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腮腺炎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腮腺炎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反应
  • 1篇疫苗
  • 1篇预防接种
  • 1篇生物制品
  • 1篇强化免疫
  • 1篇综合征
  • 1篇外来儿童
  • 1篇外来流动人口
  • 1篇无脊髓灰质炎
  • 1篇无脊髓灰质炎...
  • 1篇先天
  • 1篇先天性
  • 1篇先天性风疹综...
  • 1篇联合疫苗

机构

  • 5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5篇李沪
  • 4篇张继光
  • 3篇胡家瑜
  • 3篇赵丽丽
  • 2篇施燕
  • 2篇应颖
  • 2篇邓海巨
  • 2篇陶黎纳
  • 2篇吴慧芬
  • 2篇杨志强
  • 1篇丁晓光
  • 1篇杨建萍
  • 1篇李秀珠
  • 1篇刘敏勇

传媒

  • 2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华东地区第七...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与免疫预防策略被引量:24
2005年
李沪胡家瑜陶黎纳张继光
关键词: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流行病学免疫发病机制
上海市200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工作进展与评价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对上海市200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工作进行评价。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上海市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30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6.66%,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接种率>99%,两轮强化免疫服苗率均>95%。近年来,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是免疫预防工作的重点,针对外来人口流动频繁、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意识差等特点,基层单位每季度开展查漏补种,及时发现免疫空白点,采取相应措施。结论上海市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断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防止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循环的发生。
李沪杨建萍胡家瑜施燕李秀珠丁晓光刘敏勇
关键词:无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强化免疫外来流动人口
一起外来儿童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调查
2004年3月24日~5月14日,普陀区内一所外来人员开办的学校中发生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爆发,累计病例55例,是普陀区近年来最大的一起学校中流腮的爆发疫情。 1 疫情简介 1.1 概况该校由外地来沪人员开办...
应颖邓海巨吴慧芬杨志强金兰萍赵丽丽李沪张继光蒋天兰
关键词:外来儿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性腮腺炎联合疫苗
文献传递
一起外来儿童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调查被引量:9
2005年
应颖邓海巨吴慧芬杨志强金兰萍赵丽丽李沪张继光蒋天兰
关键词: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
上海市预防接种后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评价
随着计划免疫和扩大免疫的推广,本市近年来接种各种预防用生物制品的人数不断增加,2003年已达到418万人次,预防接种安全不可忽视。2001年起本市建立预防接种后反应监测系统,实行零反应月报制度。通过3年的监测,共接到反应...
赵丽丽胡家瑜陶黎纳张继光李沪施燕
关键词:生物制品预防接种药物反应监测系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