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芪明颗粒对大鼠微循环及血黏度影响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改善血管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的作用机理。方法①选用Lewis健康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工组为0.9%氯化钠溶液空白组,Ⅱ组为复方樟柳碱组,Ⅲ组为芪明颗粒低剂量组,Ⅳ组为芪明颗粒中剂量组,Ⅴ组为芪明颗粒高剂量组。Ⅰ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Ⅱ组每天给予复方樟柳碱0.5ml:0.05mg颞浅动脉旁注射;Ⅲ组每天给予5g/k芪明颗粒溶液灌胃;Ⅳ组给予每天10g/kg芪明颗粒溶液灌胃;V组每天给予15g/kg芪明颗粒溶液灌胃。连续21天后,在计算机显示屏上观察大鼠结膜微循环的变化,分别记录5组球结膜微循环细动脉(A)、细静脉(V)管径,细静脉/细动脉和血流速度,以判断芪明颗粒对眼部微循环影响。②取雌大鼠36只,分为6组,每组6只。Ⅰ对照组,每天予以10ml/kg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14d,次日清晨空腹取血检测;Ⅱ淤血模型组,每天予以10ml/kg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14d,第14天下午灌胃后1h,大鼠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08ml/100g2次,2次注射之间间隔4h,在2次注射肾上腺素之间,将大鼠浸入-5℃以下的冰水中4min,处置后禁食禁饮,次日清晨空腹检测;Ⅲ复方樟柳碱组,予以每天0.5ml:0.05醒颞浅动脉旁注射,于第14天按淤血模型组方法复制血瘀模型后停食,次日清晨空腹取血检测;Ⅳ芪明颗粒低剂量组,每天予以5g/kg芪明颗粒溶液灌胃;Ⅴ芪明颗粒中剂量组,每天予以10g/kg芪明颗粒溶液灌胃;Ⅵ芪明颗粒高剂量组,每天予以15g/kg芪明颗粒溶液灌胃。芪明颗粒低、中、高3组皆于第14天按淤血模型组方法复制血瘀模型后停食,次日清晨空腹取血检测。结果芪明颗粒可以扩张微动脉直径,加速血流速度,降低大鼠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值、红细胞体积分数、红细胞
- 杨文谭英卢国华刘毅李朝伟顾培
- 关键词:芪明颗粒微循环血黏度
- 超选择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观察并评价经眼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局部灌注尿激酶25万~50万u进行溶栓治疗。结果8例中4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个月后视力达0.1~0.3者3例,高于0.3者1例。其中1例从光感提高到0.25,1例从术前0.1提高到0.6,1例从术前指数提高到0.3。3例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1例从术前指数下降至光感。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伴肢体瘫痪。结论早期应用超选择眼动脉溶栓可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但应注意术中术后并发症。
- 卢国华李如龙王小吟谭英李朝伟蒋国民陈亚贤赵进委
-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尿激酶
- 线性硅胶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观察线性硅胶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 对2009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眼科收治的泪小管断裂95例(95只眼)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46例(46只眼)为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置管术吻合泪小管.后49例(49只眼)为B组,采用线性硅胶管置管术吻合泪小管.硬膜外麻醉导管留置2~3个月后拔管,线性硅胶管留置3~4个月后拔管,拔管后随访6个月,观察泪道是否通畅,是否溢泪,眼睑及泪点位置形态等情况.结果 A组6例术后发生脱管,7例出现泪点撕裂,4例发生牵引性泪点外翻.治愈率:63.04%,总有效率:82.61%.B组2例术后发生脱管,无泪点撕裂或牵引性泪点外翻病例.治愈率:87.76%,总有效率:93.88%.两组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96,P=0.00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43,P=0.086).结论 线性硅胶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操作简便,易掌握,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对面部外观影响小,是治疗泪小管断裂较好的方法之一.
