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荣
- 作品数:22 被引量:1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合理应用肠腔灌洗液对直肠癌手术预后复发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残留肿瘤细胞脱落种植可能引起结直肠术后吻合口复发,其主要存在于肠管中,然而肠腔灌洗可显著减少肠腔游离肿瘤细胞,并降低局部复发率.临床中肠腔灌洗在手术中应用,但其效果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介绍了肠腔灌洗的方法、灌洗液的类型、选择的灌洗量、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关系,重点探讨合理的应用肠腔灌洗液对直肠癌手术预后复发影响的研究概况.
- 王君辅张平峰谢勇胡林李昌荣李红浪
- 关键词:直肠癌肿瘤细胞
- 腹腔镜手术中超声气雾与肿瘤种植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腹腔镜在外科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应用于恶性肿瘤的切除。然而,腹腔镜手术后出现肿瘤种植转移的报道不断增加,并开始注意到腹腔镜手术中可能存在某些影响肿瘤种植转移的因素;腹腔镜手术中超声刀工作时产生的超声气雾成为主要...
- 胡林李昌荣李红浪
- 关键词:腹腔镜
- 文献传递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1
- 2016年
-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建议根据分期的不同来选择早期胃癌的治疗策略。早期胃癌的治疗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对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精确评估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目前评估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方法主要有:根据临床病理学因素评估、根据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评估以及前哨淋巴结示踪活组织检查技术。对于适合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的早期胃癌建议使用二步法来管理;对于EMR或ESD适应证之外的早期胃癌可结合使用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及前哨淋巴结示踪活组织检查技术来判断淋巴结转移状态。
- 刘国栋李晓波李昌荣李伟锋从丽曹关义李红浪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因素分子标志物前哨淋巴结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与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淋巴结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为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从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上海某医院胃肠外科共收治142例早期胃癌患者,全部进行了标准的胃癌根治性术,对这组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淋巴结转移、病人特征、肿瘤特征做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有14.1%的早期胃癌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其中肿瘤小于2cm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7%,大于2cm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0.5%;粘膜内癌有4.5%发生转移,粘膜下癌有22.7%发生转移。C:/Users/lenovo/Desktop/htmls/sentence_detail/173.htm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的有:肿瘤大小(χ^2=7.76,P=0.005)、浸润深度(χv2=9.675,P=0.002)、组织学类型(χ^2=5.867,P=0.015)、脉管浸润(χ^2=4.388,P=0.036)和神经浸润(χ^2=12.374,P=0.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浸润深度(P=0.019,Exp(B)=5.815)和肿瘤大小(P=0.032,Exp(B)=6.18)。结论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 刘国栋李昌荣李伟峰李红浪
- 关键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内镜手术
-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超低位直肠癌肛门括约肌间切除Meta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超低位直肠癌肛门括约肌间切除(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2014年12月前Pub Med、Medline、Ovi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所有对比腹腔镜和开放手术行超低位直肠癌ISR的文献。将符合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的文献纳入后,根据研究的异质性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0篇观察性研究共939例病人,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分别为501例和438例。与开放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WMD=36.28,95%CI 4.30~68.26,P<0.05)延长,术中出血量(WMD=-95.84,95%CI-123.64^-68.03,P<0.01)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WMD=-1.05,95%CI-1.70^-0.41,P<0.01)、正常饮食时间(WMD=-0.95,95%CI-1.34^-0.55,P<0.01)和正常住院时间(WMD=-2.43,95%CI-3.95^-0.92,P<0.01)均缩短,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60,95%CI 0.44~0.84,P<0.01)、环周切缘阳性率(OR=2.49,95%CI 1.12~5.54,P<0.05)和切口感染发生率(OR=0.20,95%CI 0.07~0.60,P<0.01)均降低;两组在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吻合口漏及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行超低位直肠癌ISR短期及长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微创、安全的保肛手术方法。
- 李昌荣李伟峰李红浪
-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META分析
- 胃液中microRNA检测在胃癌筛查及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近年在动植物体内发现的长度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主要通过对靶m RNA进行切割降解或翻译抑制来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体液中的mi RNA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了胃液中mi RNA的结构、功能、特性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近期国内外研究胃液中mi RNA的检测优势及在胃癌筛查、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王君辅谢勇胡林李昌荣李红浪
- 关键词:微小RNA胃液胃癌诊断标志物
- 胃全系膜切除在改善胃癌手术预后中的应用及前景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前普遍采用D2胃癌根治术治疗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对肿瘤转移及胃胚胎学和解剖学上的认识不断加深,近年提出胃全系膜切除术(EME)可能在改善胃癌手术预后中的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EME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胡林李昌荣李红浪
- 关键词:胃切除术
- 腹腔镜中上部胃癌根治术中行脾门区淋巴结清扫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中上部胃癌行标准D2根治术须清扫包括脾门区淋巴结在内的No.1-12淋巴结,但由于脾门区位置较深、术中暴露困难、解剖复杂、血管变异多等原因,No.10、11淋巴结的清扫一直是难点,对术者的操作技巧要求较高。脾门区淋巴结清扫(spleen-preserving splenic hilar lymph node dissection)的理念及手术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 李红浪胡林李昌荣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胃切除术淋巴结切除术
- 右侧髂腹部脓肿腹壁窦道形成为主要表现的回盲部癌1例被引量:4
- 2015年
- 患者女,64岁,因发现右下腹脓肿2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月前因“右下腹不适,肛门排便、排气减少”就诊。2015年2月8日行盆腔CT示:回盲部肠管增厚,邻近右侧腰大肌、髂肌及右下腹壁、右腹股沟区肌群肿胀伴包裹性积气、积液,建议行肠镜检查(图1)。患者因右侧腹壁、髂窝软组织区广泛肿胀且持续低热于2015年3月3日在该院行右下腹壁腔脓肿切开引流术,并给予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抗感染,但治疗效果差,术后患者发热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于2015年4月14日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大腿内侧腹股沟区脓肿穿刺术,抽液送检培养出大肠埃希菌。2015年4月19日复查磁共振示:1)右侧腰大肌、髂腰肌、臀中、小肌、盆腔及大腿根部肌肉肿胀伴右侧髂骨、股骨头、髋臼骨质异常信号,符合感染性病变;2)右侧盆壁淋巴结肿大。之后患者反复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 王君辅谢勇胡林李昌荣李伟峰李红浪
- 关键词:回盲部肿瘤髂窝脓肿肠瘘
- 腹腔镜手术中超声气雾与肿瘤种植转移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1993年,Alexander等”报道第1例腹腔镜手术后肿瘤穿刺孔种植转移的病例。1994年,Amaral首次在腹腔镜下使用超声刀切除猪的胆囊。此后,超声刀和腹腔镜外科一起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在其后的实践中,
- 胡林李昌荣李红浪
- 关键词: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