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洲

作品数:54 被引量:116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1篇进气道
  • 31篇高超声速
  • 31篇超声速
  • 23篇进气
  • 20篇高超声速进气...
  • 20篇超声速进气道
  • 17篇马赫数
  • 10篇进气道设计
  • 9篇弯曲激波
  • 9篇激波
  • 9篇冲压发动机
  • 8篇数值仿真
  • 8篇流线追踪
  • 8篇仿真
  • 8篇值模拟
  • 7篇数值模拟
  • 7篇超燃
  • 7篇超燃冲压
  • 7篇超燃冲压发动...
  • 6篇反设计

机构

  • 46篇南京航空航天...
  • 11篇西安航天动力...
  • 10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沈阳飞机设计...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作者

  • 54篇李永洲
  • 42篇张堃元
  • 19篇南向军
  • 14篇王磊
  • 13篇张林
  • 6篇李光熙
  • 5篇金志光
  • 5篇孙迪
  • 4篇朱伟
  • 4篇马元
  • 3篇张蒙正
  • 3篇刘晓伟
  • 3篇蔡佳
  • 2篇张留欢
  • 2篇南向谊
  • 1篇章隆泰
  • 1篇刘晓伟
  • 1篇汤剑飞
  • 1篇苏纬仪
  • 1篇王霄

