3
- 2020年
- 电影《暗恋桃花源》在叙事上借助转喻的手法,以嵌入式叙事构建文本结构,将戏剧、电影并联在一起,实现文本跨越,本文对这种将戏剧、电影连接起来的特殊的"戏中戏"结构进行研究分析,挖掘其中体现的电影本体"自反性",并通过《桃花源记》和《暗恋桃花源》的比较探求文本之间的互文性。
- 曾天一李艳
- 关键词:转喻《暗恋桃花源》戏中戏自反性互文性
- 百年道教戏剧研究述评
- 2015年
- 重点述评百年道教戏剧三个阶段的研究历程,即:民国时期的道教戏剧研究,1950—1980年间的道教戏剧的研究,1981至今的元代"神仙道化剧"研究以及道教戏剧其他专题研究。指出探讨道教及其他民间信仰与关系,梳理其宗教性和世俗性的相互消长是未来道教戏剧研究方向之一。
- 李艳
- 关键词:道教戏剧文学戏神
- 论明清戏曲中的城隍神形象被引量:1
- 2014年
- 明清时期,城隍神从全能的城市守护神逐渐演变为专门阴间断案的司法之神。明清戏曲中,有很多城隍神赏善惩恶、阴间断案、佑助清官办案的作品,城隍神"赏罚分明,公忠正直"的品格满足了人们对司法公正、官吏清廉正直的想象和渴求,城隍"神助"断案或阴司审判,是对人世或司法不公在法律之外的伦理道德领域的校正与补充,体现了剧作家与民众对劝善戒恶、因果报应等主流价值观的宣扬与认同。
- 李艳
- 关键词:城隍神明清戏曲
- 明清戏曲中的文昌信仰被引量:1
- 2015年
- 文昌信仰是明清时期影响重大的民间信仰,对文人士子的生命、生活有着广泛影响。司禄掌文衡的科举之神——文昌帝君出现在明清戏曲中,文昌信仰体现为文昌帝君以主文运的神灵形象出现,干预文人士子的科场考试,宣扬的是由"德行""阴骘"决定科考的科名前定论。
- 李艳
- 关键词:文昌帝君科举明清戏曲
- 明清道教与传奇戏曲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过对明清传奇剧本中所呈现的道教文化内容的梳理,我们看到,相比元及明初神仙道化剧,明清传奇中的度脱剧"度脱"内涵和结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清传奇戏曲中有大量的"神助"情节,获救得助行为且对情节发展形成关键影响,体现着积善者得到神灵救助,实现神仙富贵,为恶者受到惩罚的因果报应的价值倾向。此外,道教斋醮科仪法术的展示表演在明清传奇戏曲中大量存在,并成为剧本彰显主题、塑造人物、组织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 李艳
- 关键词:明清道教传奇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