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朋
- 作品数:26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 儿童白塞病86例临床特点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儿童白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风湿科2015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新发儿童白塞病患者86例的临床特点。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结果:86例患儿中儿童白塞病发病无性别差异;发病年龄0.1~15.9岁,平均(7±4)岁;确诊年龄1.3~16.6岁,平均(10±4)岁;发病至确诊病程0.5~168个月,中位病程21个月。86例中首发表现最常见口腔溃疡52例(60.5%),其次为发热19例(22.1%)。在临床表现方面: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82例(95.3%),其次是发热58例(67.4%),44例(51.2%)有消化道症状,常见表现是腹痛腹泻。10例(11.6%)有眼部症状,13例(15.3%)血管受累,3例(3.5%)肺受累。14例(16.2%)有家族史。47例(54.7%)白细胞升高,65例(75.6%)CRP升高,72例(83.7%)ESR升高。结论:儿童白塞病多隐匿起病,可见于婴幼儿。口腔溃疡是儿童白塞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次是发热,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患儿需注意白塞病可能。在重要器官受累方面,消化道受累在儿童期多见,其次是大血管及眼受累。
- 李超李彩凤邝伟英邓江红王江张俊梅檀晓华李士朋
- 关键词:贝赫切特综合征儿童
- 中国儿童Blau综合征临床特征及NOD2基因突变分析
- 李士朋李彩凤
- circ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非编码RNA,是普遍存在且高度稳定的一类分子,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近些年研究发现,circRNA在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ircRNA的异常表达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作为疾病诊断和监测的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circRNA的形成机制、分布和功能等,并阐述circ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
- 王宏伊李士朋李彩凤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细胞生物标志物
- 系膜细胞与狼疮肾纤维化过程相关性研究
- 李士朋李彩凤
- 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分离株的多重耐药克隆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葡菌(CA—MRSA)肺炎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情况与克隆之间的关系。方法2006--2012年收集85株CA—MRSA分离株和50株医院获得性MRSA(HA-MRSA)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16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用脉冲场凝胶电脉(PFGE)和Southern印迹杂交定位莫匹罗星耐药基因mupA。结果CA—MRSA和HA—MRSA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CA—MRSA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低于HA-MRSA(分别为36.5%和60.0%,P〈0.01;34.1%和54.0%,P〈0.05;8.2%和48.0%,P〈0.01),对头孢呋辛、氯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高于HA—MRSA(100%和72.0%,P〈0.01;22.3%和2.0%,P〈0.01;87.0%和72.0%,P〈0.05)。CA-MRSA多重耐药率明显低于HA-MRSA。CA-MRSA多重耐药表型呈多样化,4种克隆(ST59、ST88、ST965和ST45)的多重耐药率高于50.0%。CA—MRSA中,1株对夫西地酸耐药,5株对莫匹罗星耐药,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基因mupA位于23~54.2kb的质粒上。结论儿童CA-MRSA分离株对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并且多重耐药率和耐药谱与菌株克隆有关。
- 李娟王群王丽娟孙明姣李士朋孙静王传清邓秋莲郑跃杰刘岚李昌崇尚云晓赵长安杨永弘沈叙庄
- 关键词: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多重耐药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精准诊断及精准治疗被引量:6
- 2021年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是一组原因不明、高度异质性的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风湿性疾病。该病除了关节受累外,还可出现眼睛以及全身器官的受累。由于该病高度的异质性,合理的分类标准对疾病的精准诊治及临床研究尤为重要,为此国际风湿病组织不断地更新着JIA的分类标准。随着对JIA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型生物制剂不断问世,让医生有了更好的选择,更加精准地诊治疾病。文章就JIA目前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述评。
- 李彩凤李士朋
- 关键词: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 系膜细胞与狼疮肾纤维化过程的相关性分析
- 2015年
- 目的 观察NZBWF1小鼠肾脏病理动态变化,探讨狼疮肾炎纤维化过程中肾小球系膜细胞及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作用.方法 以NZBWF1小鼠为狼疮鼠模型,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8、12、16周时取肾组织HE、Masson染色后观察小鼠肾脏病变情况,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观察肾小球细胞的增殖情况,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NOX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E、Masson染色显示,NZBWF1小鼠8周即可出现少量间质纤维化,12及16周时纤维化进一步加重;对间质纤维化进行半定量分析,对照组、8、12、16周结果分别为0.002 ±0.001,0.016±0.003,0.044±0.010,0.139 ±0.043.NZBWF1小鼠8周时系膜细胞数增多,12、16周时更加明显;对照组、8、12、16周Brd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067±0.033,4.000±0.577,8.000±0.577,14.67±0.333.NOX4蛋白表达也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加.系膜细胞增殖及ROS表达与肾纤维化呈正相关.结论 肾小球系膜细胞及ROS参与了狼疮肾的纤维化过程.