- 储兆东卢国华谭英谢阳李朝伟毛平安
- 关键词:泪器疾病泪小管断裂置管术硬膜外麻醉导管
- 黏弹剂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06年
- 谭英付卓虹李朝伟谢阳刘毅
- 关键词:黏弹剂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 粘弹剂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粘弹剂在辅助寻找下泪小管断端的有效性。方法首先在显微镜下或上泪小点注水辅助寻找下泪小管断端的鼻侧端,不能奏效的病例改用粘弹剂寻找其鼻侧断端。结果29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中15例单纯在显微镜下或上泪小点注水辅助找到泪小管断端并吻合,不能奏效的14例中,12例在粘弹剂的辅助下找到泪小管断端并吻合。结论采用粘弹剂辅助寻找下泪小管断端,较以往方法更容易找到,提高了下泪小管手术吻合的成功率,节省了手术时间。
- 谭英付卓虹李朝伟谢阳刘毅
- 关键词:粘弹剂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泪小管断端手术吻合
- 超选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被引量:1
- 2005年
- 卢国华李如龙王小吟谭英李朝伟蒋国民陈亚贤赵进委
- 粘弹剂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提高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成功率及减少瘢痕的有效方法。方法:手术中应用粘弹剂从泪小点注入泪囊,根据泪囊的大小、形态及部位,切开泪囊,可争取得到较大的泪囊粘膜上瓣,并与鼻粘膜吻合。结果:共42例手术应用此方法,成功率97%。结论:粘弹剂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及瘢痕长度。
- 谭英付卓虹李朝伟刘毅
- 关键词:粘弹剂泪囊鼻腔吻合术
- 泪道逆向引线法治疗全泪道支撑管内眦部脱出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评价泪道逆向引线法治疗全泪道置管术后支撑管内眦部脱出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7例(7眼)全泪道置管手术后支撑管从内眦部脱出且鼻腔内支撑管缩至泪囊,采用逆向引线法处理.方法是:逆向引双股丝线,将其中一股丝线穿过支撑管与另一股丝线打结,使丝线环与支撑管环形成互扣环,牵引鼻腔外双股丝线,使支撑管结与丝线结交叉卡紧,继续缓慢牵引鼻腔外丝线,同时缓慢松放内眦部支撑管,将支撑管拉出鼻腔,复位.结果 7例全部复位,复位成功率100%.结论 逆向引线法治疗全泪道置管术后支撑管内眦部脱出,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 储兆东卢国华谭英李朝伟
- 关键词:支撑管并发症
- 多层螺旋CT量化义眼台植入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量化义眼台大小,指导义眼台植入眼窝成形术,以改善术后义眼外观,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利用MSCT测量眼眶及眼球径线,对32例患者植入的义眼术前进行量化和塑型。随访3~30月,观察术后动态和静态外观并评价其外观效果。结果所治32例患者中25例经3~30月随访取得较理想的外观整复效果,静态外观及义眼台活动度优良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利用MSCT获取眼眶及眼球的三维径线,依此量化义眼台的大小并指导义眼台植入是可行的。此技术将以往完全凭主观感觉和经验完成的手术精确量化,使手术变得更加规范易于操作,改善了术后义眼的外观整复效果,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谭英倪新初卢国华付卓虹李朝伟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义眼台眼窝成形术
- 三氯乙酸/丙酮蛋白质提取法在白内障晶状体蛋白提取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比较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在白内障晶状体蛋白提取中的效果,寻找适合白内障晶状体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蛋白质提取方法。 方法:采用裂解液溶解白内障晶状体组织样本,超声裂解离心后分别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法和 ReadyPrep 2 D Cleanup Kit对晶状体蛋白样本进行提取、二维电泳,并对电泳后凝胶进行染色、图像采集和图像分析。 结果:在2-DE图谱上蛋白斑点的相对分子量在14~97.4kDa之间,等电点在5~9之间,其中高丰度蛋白相对分子量处于20~31 kDa范围内,低丰度蛋白斑点相对分子量处于31~43 kDa范围内。经TCA/丙酮沉淀法处理的含有透明质酸钠白内障晶状体蛋白样本,二维电泳凝胶图谱背景较清晰,蛋白斑点较清楚,共检测到35~40个左右的蛋白斑点。 结论:在人白内障晶状体蛋白质组学研究中,TCA/丙酮法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为人晶状体组织蛋白质组学的质谱分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二维电泳凝胶图谱。
- 储兆东卢国华谭英刘毅李朝伟
- 关键词:晶状体蛋白蛋白质提取双向凝胶电泳三氯乙酸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