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
- 作品数:14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成人膝关节内腱鞘巨细胞瘤的关节镜下治疗1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对11例成人膝关节内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S)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膝关节内GCTS的临床特点及关节镜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1例成人膝关节GCTS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18-49岁,平均36.3岁,左膝4例,右膝7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随访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HSS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11例均获12-48个月的门诊随访,平均30.1个月。术后8周时,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较术前关节功能明显改善,HSS评分:术前(33±5.1)分,术后8周(93±3.7)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93±3.9)分;术后1年(94±2.8)分;术后2年(94±2.5)分;术后4年(95±1.6)分,与术后8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至末次复诊均未见复发。结论膝关节内GCTS极易漏诊误诊,术前通过仔细查体,并结合核磁共振、彩超检查,显著提高膝关节内GCTS的诊断准确率。关节镜下彻底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 赵洪波张洪周宏艳窦静陈华郭岩李晓亮王婷婷孙健吕松
- 关键词:膝关节巨细胞瘤关节镜
- 人工虎骨粉治疗老年脆性骨折的有效性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人工虎骨粉对老年脆性骨折患者肿胀、疼痛的缓解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脆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患者均给予骨折的综合治疗,干预组给予工虎骨粉口服,对照组给予碳酸钙和维生素D口服。于干预前及干预第15、30天记录肿胀评分、疼痛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记录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生活质量(SF-36)。结果干预第15、30天,两组的肿胀、疼痛评分下降,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升高,干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虎骨粉可有效缓解脆性骨折老年患者的早期肿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魏立友樊国峰孙晓新王海生徐海江田晓芳姚丹李晓亮安娜
- 关键词:骨粉脆性骨折肿痛生活质量中药
- 尺骨远端骨骺损伤
- 目的总结尺骨远端骨骺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17例儿童尺骨远端骨骺损伤,其中男孩16例,女孩1例。年龄8岁5个月—14岁,平均年龄12.5岁。左侧9例,...
- 于铁强左玉明王月光廉小婧李飞万广亮张磊李晓亮
- 文献传递
- Ilizarov技术联合皮瓣修复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皮瓣修复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10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行皮瓣修复联合Ilizarov骨搬运术,观察组行Ilizarov骨短缩-延长联合皮瓣修复术。记录2组围术期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及创面闭合时间。分别在术前、术后3 d检测2组血清醛固醇(ALD)、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临床效果,利用Kofoed踝关节评价系统分别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评估踝关节功能,并分析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创面闭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3 d血清ALD、Cor、E、NE水平均高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术后3、6、12个月Kofoed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愈合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缺损患者行Ilizarov骨短缩-延长联合皮瓣修复术,能缩短住院、愈合、创面闭合时间,且可减轻术后应激反应,促进局部功能恢复,总体疗效理想。
- 李晓亮张大泉李开智吴雅梅张翠猛左玉明
-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软组织缺损ILIZAROV技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 低龄患者手足组织缺损急诊修复技术研究
- 魏立友王国强周俊莲张宏伟孙昌俊郑旭光官志同李晓亮常虹董骏
- 课题对于儿童手足部组织缺损,最大限度地保留其长度及恢复功能是治疗的基本前提,针对儿童的特点手足细小,存在可供选择的组织相对较少等问题,该项目采用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食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指尺侧皮瓣、腓肠神经...
- 关键词:
- 微创截骨Ⅲzarov法骨延长治疗大段骨缺损肢体短缩
- 2021年
- 分析微创截骨llizarov法骨延长治疗大段骨缺损肢体短缩的效果。方法:于我院大段骨缺损肢体短缩患者中随机抽取6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骨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截骨llizarov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功能恢复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功能恢复率为93.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截骨llizarov法骨延长治疗大段骨缺损肢体短缩疗效显著,可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 李晓亮
- 关键词:骨缺损肢体短缩
- 切开复位辅助撬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康复干预效果观察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辅助经皮克氏针撬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予以针对性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40例患儿均为GartlandⅡ型或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损伤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72h。所有患儿均经切开复位辅助C形臂下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术后予以针对性康复干预,对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5.0±5.6)min,术后随访时间为(12.3±5.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6±1.5)周。末次随访时36例(失访4例)患儿患侧与健侧上肢平均长度分别为(66.4±2.7)cm、(66.4±2.9)cm,差异无显著性(P>0.05),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7%,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切开复位辅助撬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结合针对性的康复干预临床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赵菁张体娜张磊王月光李晓亮万广亮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康复干预儿童
- 伴“无脉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 2022年
- 目的总结不能触及桡动脉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肱骨髁上骨折伴“无脉手”的病例45例。其中男孩23例,平均年龄5岁8个月;女孩22例,平均年龄5岁6个月;摔伤37例,乘坐电动车摔伤4例,高空坠落伤3例,交通伤1例。均为GartlandⅢ型骨折。予以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18例,切开探查血管及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术27例。多普勒评价动脉搏动及有无血流灌注。术后4周去除石膏及克氏针。结果患儿随访12至15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骨折均在4~12周骨性愈合。采用Flynn等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肘关节功能优42例,良3例。末次随访时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出现再移位、针道感染及肘内翻等并发症。结论“苍白手”应立刻探查血管,“粉红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桡动脉搏动,闭合复位术失败者或术后多普勒检查与术前有异者应切开探查血管、复位骨折并固定。移位大的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术后应注意观察桡动脉搏动。
- 于铁强左玉明王月光廉小婧李飞万广亮李晓亮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无脉儿童
- 探讨骨科膝关节损伤诊断的临床方法及其临床治疗效果
- 2021年
- 分析骨科膝关节损伤的诊断方法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于2019年3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6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均分组后,两组患者均接受MRI诊断,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ROM评分与Lysholm评分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干预期间,采用MRI诊断与膝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具有可行性,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 李晓亮
-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关节镜膝关节功能
- 距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院手术治疗距骨骨折53例,其中45例获得随访。其中男39例,女6例;年龄7—53(38.71±10.16)岁。。克氏针固定5例,空心螺钉固定23例,可吸收螺钉固定17例。距骨头骨折6例,距骨颈骨折28例,距骨体骨折11例。结果45例患者随访时间12—51(21.65.4-8.37)个月,AOFAS评分56—99(85.69±17.34)分。优14例,良20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为75.6%。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40.O%)低于空心螺钉(78.3%)、可吸收螺钉固定组(82.4%),距骨头组优良率(100%)高于距骨颈(71.4%)、距骨体组(72.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距骨骨折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认真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愈后功能,降低距骨术后坏死率。
- 孙洋曲家富闫荣亮李晓亮
- 关键词:骨折外科学距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