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恺宪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育部、体育运动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体育
  • 3篇体育文化
  • 3篇教育
  • 2篇大学生
  • 2篇体育教育
  • 2篇高校
  • 2篇高校体育
  • 1篇大学生体质
  • 1篇大学生体质状...
  • 1篇学科
  • 1篇学科交流
  • 1篇学生体质
  • 1篇学生体质状况
  • 1篇中国体育
  • 1篇中国体育文化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素质
  • 1篇人文素质培养
  • 1篇素质教育
  • 1篇体育俱乐部

机构

  • 6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李恺宪
  • 1篇周发斌
  • 1篇张普平
  • 1篇王燕
  • 1篇陈明宇
  • 1篇王坚
  • 1篇李欣悦
  • 1篇梁同福

传媒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 1篇吉林体育学院...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体育文化研究的发展被引量:9
2009年
通过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研究发展概况的比较,指出当前我国体育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体育文化研究应整理、挖掘和激活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借鉴与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研究的前沿理论,参与体育文化研究的全球化过程;丰富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范式;不断完善体育文化学科体系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文化研究队伍。
李恺宪梁同福
关键词:中国体育文化文化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中“快乐体育”构想的实现
2005年
在深入研究“快乐体育”的实质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快乐体育”构想与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最佳实现途径。
李欣悦李恺宪
关键词:高校快乐体育体育教育
不同体育生活方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探讨与分析被引量:19
2009年
为探讨不同体育生活方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以及两者相互关系,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生活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年级差异,一、二、三年级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多,至四年级时突然下降至最低;对调查样本中具有不同体育生活方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大学生体质状况明显好于另一部分大学生;因此,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素质,促进柔韧、速度和耐力素质的发展,最终促进大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
李恺宪
关键词:体育生活方式大学生体质健康
对理工科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通过心理实验,对体育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体育的教育特质,提出了体育在兴趣培养、学科交流和促进人文素质提高中的功能。
李恺宪周发斌张普平王坚陈明宇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人文素质学科交流
我国部分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部分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在组织管理、教学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硬件设施、活动经费、考核与评价、学习动机、参与态度等诸多方面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共性问题与突出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设性意见,使之更趋完善,为高校体育的延续性教学提供一个契机。
李恺宪王燕
关键词: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及其建设被引量:15
2006年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导向、凝聚、娱乐和熏陶功能,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全面性与持久性。它以特有的方式和途径无时、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学生,它对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与体育文化素质都有影响。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应以人为中心,培养学生重在参与、终身体育的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同时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物资环境和制度建设。
李恺宪
关键词:文化体育文化素质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