- 李彩凤李士朋张俊梅檀晓华李妍李超邓江红闫欣
- 关键词:纤维化肾小球系膜细胞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lncRNA表达谱研究
-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期研究报道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比较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筛选狼疮患...
- 李士朋李彩凤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脏器受累与自身抗体相关性研究
- 2022年
- 目的研究儿童SLE的自身抗体表达谱,并对脏器受累与自身抗体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6年6月年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初次确诊SLE且有完整的我院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资料的患儿581例。对临床表现及自身抗体相关性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χ^(2)或Fisher′s确切概率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纳入581例SLE患儿,男女比例1∶3.6,平均诊断年龄(10.6±2.8)岁。以皮疹(388例,66.8%)、发热(335例,57.7%)、关节肿痛(170例,29.3%)为主要表现。最常受累脏器为血液系统(414例,71.3%),其次为LN(257例,44.2%)和关节炎(170例,29.3%)。本研究中ANA阳性率为100%(581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7%(347例)和21.2%(123例)。抗dsDNA抗体阳性患儿比抗dsDNA抗体阴性患儿更容易出现发热表现(64.6%与47.4%,χ^(2)=16.77,P<0.001),肾脏(53.3%与30.8%,χ^(2)=28.80,P<0.001)和血液系统(76.1%与64.1%,χ^(2)=9.79,P=0.002)也易受累。抗SSB抗体阳性患者肾脏受累(27.8%与47.5%,χ^(2)=12.69,P<0.001)、血液系统(57.7%与74.0%,χ^(2)=10.40,P=0.001)、肺受累(12.4%与21.1%,χ^(2)=3.88,P=0.049)、心脏受累(9.3%与17.8%,χ^(2)=4.11,P=0.042)的比例低于抗SSB抗体阴性患者。抗组蛋白抗体阳性患者易出现LN(56.9%与36.6%,χ^(2)=22.62,P<0.001)、关节炎(37.6%与24.2%,χ^(2)=11.77,P=0.001)和肺受累(24.3%与16.8%,χ^(2)=4.87,P=0.027)。抗Sm抗体阳性患者易出现蝶形红斑(52.8%与31.7%,χ^(2)=11.38,P<0.001)、日光过敏(13.8%与7.4%,χ^(2)=4.96,P=0.026)等皮肤表现,但关节受累(22.0%与31.2%,χ^(2)=4.03,P=0.045)、血小板降低(17.1%与27.3%,χ^(2)=5.38,P=0.026)比例低于抗Sm抗体阴性患儿。RF因子阳性患儿易出现关节炎(44.4%与24.8%,χ^(2)=19.00,P<0.001)、继发性SS(28.6%与5.4%,χ^(2)=57.98,P<0.001)及腮腺受累(25.6%与2.9%,χ^(2)=70.84,P<0.001),但肾脏受累(30.8%与48.2%,χ^(2)=12.57,P<0.001)比例低于RF阴性患儿。结论�
- 李士朋薛媛邝伟英邓江红张俊梅檀晓华李超李彩凤
- 关键词:儿童自身抗体
- 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临床分离株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特征、pvl基因携带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监控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5年4所医院MRSA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临床分离株共52株,分析其临床特点,对MRSA进行MLST、spa、SCCmec和agr分型;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pvl毒力基因;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52例MRSA肺炎患儿中21例出现脓胸占40.5%,10例出现呼吸衰竭占19.2%,6例为坏死性肺炎占11.5%,21例同时合并肺外部位的感染占40.4%,5例患儿死亡,病死率9.6%;11种MLST型中ST59最常见占50.0%,其次为ST239占25.0%;SCCmec型中SCCmecⅣ占59.6%,SCCmecⅢ占28.8%;3种agr型中Ⅰ型占84.6%;ST59-SCCmec IV-t437型为主要流行克隆占44.2%;18株携带pvl基因占34.6%,主要存在于ST59型菌株中;pvl基因在坏死性肺炎分离株中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坏死性肺炎分离株(P<0.05);所有菌株的多药耐药率为55.8%,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夫西地酸均敏感。结论 MRSA肺炎患儿常合并肺部并发症和肺外感染灶,病死率较高,ST59-SCCmec IVt437是儿童MRSA肺炎主要流行克隆,ST59型菌株是携带pvl基因的主要克隆,pvl基因与坏死性肺炎有相关性。
- 乔艳红李娟李士朋郭素梅王秋月杨薇沈叙庄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儿童分子学