传媒

  • 12篇航空动力学报
  • 8篇火箭推进
  • 6篇航空学报
  • 5篇推进技术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中国力学大会...
  • 1篇燃气涡轮试验...
  • 1篇中国航天第三...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缘水平投影可控的乘波体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结合流线追踪技术和密切面混合函数提出了一种前缘水平投影可控的乘波体设计方法,并完成了前缘水平投影为超椭圆的乘波体(Waverider-F)和超椭圆前缘转超椭圆后缘的乘波体(Waverider-FT)设计。二者具有较高的容积效率,前缘对应的轴向投影近似为余弦曲线。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设计点时Waverider-F的乘波特性良好且保持了基准流场的特点,Waverider-FT前部完全乘波,后部两侧诱导激波使流场变形且形成高压区,接力点时二者的乘波特性也较好。另外,二者具有较高的升阻比和预压缩效率,设计点时无粘升阻比分别为3.46和2.88。与Waverider-F相比,Waverider-FT的升力、阻力和出口增压比都明显增加,而升阻比、俯仰力矩和出口总压恢复系数降低。有粘条件下,设计点的升阻比由2.91降为2.41,对应的出口总压恢复系数降低了5.8%。
李永洲李光熙张堃元孙迪
关键词:乘波体流线追踪
多点集中力下高超进气道弹性变几何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需在宽马赫数Ma为4.5~6.0的范围内工作的要求,探索了一种在多点集中力作用下进气道曲面压缩面弹性可调的变几何方案.通过数值计算,首先对集中力数目的选取进行了研究,发现3个集中力对型面变形更为有效;然后对在3个集中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进气道进行了流固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变形型面的静压分布与理想型面的静压分布基本吻合;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为6.0设计的进气道,变形后在Ma为4.5,5.0流量系数分别达到0.98和1.00,且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与未变形的进气道相比基本保持不变.由此说明,多点集中力下弹性可调的变几何方案是可行的,并有助于提高非设计点下进气道的性能.
杨顺凯张堃元王磊李永洲
关键词:高超进气道流固耦合
指定壁面压力分布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确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定壁面压力分布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确定方法,属于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技术领域。以进气道流道静压分布作为设计条件,根据差分后的超声速特征线方程组与激波关系式,通过内点、壁面点和激波点等单元过程从来流开始向下...
王磊张堃元南向军金志光张林李永洲
前后缘型线同时可控的乘波体设计被引量:9
2017年
提出了一种前后缘型线同时可控的乘波体设计方法,在马赫数可控的外锥形曲面基准流场中,结合流线追踪技术和混合函数,实现了椭圆前缘转椭圆后缘的乘波体设计,并在设计点(Ma=6.0)和接力点(Ma=4.0)对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前后缘同时可控的乘波体在型面剧烈过渡处产生了较弱的激波,出口两侧存在高温高压区,后部对称面附近的激波形状由圆弧变为平直线且出口处流场基本均匀,非常有利于与进气道匹配设计。另外,该乘波体具有较高的容积率和预压缩效率,附面层修正后的容积率为0.24,设计点时乘波特性较好,接力点时前部完全乘波,具有较高的升阻比,有黏条件下设计点和接力点的升阻比分别为2.54和2.41。此外,与给定前缘的乘波体相比,其升力、阻力、俯仰力矩和出口增压比都有明显增加,但是升阻比和出口总压恢复系数有所降低,在设计点无黏升阻比由3.56降为3.00。以上研究表明,本文的设计方法可行且更加灵活,拓宽了乘波体的选择范围。
李永洲孙迪张堃元
关键词:高超声速乘波体弯曲激波流线追踪
马赫数分布可控的二元高超弯曲压缩面优化设计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一种马赫数分布可控的二元高超弯曲压缩面进行参数化研究,获得其设计参数对压缩面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多项式响应面代理模型并进行多目标优化,基于优化结果设计了二元弯曲激波进气道,并与同等约束条件下的三楔进气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压缩面初始压缩角θ与马赫数梯度函数中的设计参数md1,C对压缩面性能影响最为显著;Ma∞=4.0时弯曲激波进气道流量系数达0.769,与三楔进气道相比,在Ma∞=4~7工作范围内的流量捕获能力相当,但其喉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均高于三楔进气道,在Ma∞=4,6,7工况下,喉道截面总压恢复分别有6.5%,8.4%和10.7%的提高。
翟永玺张堃元王磊李永洲张林
关键词: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弯曲激波优化设计
进口型线水平投影可控的变截面内收缩进气道设计被引量:1
2017年
发展了一种进口型线水平投影可控的三维变截面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基于反正切马赫数分布基准流场,在指定进口型线水平投影为椭圆和出口为圆的条件下,结合流线追踪和截面渐变技术设计了光滑过渡的内收缩进气道。在设计点(M_(ai)=5.4)和接力点(M_(ai)=4.0)对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点时进气道的主要流动特性与基准流场基本一致,无黏时可以捕获98%的自由来流,喉道性能与基准流场基本相等。相对椭圆进口进气道,截面渐变的椭圆转圆进气道流场结构相似且性能下降较小,有黏条件下设计点和接力点时喉道总压恢复系数分别降低了2.9%和1.2%。此外,该进气道表现出良好的总体性能,接力点的流量系数达0.82。
李永洲孙迪张堃元郭世亮
关键词:高超声速流线追踪
膨胀规律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设计方法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提高流线追踪喷管设计方法的灵活性,从推力和力矩两方面考虑,引入特殊中心体,探索了壁面膨胀规律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设计方法.设计过程中利用特征线理论(MOC)实现了由膨胀规律求解气动壁面的反设计.针对基准流场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膨胀规律、中心体及斜倾角等进行了参数化研究,得到了设计参数对基准流场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该基准流场,设计了矩形截面的流线追踪喷管(导出喷管),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特征线理论可以实现膨胀规律到壁面的反设计;在进口参数和落压比一定的条件下,存在一定的膨胀规律使得基准流场的内推力最大;流场的中心体尺度和长度比对推力影响很小,可作为调整导出喷管力矩的设计参数;出口斜倾角增大会导致基准流场的长度减小,同时推力下降明显,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南向军张留欢李永洲
关键词:高超声速喷管力矩
马赫数分布可控的二元弯曲压缩面参数化研究与优化设计
研究了一种壁面马赫数分布可控的弯曲压缩面,设计方法基于有旋流特征线法.利用Isight软件分析各设计参数对压缩面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敏感程度,在CFD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建立多项式响应面代理模型,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进行多...
翟永玺张堃元王磊李永洲张林
双弯曲入射激波的可控中心体内收缩基准流场设计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有旋特征线法设计了一种双弯曲入射激波的可控中心体内收缩基准流场,两道入射激波交于中心体起始点,入射激波和反射激波通过给定激波径向总压恢复系数分布进行反设计,壁面通过给定轴向马赫数分布规律进行反设计.该基准流场分为“三波四区”且压缩效率较高.基于该基准流场设计了圆形进口内收缩进气道并进行了黏性修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内收缩进气道设计点核心区的流场特征和激波形状与基准流场基本一致;在来流马赫数为4.0~7.0时进气道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设计点喉道截面增压比和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17.7和0.729;来流马赫数为5.0~7.0时内部总阻力系数变化平缓,从0.23下降为0.22.
李永洲张堃元朱伟杨顺凯
关键词:高超声速进气道弯曲激波中心体反设计
型面设计马赫数对马赫数分布可控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在研究型面设计马赫数Ma2对马赫数分布可控基准流场在Ma∞=4.0~7.0的性能影响中发现,降低型面设计马赫数可获得更高的流量系数、高马赫数时的增压比以及更短的长度。基于型面设计马赫数Mai=5.5,6.0和6.5的基准流场分别设计了圆形进口的内收缩进气道,并在Ma∞=-4.5~7.0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低型面设计马赫数基准流场设计的进气道具有更好的流量捕获特性和较高的增压比,这与基准流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型面设计马赫数对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影响较小。
李永洲张堃元钟启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