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林学会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数据的生成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的生成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涉及信息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简化参与者参与定向越野的过程,促进定向越野的普及推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路线选择指令,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路线选...
- 秦向华李平郭建斌万志红张冰吴超
- 文献传递
- 基于SWOT分析的林草科普工作发展策略被引量:3
- 2022年
- 林草科普工作是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和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文中基于SWOT分析法,对当前林草科普工作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结合新时期林草中心任务及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提出推动林草科普服务国家战略、强化林草科普奖励激励机制、提升林草科普能力建设、打造林草科普事业共同体等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林草科普工作提供参考。
- 李平
- 关键词:SWOT分析
- 1995—2015年天津市能源消费碳足迹变化被引量:3
- 2018年
- 基于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相关概念及计算方法,对天津市1995—2015年能源消费总碳足迹、各能源消费碳足迹、碳足迹产值、碳足迹强度和碳足迹生态压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能源消费碳足迹由1995年的0.295hm2/人增加到2013年的最大值0.534hm2/人,之后呈下降趋势,2015年为0.490hm2/人;能源消费碳足迹以煤炭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所占比例最小。在未来的发展中,主要应该从减小能源消费碳足迹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先选择带有低碳产品标志的能源消费品等,来缓解天津市能源消费碳足迹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
- 李平郭建斌王俊杰
-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足迹生态压力
- 科普奖励促进科普创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梁希科普奖获奖作品为例
- 2024年
- 科普奖励是推动科普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基于梁希科普奖评选表彰工作,以梁希科普奖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林草科普创作的变化、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科普奖励促进林草科普创作的建议,包括加强作品价值引领、适应时代发展形势、增加科普奖励投入等。
- 李平马莎付孟婧
- 关键词:科普创作
- 大数据时代林业科普信息化发展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从全球视野和国家发展战略来看,大数据是当前和未来最值得重视的课题,必将对社会、经济、文化和人类生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在对大数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大数据时代林业科普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不足,探讨性地提出了林业科普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郭建斌秦向华万志红李平
-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
- 林草科普活动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以“十三五”期间梁希科普奖获奖科普活动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林草科普活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全社会生态意识和全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十三五”期间梁希科普奖表彰的43项优秀林草科普活动为例,从活动规模、活动对象、活动场地、收费方式、内容及形式、特色与成效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我国林草科普活动的主要特点,分析存在的不足,并就进一步开展好林草特色科普活动提出了几点建议。
- 李平
- 中国县域肉类生产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21年
-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和城镇化的推进,促进了居民肉类消费增加。厘清肉类生产格局的变化对肉类可持续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县域视角,以2000—2016年的肉类产量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我国肉类生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6年的全国肉类产量呈增加态势,增幅为43.5%,不同区域肉类产量差异较大。(2)全国肉类高产县数量增加显著,范围扩大,空间上呈条带状集聚特点,重心整体北移;其生产的集聚特征显著且相对稳定,但局部表现出一定差异。(3)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及农业技术在不同阶段都影响肉类生产空间格局的演变。粮食产量和第一产业增加值是主要因素,农业机械总动力影响逐年增大,不同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会强化肉类生产空间分异的效果。
- 李凡强文丽刘晓洁牛叔文朱芹瑶李平
- 关键词:肉类生产影响因素县域
- 社会科普奖励工作现状及建议--以梁希科普奖为例被引量:3
- 2020年
- 社会科技奖励是我国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学科和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该文以梁希科普奖为例,分析了梁希科普奖评选表彰工作总体情况,总结成功做法、经验,并对我国社会科普奖励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 李平郭建斌万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