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林芳

作品数:4 被引量:6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肝硬化
  • 2篇乙肝
  • 2篇乙肝肝硬化
  • 2篇稳定性分析
  • 2篇纤维化
  • 2篇肝纤维化
  • 2篇FIBROS...
  • 2篇超声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食管
  • 1篇食管静脉曲张
  • 1篇曲张
  • 1篇组合预测
  • 1篇静脉
  • 1篇静脉曲张
  • 1篇检测值
  • 1篇肝功
  • 1篇肝功能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冯筱榕
  • 4篇李林芳
  • 4篇陈永鹏
  • 3篇戴琳
  • 2篇侯金林
  • 2篇张琪
  • 2篇郭亚兵
  • 1篇戴林
  • 1篇丁慧俊

传媒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一次全国肝...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B型超声指标组合预测代偿性乙肝肝硬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肝、胆、脾超声检查指标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构建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BC)B型超声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9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活检患者的B型超声检查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诊断模型。结果肝左叶厚径、右叶斜径、胆囊长径、横径及胆囊指数、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存在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实质回声、血管走行、胆囊壁状态、脾大程度等半定量指标平均秩次及年龄、胆囊指数等计量指标均数均高于非肝硬化患者;超声半定量指标评分、胆囊指数及年龄影响对肝硬化的诊断,诊断ROC曲线下面积0.846;超声模型指数-2.143诊断灵敏度90.30%,阴性预测值94.60%;指数0诊断特异度95.70%,阳性预测值75.00%。结论B型超声肝实质回声、血管走行、胆囊壁、脾大等半定量指标联合胆囊指数、患者年龄构成的超声指数可预测CHBC。
戴琳李林芳冯筱榕陈永鹏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硬化
瞬时弹性记录仪检测肝纤维化影响因素及稳定性分析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R))测量肝纤维化的成功率影响因素及其可重复性。 方法:用FibroScan(R)对637例健康人群、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共进行1201次肝脏硬...
李林芳戴林张琪陈永鹏冯筱榕郭亚兵侯金林
关键词:FIBROSCAN肝纤维化并发症肝功能
文献传递
瞬时弹性记录仪检测肝纤维化影响因素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55
2008年
目的探讨影响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测量肝纤维化成功率因素及其重复性。方法用FibroScan对637例健康人群、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共进行939次系列肝脏硬度测量。其中302例受检者进行了2次系列检测。对同一检测对象,两位操作者分别检测或同一操作者分别进行2次系列检测,每系列检测取10个检测值,取中位数为最终检测值。分析评价体质量指数、性别、年龄、疾病状态等对检测成功率的影响,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FibroScan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14例无法获得弹性值,失败率为2.2%。失败率与疾病状况无关,质量指数高将使成功率降低(t=3.112,P=0.002)。女性成功率较男性低(t=-2.193,P=0.029)。对同一检测对象,同一操作者多次操作或不同操作者进行FibroScan检测,ICC分别为0.970、0.847;对于健康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受检者,FibroScan检测稳定性下降(ICC分别为0.736、0.639)。既往肝硬化并发症病史及高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将使肝硬化患者FibroScan弹性值升高。结论FibroScan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稳定性良好;高体质量指数降低操作成功率;高弹性值可能预测肝硬化并发症及肝功能代偿状态。
李林芳戴琳张琪陈永鹏冯筱榕郭亚兵侯金林
关键词:FIBROSCAN肝纤维化肝硬化
肝脾超声波指标预测乙肝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遴选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的无创性诊断指标并建立相应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资料,统计学分析人口学及血液常规、生化指标、超声波指标,初步建立诊断模型。结果患者年龄、肝脏超声评分、脾脏厚度(脾厚)、血清ALT、Alb、血小板/脾脏比值相关性较大,在轻度和显著EV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门脉内径、脾肋下长度、Plt、GGT、AST及WBC也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肝脏超声、脾厚及年龄预测EV状态,ROC曲线下面积0·799,食管静脉曲张指数(EVI)-0·42适合作为筛选诊断截断值,灵敏度80·2%、特异度73·5%;26·6%患者EVI<-1·31,阴性预告值87·0%,无重度EV患者;29·1%患者EVI>0·45,阳性预告值78·0%,无EV患者13·6%。应用脾厚预测EV,超过1/3患者免除内窥镜检查,脾厚<39mm的NPV90·2%,仅2·4%患者有重度EV,89·7%脾厚>58m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EV。结论肝脏超声评分、脾厚及年龄联合诊断模型可有效筛选、预测EV状态,脾厚<39mm可基本排除食管静脉曲张可能性。
戴琳丁慧俊李林芳冯筱榕陈永鹏
关键词:超声波检查食管静脉曲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